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20年9月3日,Intel正式釋出了十一代Tiger Lake移動處理器,該系列的CPU均採用Intel最新的10奈米 SuperFin電晶體技術以及重新設計快取架構的Willow Cove核心,在新工藝的加持下睿頻最高可達4.8GHz;同時Tiger Lake採用了與獨顯DG1相同的Xe-LP架構,是目前英特爾在PC移動端推出的最高效架構,96個EU單元相比於上一代提升了50%,再加上記憶體和匯流排頻寬的提升,讓整個核顯效能是上一代產品的兩倍。除此之外,Tiger Lake系列原生支援Thunderbolt 4和USB4介面協議,並可以直連PCIe 4.0,綜合來看基本可以稱得上是Intel近年來兩代平臺間提升最大的一次。
緊接著在CES 2021展會中,搭載了Tiger Lake移動處理器的最新款NUC11也釋出並上市。紙面實力提升如此之大,那麼實際表現究竟如何呢?這裡我對這款產品進行了開箱及測試,希望從真實的使用者體驗角度出發,讓大家對這款產品有所瞭解。
一、極簡開箱▼慣例的簡單開個箱,NUC11有多款產品,本次評測的是最常見的Performance,代號為獵豹峽谷。這個系列中分別有搭載i7-1165G7、i5-1135G7、i3-1115G4三個型號CPU的產品可供選擇,我這裡的是i7-1165G7版本,也是目前我個人最推薦的一款,可以看到包裝的右上角有醒目的i7標識。
▼外包裝上印有產品前後介面的圖片,值得一提的是這裡可以看到這臺NUC11支援Intel長達三年的質保服務,可以放心使用沒有後顧之憂了。
▼包裝的側面說明這款產品採用了最新的Intel iRIS Xe圖形架構。
▼開啟包裝,機身由泡棉固定在中央,頂部也有一層貼膜防止運輸中的磨損。
▼配件相對比較簡單,主要是電源和說明書、保修卡、配套的螺絲等,電源規格為19V6.32A,功率達到120W,所以尺寸還是較大的。
▼另外還有一個配套的掛架,兩種常見孔距的螺絲孔適配於不同的顯示器,可以將NUC掛在顯示器的背後,秒變一體機。
二、外觀及介面▼機身延續了同款產品一貫的小巧,具體的尺寸為117mm*112mm*51mm,體積僅有約0.67L,和上一代寒霜峽谷完全相同。一些朋友可能看尺寸沒什麼概念,但我將主機立起來和iPhone 12 mini相比,可能大家就能直觀的感受到這款產品優秀的便攜性了。
介面方面也有很大的提升,具體看一下。
▼首先是機身正面的TYPE-C口支援全功能的雷電3協議,相容USB4,USB3,DP-Alt等多種模式,介面速度達到雙向40Gbps,除了可以高速傳輸資料,也支援DP1.4a的超高畫質影片傳輸,還支援最高18W的電力輸出。另外還有USB3.1和3.5mm音訊介面,最右側為開關按鍵。介面上方有4個陣列式排布的輸入麥克風,在影片聊天、上網課等情況下使用就無需再單獨接耳麥了。
▼背面更是將小巧的機身利用到了極致,從左到右分別為19V電源介面、MiniDP1.4影片介面、2.5G有線網口、兩個USB3.1介面以及雷電3介面和HDMI2.1介面各一個。這裡大家可以注意到,NUC11前後有2個雷電3+1個MiniDP+1個HDMI共四個影片介面,四個介面可以同時使用並輸出4K的高畫質畫面,單屏最高可以輸出8K的影片訊號,側面也說明了這一代NUC 11核顯能力的強大。
▼機身兩側遍佈網狀散熱孔,其中左側有一個標準SD UHS-II讀卡器:
▼鎖孔移到了機身的右側。
▼未安裝記憶體和硬碟時機身的重量僅為567g,極其輕便。
三、內部設計及擴充套件性▼機身採用了黑色磨砂的材質,防滑耐磨。
▼開啟頂蓋可以看到位於中心的散熱器,也有支援無線充電的版本可供選擇,最高可以提供15W的無線充電功率。
▼底板透過墊腳中的四顆螺絲進行固定,底板上除了產品的各種資訊之外,還有一個寫著“FRONT”的箭頭用於指示底板正確的安裝方向;
▼將四道螺絲全部擰鬆就可以將底蓋取下了,注意中間的排線出廠時就已經連線好了,所以取的時候注意不要把排線扯斷了。
▼排線用於連線底蓋上的SATA介面,也意味著這臺NUC11可以安裝一塊2.5寸的固態或機械硬碟。
▼整機仍然由Intel原廠設計及製造,這樣的方式既能保障做工的精良又能讓內部空間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
▼看一下介面的細節,做工和用料都很不錯。
