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數碼>

文丨太平洋數碼

自從去年美國商務部正式對外發布了針對我國科技企業的行政命令之後,華為在使用者群中的聲浪陡然攀升。大家雖然表示支援但卻改變不了任何事,隨後,限制措施正式生效,而關於華為未來發展的議論也陡然來到了新的高度。有業內人士包括網友預估經歷此事的華為很可能“命懸一線”,但也有頗為樂觀的網友認為畢竟是500強企業,體量擺在那裡,況且三星不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嗎?三星在國內幾乎沒有份額,但三星的店面在國內一直有營業,而手機的銷量也從未減少過。

確實,全球電子產品消費市場不止一個而是7個,誠然損失一個市場還有6個,所以華為以及其使用者完全沒有必要擔心。但是網友似乎有些過於樂觀,2020年8月作為華為的高管餘承東親自承認“麒麟將成絕唱”,此時看好華為的使用者才明白事情的嚴重性,於是線下開始出現瘋搶甚至一人購買好幾臺華為手機的大有人在。這是群眾的熱情,但也正是這份熱情讓“心懷鬼胎”的人看到了商機!於是,披著“絕版”外衣的漲價風潮來襲!

不管是華為的授權店還是私營的手機店均出現了不同幅度的漲價,就連非暢銷機型都有兩三百的漲幅,而暢銷機型更是一夜之間成為了投資理財的首選,售價不僅一天之中起伏不定之外還搶不到貨。而最新發布的mate40系列漲價幅度甚至一度超越了最新款的iPhone12系列,保時捷版本更甚之,雖然很多人透過各種途徑知道“麒麟絕版”的事,但漂浮不定的售價仍一度引起不少花粉的不滿,以至於對經銷商各種橫眉冷對。

雖然每天要面對消費者的不滿,很多人認為漲價均是經銷商炒作帶來的結果,但是殊不知經銷商的生活也不好過,因為這一系列事要從根源上說起。起初我也認為這只是經銷商推脫的藉口,但是偶然間在刷到一位華為店主的遭遇之後,我明白這並非是假話。事情的經過是某媒體平臺上的創作者釋出了一個影片,講述了自己從信心滿滿到關門大吉期間的經歷,而這位創作者在媒體平臺上的認證是XX通訊店經營者,根據影片內容來看,他是經營的華為手機店,並且是授權的那種。

據該經營者講述,由於是新店許可權級別比較低,所以只能拿到暢享系列跟Nova系列。雖然這兩個系列屬於走量機型利潤比較低,但好在各種因素的影響下並不愁賣,剛經營的幾個月完全可以做到自負盈虧。從影片背景中我們可以看出,其經營的店面完全是按照華為的風格來裝飾的,可見該經營者是誠心地想要經營華為店的。但是俗話說天有不測風雲,正當該經營者信心滿滿要把該店做大做強的時候,意外發生了!

而這件意外也讓原本信心滿滿的經營者瞬間跌落到谷底,事情起因是2020年11月他被告知暢享系列以及Nova系列出貨緊張,拿貨就要捎帶融合產品如檯燈、加溼器、路由器等等(IoT產品),原本他認為按照華為現在的口碑與人氣產品銷售應該沒問題,況且店都開了總不能空著貨架吧?於是,他按照“規定”就把產品都拿了回來,但IoT產品的銷售難度遠遠高於手機,於是該經營者還是把重心放在手機上,但手機的數量是有限的,去除人工水電等必要開支外他還要承擔IoT產品的成本。

至此收支平衡一下被打破了,若是繼續經營下去只有不斷地賠錢,這很顯然不是經營者想看到的,但想要扭轉眼下的局面只有漲價一途。但漲價也全然不是萬全之策,因為在此之前還要一個先決條件,那就是他的店並沒有開在大城市中,客戶留存率本就是個難題,此時若是“隨波逐流”漲價的話……總之左右為難!所以在幾經考慮之後,他決定把門店關閉,而門店轉讓的告示也在影片釋出當天貼在了大門上。據經營者回憶,從之前的信心滿滿到如今的關門大吉也僅僅堅持了9個月而已。

看了這位經營者的經歷讓我唏噓不已,因為這位經營者的失敗的原因我認為主要原因並不在其自身決策上。透過這位經營者的經歷,我發現漲價確實是因為華為是受到了“迫害”才發生的,但其自身的問題也是無法掩蓋的。首先,我們來回顧一下,根據我在網上查詢華為釋出限購的通知,其中AI財經社釋出的資訊顯示是2021年的1月12號,這與其他知名媒體釋出的時間一致。而漲價風潮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網上資料查詢是在9月15日限制令正式生效前一個月左右發生的。

從漲價到限購期間至少經歷了4個多月的時間,我們再看蘋果,在新品iPhone12系列也遇到了相同的情況,因產能不足產品供貨稀缺,這同樣引起了黃牛黨的注意。iPhone12同樣出現了加價1000,有價無貨的情況,這同樣引起了使用者的不滿,於是我們看到iPhone12在10月13號開啟發佈會,16號便開啟了限購。而且對合作商還發布了禁止線下流入線上圍著罰款40萬的限制函。所以很快,iPhone12系列的售價恢復正常。

這就是我想說的癥結所在,透過對比我們不難看出華為在對其生態的管控上不如蘋果來得嚴謹。誠然,華為的每年的銷量離不開這些合作伙伴的幫助,但沒有規矩的亂賣也說不過去吧?華為這邊禁令還沒到生效日期,那邊就漲價了,當然除了漲價之外捆綁銷售也是壓垮如這位深愛華為這個品牌的經營者的稻草。根據上面經營者的經歷我發現,從上級進貨渠道進貨被告知要順帶進IoT產品,請問這個規定是上級供貨渠道定的還是源頭的華為定的?我們不從得知,但唯一可以肯定的是,華為對自身生態的管控上存在缺陷。最後奉勸各位創業者,創業需謹慎,莫要隨波逐流!

11
最新評論
  • 驍龍8s Elite來襲,中端市場的新寵還是性能妥協?全面解析與期待
  • 米粉錢包準備好了沒?紅米驍龍888即將來襲,只求不搶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