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數碼>

在手機圈中,其實一直以來都存在著無形的“鄙視鏈”,帶領手機進入智慧化、重新定義智慧手機的蘋果,在一開始就站在了“鄙視鏈”的頂端。

不過,即便是時至今日,蘋果iPhone依舊保持著一年一個年度旗艦系列,且設計三年一大改、配置擠牙膏的常態。

這也讓奮力追趕業界標杆蘋果的安卓廠商們,有了打平乃至超越蘋果iPhone的可能:在近幾年中,瘋狂砸錢搞創新的安卓廠商們,他們在快充、螢幕、系統流暢度等等方面都有了重要突破。

那麼現在:一部安卓年度旗艦和蘋果iPhone年度旗艦,到底還存在著多大的差距呢?話不多說,你們想看的華為P40 Pro上手對比iPhone11Pro安排上!

螢幕觀感對比:華為P40Pro(左)VS iPhone11 Pro(右)

首先,從整體觀感上來說,華為P40 Pro的雙打孔區域的確要比蘋果iPhone11的劉海區域小上不少。並且華為P40 Pro的整體屏佔比,明顯也要比iPhone11高上一個檔次。但是從筆者自己的體驗出發,居中放置的大劉海要比華為P40 Pro的居左挖孔“順眼”

頂部邊框對比:華為P40Pro(左)VS iPhone11 Pro(右)

從這張對比圖來看:華為P40 Pro的頂部邊框要稍稍比iPhone11 Pro窄上一些,但是在邊框寬度上,華為P40 Pro可謂是“降維打擊”iPhone11 Pro、差距很是明顯。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一年度的華為Mate40機型上,華為用上了瀑布全景屏,而這次的P40 Pro則是較為常規的曲面屏。就筆者自身而言:微曲面屏在觀感上雖然不如瀑布屏來的驚豔,但在日常使用中,也避免了誤觸以及內容顯示的問題 反觀蘋果iPhone11 Pro,一直以來堅持的直板屏多少讓人有些“味同嚼蠟”的感受。

下巴對比:華為P40Pro(左)VS iPhone11 Pro(右)

來到下巴區域,這一對比十分明顯:華為的P40 Pro在下巴寬度上,幾乎接近了iPhone11 Pro的3/2,可謂實現了極窄。

配置對比:

一直以來,果粉對於拿安卓配置對比iPhone,似乎感到十分不屑。但時至2020,蘋果iPhone11 Pro功率峰值22W+、標配18W充電頭的做法,卻依舊不夠看。

反觀華為P40 Pro 40W的快充功率,這一差距已經被拉開。值得一提的是,對於安卓廠商們而言,量產65W已經成為現實、小米的100W快充都已在實驗室實現、剩下是需要優化和量產推進。

iPhone11 Pro還剩下什麼可稱道的?是iOS流暢度嗎?

在安卓廠商中,小米的MIUI 11、華為的EMUI10、魅族的Flyme8都已經成長為了十分成熟、流暢度穩定的優秀系統。其中,筆者在此前的長評華為EMUI 10系統中就已經袒露:依靠NPU達芬奇架構和底層框架的優化,華為EMUI 10很可能成為“第二個iOS”

的確,我們必須承認,蘋果iOS的流暢度仍是標杆,但給中國產廠商們多一些時間,筆者相信EMUI、MIUI等,都很有可能在流暢度上達到甚至超越iOS系統。

心目中的iPhone12 Pro對比華為Mate40 Pro

話說回來,華為P40 Pro畢竟比iPhone11 Pro上市時間更晚,如期的對手應當是iPhone12 Pro對比華為Mate40 Pro。那麼,在這次華為P40 Pro對比iPhone11 Pro中,你認為華為P40 Pro的確有“逆襲”的實力嗎?評論區不見不散。

最新評論
  • 驍龍8s Elite來襲,中端市場的新寵還是性能妥協?全面解析與期待
  • 買華為還是買小米?真懂手機的人給出中肯建議,說的真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