▼主機出廠是不含記憶體和硬碟的,需要自行配置。其中兩個1.2V DDR4的筆記本記憶體插槽組成雙通道,支援的最高記憶體主頻為3200MHz。
▼由於核顯的效能會受到記憶體的影響,這裡建議大家選擇質量較為穩定的品牌。我這裡用的是之前買的金士頓筆記本記憶體條駭客神條Impact系列的產品。
▼金士頓這個品牌想必不用多說了,多年前我在大學裡組裝電腦的時候,金士頓的記憶體條就是相容性最好、效能最穩定的選擇了。記憶體的顆粒選擇、做工也能從側面說明這一點。
▼獵豹峽谷支援的最高主頻為3200MHz,如果是新買記憶體的話,這裡我個人的建議是購買兩條8G組成雙通道,選擇主頻為3200MHz的產品,這樣可以最大化的發揮出主機的效能。
▼這款記憶體支援Intel的XMP技術,可以自動超頻至主機板支援的頻率,完全無需手動操作。雖然在NUC11上沒有什麼應用機會,不過如果用在一些筆電上還是非常實用的。
▼除了剛才展示過的2.5寸SATA硬碟介面外,內部還有一個M.2 NVMe插槽,可以安裝PCIe 4.0的固態硬碟,這也是新一代Tiger Lake處理器的優勢之一。
固態硬碟的選擇上我個人認為如果普通使用者選擇PCIe3.0的就可以了,對價格不是很敏感的極客玩家可以考慮PCIe4.0。產品方面可以優先考慮Intel自家的665P系列,價效比不錯。
▼另外在底蓋上還有一條導熱墊,按正確方向安裝底蓋之後,導熱墊會貼緊m.2固態硬碟,提升硬碟的散熱效能,設計細節非常周到。
▼還有一個提升的部分,獵豹峽谷內建了最新CNVi介面的AX201 Wi-Fi 6無線網路/藍芽模組,模組焊接在主機板上,天線連線到機身的外殼。
▼目前WiFi6的路由裝置已經非常普及了,所以這項設計也是很有必要的。在和我家ASUS-AX86U連線時,收發速度可達1201Mbps。
▼實際下載Dota2時,輕鬆跑滿300M的外網,雖然不能說明WiFi 6在速度上的優勢,但幾乎已經平直的下載曲線也側面說明了WiFi 6的穩定性。
四、跑分測試經過開頭的介紹,大家已經知道這款處理器的整體效能尤其是在單核表現上是非常出眾,那麼跑分情況怎麼樣,我也透過多款軟體進行了測試:
CPU效能測試1、CPU-Z▼因為是全新的CPU,CPU-Z需要升級到最新的版本才能有相關資料,我這裡使用的是1.95.0。可以看到CPU為10奈米工藝、4核8執行緒,TDP為28W。
▼新的設計工藝加持下,2級快取達到1.25MB,三級快取更是有12MB:
▼支援PCI-e 4.0通道:
▼測試分數上也可以看到,單核效能確實非常強,和上一代最高睿頻4.8GHz的i7-10700相比,在單核效能上甚至還稍有領先:
▼因為工藝的提升和同樣4核8執行緒的i7-7700K相比,無論是單核還是多核的效能i7-1165G7都要領先一些。
2、CINEBENCH R23▼這一點在CINEBENCH R23的測試中也得到了驗證,多核得分為6314,稍微領先i7-7700K。
▼單核心的優勢就比較大了,跑分達到了1463,比起i7-7700K的1230要高出了約19%。
3、Fritz Chess Benchmark▼國際象棋的跑分為17023,也和i7-7700K的水平差不多。
GPU效能測試3dmark▼GPU透過3dmark進行測試,分別使用了測試高階顯示卡的Fire Strike、Time Spy兩個程式,得分為2269和1021。
▼以及測試普通筆記本的 Ice Storm Extreme,得分為51349。
作為一款迷你主機,3DMark能有這樣的跑分已經比較不錯了,尤其是相對NUC10來說提升非常巨大。不過核顯會受到記憶體頻率的影響,如果使用3200MHz雙通道記憶體的話跑分應該還會更高一些。
▼當然有些朋友可能更熟悉魯大師的跑分,這裡我也分別使用新老版本進行了測試,實際的結果如下,大家可以做個參考:
五、實機演示移動端的CPU能有這麼強的單核效能,執行日常辦公、編譯資料和Photoshop之類的軟體時都是比較遊刃有餘的,那麼在解碼高畫質影片和執行中大型遊戲時表現如何呢?我也透過實際場景進行了測試。
▼在日常的使用方面,除了可以放置在桌面或背掛在顯示上固定使用之外,小巧的機身隨手裝到包裡也可以帶走移動使用,比如出差或連線投影機做演示時都非常方便。如果想要類似膝上型電腦一樣隨時隨地使用的話,還能配備一個便攜顯示器,透過一根全功能的TYPE-C口資料線直接連線到便攜屏上,雷電3介面可以同時滿足給螢幕供電和資料傳輸兩個需求。
▼再配上鍵鼠,就是一套完整的系統了。
▼螢幕支援觸控功能的話,還可以秒變Windows平板電腦。
