首頁>數碼>

雖然手機、電腦的應用已經十分普及,但一些錯誤、不恰當的習慣也是廣為流傳。

你會經常給手機清理後臺嗎?在很多人的理解裡,隨手關閉應用程序對手機速度的提升是有幫助的,但最近外媒的一篇文章表示,蘋果官方其實是不認可這種說法的,滑動關閉 App 並不能讓 iPhone 變得更流暢,反而會影響電池壽命,讓手機變得卡頓。

這聽起來有些違背常理,但實際上蘋果在官網資訊中早就有說明:「當您最近使用過的 App 出現時,這些 App 並沒有開啟,而是處於待機模式以協助您進行瀏覽和多工處理。僅當某個 App 沒有響應時,您才應該強制關閉它。」

雖然手機、電腦的應用已經十分普及,但每個人的使用習慣卻千奇百怪,其中一些錯誤、不恰當的習慣更是廣為流傳:關閉 WiFi 藍芽開關可以省電、開啟小白點可以減少 home 鍵損壞、手機電池應該用完再充電......

這些習慣都是怎麼流行起來的?正確的認識應該是什麼?這篇文章我們就來進行一下科普,看看生活中都有哪些常見的數碼產品使用誤區。

清理後臺的任務,交給系統就好

關於清理後臺可以解決手機卡頓的說法,在智慧手機早期十分流行,主要原因是當時國內的安卓生態比較混亂,「流氓 App」自啟、相互喚醒行為比較常見。當沒用的後臺程式過多,就會造成耗電和記憶體不足。

實際上如果按照 Android 對程序管理的建議,後臺程序通常是不需要手動關閉的,系統會根據優先順序自動將不重要的應用回收記憶體。當然這也僅僅是「理想狀態」,實際情況是 App 為了活躍度會盡量保持常駐後臺,進行訊息推送,而廠商則是通過增加運存、限制管理的手段讓手機變得更流暢。

對於現在的大部分安卓手機來說,只要將常用 App 鎖定,保證及時收到訊息,剩下的交給系統就好了,每天清理後臺的習慣只能起到心理安慰的作用。

iPhone 也是類似的情況。關於要不要清理後臺的討論幾年前就有,國外還有網友發郵件問過庫克,雖然庫克本人沒有回答,但得到了蘋果軟體工程負責人 Craig Federighi 的迴應:「不要。」iOS 應用在後臺時處於暫停狀態,會釋放記憶體給其它應用,而如果你將它強制退出,那麼重新啟動需要耗費的 CPU 能力和電池能量,要比從暫停狀態下直接喚醒更多,從而影響 iPhone 電池壽命。

對於 iOS 使用者來說,除非某個 App 沒有響應,否則沒有必要每天去清理 App 後臺。如果你是為了方便管理多工,iOS 14 的洩露圖已經顯示,iPhone 會使用與 iPad 類似的多工管理介面,切換應用會更高效。

關閉 WiFi 和藍芽可以省電?得不償失

關於手機充電還有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就是需不需要用完再充電?答案是不需要。現在手機使用的鋰電池並沒有所謂的「記憶效應」,這是大哥大時代鎳鎘電池才會有的問題,買到新手機也不需要「滿充滿放」,日常使用時「隨用隨充」才是正確方法。

安卓廠商在快充技術上已經非常超前,這幾年開始重視起了電池壽命。蘋果也在 iOS 13 中增加了「優化電池充電」的選項,前 80% 快速充電,後 20% 會根據使用者習慣,快起床前再進行涓流充電,從而延長電池壽命。

為了省電,很多人還會手動關閉 WiFi 和藍芽開關,這個習慣不能說有錯,但實際上手機最耗電的是螢幕,WiFi 和藍芽所耗的電量微乎其微。WiFi 和藍芽處於開啟狀態時(即使不連線),可以極大地提升手機使用效率,比如導航時 WiFi 可以用來進行室內定位,在最後一公里十分有用。藍芽在 4.0 版本之後耗電已經極少,很多共享單車、門禁都需要和手機藍芽聯動,實在沒有必要為了省電去手動關閉。

右鍵重新整理並不能讓電腦變快

相比手機,人們在電腦上的一些使用習慣要更加根深蒂固,比如每個人每天都會重複無數遍的「右鍵重新整理」,實際上它對電腦執行速度沒有半點用處。這個習慣是來自於早期圖形介面與硬體效能的衝突,當桌面資料夾中的內容改變時,理想狀態是介面隨之改變,為了適應當時的硬體效能,Windows 的機制是隻改變介面中需要改變的部分,而不是整體重新整理。

但是有時會遇到 CPU 超載的情況,介面無法對檔案更改做出及時反映,比如明明覆制了資料夾,但在桌面上看不到,這時候重新整理按鈕的作用就是強制把介面整體重新整理一遍。它不會對電腦的速度提升有任何幫助,反而會增加系統負荷,當然以現在的硬體水平這種影響可以忽略不計。

所以右鍵重新整理的作用,只是為了給那些急性子的使用者提供一個可以快速看到結果的按鈕,桌面圖示沒有及時反應時可以使用它,至於重複地進行重新整理,實在是沒有必要。

用完 U 盤,不需要再「安全刪除硬體」

為了保護自己的裝置,人們可以忍受很多麻煩的事情,比如用完 U 盤之後點選「安全刪除硬體」的操作。這個習慣是為了保護檔案安全,不過在 Windows 10 1809 版本中,微軟已經將外部儲存器的預設刪除策略更改為「快速刪除」,只要 U 盤沒有在寫入狀態,就可以隨時拔掉。

接受科技帶來的便利

這些習慣很多都是在科技不發達的時期,遺留下來的「後遺症」,人們抱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心態一直繼承下來。但實際上科技本身的目的應該是讓生活更便捷,有的習慣並不影響產品使用,只是「多此一舉」,為了滿足強迫症的需要,不去改變也無妨。但如果一種認知與真實情況完全相反,對產品是有害的,還是儘早糾正為好。

這個過程更多是要靠科技公司去推動,在知識科普、保修政策上提供支援。買了固態省著不去裝軟體、買了高品質螢幕的手機直接貼膜戴套、買了 iPhone 直接開啟小白點,其實這些才是對數碼產品真正的浪費。

更多閱讀:

最新評論
  • 雙11 神舟放大招,11代i7筆電直降1100?
  • OnePlus將於3月3日推出新產品,不是OnePlus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