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們看到了很多摺疊屏手機的訊息,尤其是有傳言蘋果也在研發摺疊屏iPhone,這讓摺疊屏概念的產品一下子熱門了起來。
網傳渲染圖
最近這幾年,摺疊屏的產品非常吸引眼球,我們聽過,也見過,但真正自己掏錢用上摺疊屏的朋友並不多,為什麼會這樣?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摺疊屏的方方面面。
我們首先要知道,什麼是摺疊屏。
所謂摺疊屏,其實可以歸類到柔性螢幕的概念下面。
我們傳統的螢幕之所以是硬的,是因為它是由兩層薄薄的玻璃組成的,最下面一層叫做基板玻璃,相當於地基,在它的上面是OLED也就是有機發光二極體的顯示單元,每一個發光二極體相當於一個小小的燈泡,分別顯示一種顏色,比如把白、紅、綠、藍四種顏色的燈泡排布在一起,就能混合出我們看到的各種顏色了。
在有機發光二極體這一層的上面,再覆蓋一層封裝玻璃,負責保護整個螢幕。當然,如果是像手機螢幕這種需要觸控互動的螢幕,那麼在有機發光二極體這一層的上面,還要再覆蓋一層實現觸控互動的面板,然後再覆蓋封裝玻璃。
整個感覺有點像果醬麵包,兩片面包就相當於玻璃,中間夾著的果醬就是顯示單元。
因為現在我們對裝置尺寸和色彩亮度,以及成本控制的要求越來越高,基板玻璃和封裝玻璃越做越薄。
我之前採訪過國內一家做高世代基板玻璃的企業,玻璃生產在兩個方向上特別難,一個是特別厚的玻璃,還有一個是特別薄的玻璃。
因為它們對玻璃平整度的要求都非常高,稍有差池都會影響到玻璃的堅固度和效能。
拿液晶玻璃來說,因為兩片玻璃最終要牢牢地貼合在一起,所以必須十分平整,否則,那就想象一下手機貼膜沒貼好的感覺吧。
這種以玻璃為基礎材料的螢幕,又叫做剛性螢幕。經過幾個世代的進步,如今已經非常成熟。無論輕薄程度、顯示錶現、成本控制、耐用甚至耐劃耐摔效能,都已經完全能夠滿足日常需求。
這裡需要區分的是,有些曲面屏的產品,比如曲面電視和手機,它們本質上也還是剛性螢幕,只不過玻璃從平面的變成了彎曲有弧度的,和我們接下來要說的柔性螢幕有本質區別。
什麼是柔性螢幕呢?
和剛性螢幕最大的不同是,柔性螢幕的基板玻璃,被替換成了一種塑膠柔性材料。而表面的封裝材料,從玻璃變成了薄膜材料。
封裝材料的改變,讓柔性螢幕變得可以彎曲,當然也可以摺疊。不過所謂的摺疊不能像摺紙一樣,“打死彎兒”,中間必須有個空間和弧度,否則還是容易損傷柔性材料和發光二極體材料。
不僅是手機產品,現在的電視產品也在向柔性化探索。比如有廠家就推出了“卷軸式”的電視產品。平時這個電視就像個紙抽一樣卷在一個盒子裡,想看電視的時候它能從盒子裡面抻出來,看上去科技感十足。
LG的卷軸式螢幕
為了達到良好的可摺疊效果,螢幕的基板和蓋板材料必須要做到低厚度、高硬度、耐高溫及高透光等特性。
厚度比較好理解,厚度大了,折起來不方便,還容易出褶;硬度就奇怪了,怎麼柔性螢幕還得高硬度呢?
這裡說的硬度是指摩氏硬度,主要表現的是抗劃傷和磨損的指標。目前的剛性螢幕,在新材料技術的加持下,表面封裝玻璃的摩氏硬度可以達到7。
所以用鋼刀去劃手機螢幕不會留下一丁點劃痕,因為鋼的摩氏硬度是5.5。但是生活中常見的沙子硬度是7.5,高於手機的封裝玻璃硬度,所以在手機表面有沙子的情況下擦拭螢幕,一定要格外小心。
而封裝柔性螢幕的薄膜材料,硬度就比較堪憂了,一般只有2左右。換句話說硬度2-3級的指甲都會對柔性螢幕的表面造成永久劃傷,所以使用起來相對就非常嬌氣。
先來說反方觀點:首先就是耐用性的問題。除了不小心劃傷螢幕,哪怕正常使用摺疊屏產品,在反覆彎折過後,彎折部分都會有一道明顯的摺痕,比較影響視覺觀感,另外機身摺疊部分的鉸鏈機械結構也有壽命限制。
其次是價格。摺疊屏手機沒有便宜的,尤其是脆弱的螢幕一旦損壞維修成本極高。
最後是體驗。這其實也是最受爭議的部分。
摺疊屏的初衷是在小體積和大螢幕之間做折中。但絕大部分軟體對大螢幕的適配做得並不好,顯示和操作都不理想。
於是現在很多摺疊屏手機採用的是上翻蓋的方案,翻開以後可以變成正常手機的大小。這就和初衷背道而馳,因為從體積上來看,這種上翻蓋摺疊屏手機的體積一定比同等規格的普通手機大。
摩托羅拉
此外,無論從螢幕還是續航表現,摺疊屏手機為了能做到摺疊,不得不做出諸多妥協。那麼問題來了:在這些代價面前,我們還能透過摺疊獲得些什麼呢?
大概只有辨識度了。雖然整體體驗不佳,但是“我跟別人不一樣”,這是站在消費者角度最大的身份認同。
廠家當然也願意迎合這種需求,因此摺疊屏手機市場雖然規模只有百萬的級別,但是從2019年到2020年這兩年間,已經有十餘款主流手機廠商推出的摺疊屏手機面世,有些廠商的摺疊屏產品甚至已經迭代了2、3代。
除了迎合消費需求之外,對於手機廠商來說,“炫技”提升品牌價值,也是一個重要意義。所以很多廠商的摺疊屏產品並沒有量產,而是隻作為概念性產品釋出。因為它們很清楚,這種產品,只有距離才能產生美。
而要做到高可用性,讓大眾消費者認可,摺疊屏產品還需要更長時間的技術打磨。就好像剛才說到的柔性螢幕電視,消費者終將從“看!電視!”變成“看電視”,外形的新鮮感終究會成為過去式,真正一直陪伴消費者的,是螢幕的顯示效果和基礎效能,而這些,恰恰都是柔性螢幕目前的短板。
這是不是代表柔性螢幕技術真的是偽創新呢?也不能這麼說。柔性螢幕作為一種可塑性更強的顯示裝置新形態,比起剛性螢幕當然有著更廣闊的前景。
在新材料技術的支援下,柔性螢幕的效能一定會更加符合市場預期。只不過,從產品形態上,柔性螢幕技術是不是一定要運用在手機上,它最大的市場前景是不是就一定是可摺疊手機,這個目前看來還要打個問號。
取代手機的下一代個人裝置到底長什麼樣子,現在我們還無法想象,正因為如此,裝置廠商才會朝著多元化方向去發展和試錯,在探索的路上,有人關注,還有人買單,這不是好事一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