▼這裡還要提到一個比較重要的部分,那就是Tiger Lake系列CPU在影片解碼能力上的強大之處,透過DVXA Checker進行檢測可以看到,除了支援HEVC(即H.265)、VP9等常規的超清編碼標準外,還可以硬解最新的開源、免版權費的影片編碼格式AV1,並且全部支援8K、10bit,可以說基本涵蓋了目前所有主流的影片格式了。
▼解碼AV1格式需要對應的編解碼器,我比較推薦使用Windows官方推出的AV1 Video Extension,直接在Microsoft Store裡搜尋安裝即可,不需要像potplayer外掛解碼器那麼麻煩,簡單易用。
▼這裡我分別運行了兩個測試短片,首先是這個 Japan in 8K 60fps,編碼格式為AV1,解析度為7680*4320。
▼解碼速度可以稱得上是秒開,即便是高達8K的影片檔案,雙擊開啟不到一秒就開始播放了。
▼播放效果也是跑滿60幀,十分流暢。
▼另一個測試影片編碼格式為VP9,同樣是60fps,解析度7680*4320。
▼同樣清晰流暢。
全面完善的解碼格式配合效能強大的核顯能力,單屏可以輸出高達8K的影片訊號。機身上多達四個的影片輸出介面,在同時連線四塊螢幕時仍然能以4K解析度輸出,可以完全作為家庭的影片娛樂中樞使用,無論是多塊螢幕同時觀影追劇,還是拼接組合成大屏顯示系統,這臺NUC11都能滿足。
DOTA2測試我也透過多款遊戲測試了核顯的效能,先看DOTA2中的表現:
▼測試解析度為1920*1080,特效設為中等:
▼DOTA2測試的結果我還是很滿意的,即便是影魔在十幾個斧王中搖大這種場面,幀數也沒有明顯的下降。
“斧王保護協會”
▼在斧王島十幾分鐘的測試中,核顯的平均溫度為67℃,佔用了66%的記憶體,平均FPS達到了58,做測試的強度更高,平時玩的時候相對還要更流暢一些。
CS:GO測試▼《CS:GO》的表現和DOTA2差不多,同樣選擇1080P中等特效。
▼《CS:GO》不支援FPS監測(防掛),大家可以從下面的動圖感受一下,實際的感覺FPS基本也保持在60左右。
戰地5測試▼看來日常這些LOL、DOTA2、CS:GO之類的遊戲是完全沒有問題的,為了瞭解集顯的極限效能,這裡我使用了《戰地5》進行了測試,當然這種級別的遊戲,就只能選擇1080P、低特效了。
▼在《戰地5》這種非常吃顯示卡的遊戲中,非常流暢當然是談不上了,不過基本可以達到能玩的水平。
▼實際的測試結果也是相符的,大約十五分鐘的測試過程中,平均FPS為25,雖然說確實不盡如人意,但作為核顯可以達到這個程度也是很難能可貴的了。
綜合跑分和實測,我的結果和NBC的測試資料在CPU上差別不大,主要是GPU的跑分上還是稍低,可見在我的測試條件下還未能發揮出核顯的全部實力,如果大家選擇這款產品,建議可以考慮一步到位購買16*2 3200MHz的記憶體組合,這樣整機的效能還能更進一步。
六、功耗測試最後測試了一下不同場景下的功耗情況,其中待機功率為1.258W,日常的辦公上網為24.33W,執行戰地5時為42.47W,3DMark測試(基本是滿載情況)下為45.04W。負載除了主機之外,連線的便攜顯示器功率大約為10W,所以主機在辦公、玩遊戲、滿載三種情況下的實際功耗約為14W、32W和35W左右。相對於日常耗電量動輒兩三百瓦的大型PC主機,如果只是做一些如辦公、寫文的工作,這樣超低的功耗長期使用還是能節省出一筆不小的電費的。
七、總結經過一段時間的測試及使用,對這臺英特爾NUC11獵豹峽谷也有了一定的瞭解。搭載了第十一代Tiger Lake移動處理器i7-1165G7,在新工藝和新設計的加持下,睿頻最高可達4.7GHz,整個CPU的效能比起上一代大概提升了30%,尤其是單核效能達到了上一代桌面級CPU的水準,保障了日常辦公、平面設計等情況下使用的執行速度。同時Intel移動端最高的Xe-LP架構,96個EU單元也大幅度提升了核顯的效能,經過實測在1080P下玩LOL、DOTA2、CS:GO等網遊基本沒有問題,即便是如戰地5這類頂級大作,FPS也有25左右。核顯還支援包括AV1之內的主流影片制式解碼,解碼解析度高達8K;機身上的2個雷電3+1個HDMI+1個Mini DP可以實現4屏4K的顯示效果,作為家庭娛樂核心也完全足以勝任,三年的原廠保修,也讓使用無後顧之憂。考慮效能、體積、介面等多方面的因素,這臺i7版本的NUC11是我認為目前綜合實力最強的一款mini電腦,如果大家近期有購買一臺NUC的需求,我覺得這款也是最佳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