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傳來新訊息
手機是華為的一項業務核心,尤其是在高階旗艦手機領域,華為的優勢是非常大的。自研的5G已經研發到第三代技術,還有麒麟9000晶片也邁入5nm製程。有各類核心技術的加持,讓華為具備和蘋果正面較量的實力。
外界只看到了手機價格,卻忽略了在這樣的價格背後,華為付出了多少研發成本。哪像一些國產手機,沒有核心技術,純粹靠購買大量配件組裝成高階機。缺乏核心技術支撐,只有品牌沒有技術是走不長遠的。
華為二者兼備,2020年釋出的P40用上了HMS服務,Mate40搭載了整合SOC麒麟9000處理器,153億根電晶體,遠超蘋果A14。

可縱使表現再出色,也無法繞過晶片上的問題。關於晶片的狀況,想必外界都有充分的瞭解。採購和代工均不可,有再多的晶片也是在消耗庫存。
為此華為傳來了新訊息,據訊息稱,2021年華為的手機零部件訂單降低幅度超過了60%,華為官方對此暫沒有迴應。
其實從市場情況來看,就能看出一些端倪。根據權威統計機構IDC給出的資料顯示,2020年第四季度智慧手機出貨量排行榜中,華為位列第五,單季度出貨量為3230萬臺,同比下降了42.4%。

排名靠前的蘋果、三星、小米都實現了出貨份額上漲,只有華為出現下滑。資料是不會騙人的,再聯絡到最新傳來的訊息,手機零部件訂單降低60%,或許是晶片告急。
任正非的發聲製造一部手機需要很多零部件,鏡頭模組、感測器、螢幕、材料和最重要的晶片。華為可以自研晶片,卻不能生產。在無法生產大量晶片的情況下,出現訂單需求下滑基本上是可以預見的。
之前為了確保足夠的晶片供應給華為手機,還將榮耀給出售了。如果有源源不斷的晶片可供應,又何必將榮耀獨立呢?
不少人猜測,華為是否還會出售手機業務。答案是不會,因為任正非已經強硬發聲了。
任正非在一次接受媒體採訪的時候表示,華為絕不會出售終端手機業務。
一句話就足以表明華為的態度,可以轉讓5G技術,但是終端手機業務是絕對不會出售的。華為也會堅持打造高階旗艦手機,讓華為手機業務持續發展下去。
看起來因晶片告急減少零部件訂單,其實這是為長遠發展做考慮。用有限晶片做無限業務,這是華為的策略。
華為將堅持全球化難道晶片的問題就無法解決了嗎?其實也不是,任正非提到了一項解決方案。任正非認為晶片問題要依賴全球化來解決,華為將堅持全球化。當全球晶片過剩的時候,會有人找華為買晶片的。
也就是說,全球化是一項解決辦法,只有堅持全球化,就有希望解決晶片上的問題。沒有哪一家晶片企業可以脫離全球化。
比如蘋果需要臺積電代工晶片,臺積電也需要蘋果訂單,ASML需要臺積電購買光刻機,光刻機制造又是由全球各國頂尖科技打造出來的。因此晶片產業註定要走全球化路線,華為堅持走這條路不會改變,也相信華為能在這條路上一直走下去。
總結華為在手機和晶片界的影響力是非常大的,因為各大供應商不能順利出貨,帶來的影響也是可見的。不只是華為,眾多美晶片巨頭也無法置身事外。畢竟華為降低零部件訂單採購量,對方也失去了這部分的生意。
沒有了生意上的營收支援,就會降低營收,從而減少對研發投入。透過現象看本質就會發現,這是全球晶片供應鏈的一次洗牌。想要恢復正常秩序,就看對方能不能儘早醒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