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數碼>

近期看到好多人說巨硬又開福利車了,像什麼Surface Go只要八百多,Surface Pro6只要三千多,對此我只想說,真香啊這個價格。

剛好我最近入手了一臺SurfaceBook1頂配版,寫個小開箱文,然後記錄一下我是怎麼入Surface的坑的。

作為巨硬的死忠粉,我現在買任何新電腦第一反應就是買surface,無論是pro,還是book,還是studio,我都只看surface。其實最開始我本不是這樣的,我也是個圖吧垃圾佬,買電腦只看CPU和記憶體,後來我發現CPU和記憶體根本不是我每天最常接觸的啊,反倒是電腦的螢幕是我每天至少要接觸十個小時以上的東西,而市面上能做到筆記本螢幕價效比比較高的一家,還是巨硬家,surface系列的螢幕,無論是手寫還是處理影象,它的色準都極其符合我的要求。

其實我與surface的緣分開始於第一代的Surface RT,就是那臺搭載了Windows RT系統的初代Surface,而我當時入它的理由很簡單,它只能用UWP軟體,我當時沉迷於刷電腦遊戲和網頁,所以一臺續航足夠高,螢幕過得去,同樣也是Windows系統的平板電腦成了我的最佳選擇。於是我在小黃魚上蹲了很久之後終於下定決心花五百塊買一臺,事實證明,這個五百塊直接改變了我的人生。

在Surface RT到手之前,我手裡只有一臺破華碩辦公本,螢幕是萬年TN屏,可視角度差不說,看時間長了之後眼睛也很酸。可我那時又開始嘗試把自己的資料全都電子化。15年時候,iPad在平板市場屬於絕對優勢地位,安卓平板幾乎沒有選擇,除了寨板還是寨板。而買不起iPad的我,自然只能把眼光放向初代Surface RT,搭載2G記憶體,32GEMMC硬碟,Nvidia Tegra 3處理器,1366x768解析度的10.6英寸螢幕,在15年時候已經算是可以扔進垃圾桶的配置了,可到手之後執行Windows RT系統居然流暢無比。

Nvidia Tegra 3在不跑exe程式的時候根本不會有太大的負擔,耗電賊低,也不用擔心發熱,我拿在手裡無論開多長時間都感覺不到熱量,也因為是被動散熱,所以噪聲方面也不用多說,根本就是不存在的水平,1366x768的解析度,16:9的螢幕比例,算是整個2010年到2020年之間筆記本的主流配置。

在Surface RT這臺平板上,我完成了一個學渣到學霸的飛躍。首先是我把我的書本與筆記資料都扔在這臺平板上,利用OneDrive同步部分小檔案,完成我各個膝上型電腦的檔案管理工作。那時OneDrive還是剛剛說每個賬號都提供無限空間,後來改成了每個人15G,對我來說只看書的話完全夠用。在入手Surface RT之前,我每次出門看書都要辛辛苦苦揹著各種參考書和筆記,再加上臨時要用電腦的話,我那華碩的辦公本也是兩三公斤,揹包總重量幾乎都有七八公斤了。入手Surface RT之後,直接把參考書和筆記本全都砍掉了,因為書可以存成PDF在surface裡面,要看的時候直接呼叫,筆記本更不用說,我臨時要用電腦的情況無非就是回覆郵件或者編輯word文件,或者回一下qq訊息。Windows RT系統雖然閹割了不少東西,但撐一下日常看文件,UWP版本QQ回一下訊息還是能撐一下的,其餘的我想更進一步比如玩玩LOL之類的操作,就完全被禁止了。

也就是說,原本我辛辛苦苦背一大堆東西去圖書館,可能還忍不住在圖書館打遊戲,但是有了Surface RT之後,我看書就能直接在平板上看,長達八個小時的續航也能輕輕鬆鬆完成所有的需求。在我控制自己的需求和放縱之間做了一個精準的切割,從此以後我在圖書館就只專心看書寫筆記。在使用surface RT長達兩年的過程中,我也是在這上面讀完了我們所有的專業課書籍,以及背完了幾本單詞書,從一個均分60分的學渣變成了一個均分90分的霸霸。除開這些,我覺得Surface RT對我最大的幫助還是幫我建立了我在使用電腦而不是電腦在玩我,我開始正式把電腦看作生產力工具,而不是僅僅把它當成玩具。

至於我在Surface RT這臺機器上搭配學會的一系列新知識,比如搭配路由器USB介面對映網盤,然後開啟了我一路升級路由器玩NAS的線,比如用OneDrive同步檔案,開啟了我重視檔案安全性的線。這些都是我開始把電腦作為生產力工具之後才開始學習的東西。

後面到了17年左右,那時我記得巨硬有一個福利出現,說是surface rt的產品有問題的話就直接寄回去換surface 3。而當時Windows10的升級清單中沒有surface rt,讓我很想換surface3,後來也是不了了之,我的surface rt早就過保了,我也不想折騰刷保去薅巨硬的羊毛。

不過也是奠定了我想換成Surface3的初始想法。剛好那時SurfaceBook1釋出,它的東西讓我流口水,它的價格讓我清醒,即使是到今天,讓我花兩三萬買一臺電腦,我也還得猶豫好久。

18年參加工作之後,手裡有了點小錢,於是又在小黃魚蹲了一臺surface3帶鍵盤,第一次用Windows10的surface,還有筆,加上小巧的機身,要不是有一天出門在電梯門口摔了它,我根本不會想到要換。摔了surface3之後,我就在學校收了一臺700塊的surface pro3,而壞的surface3被我700出了,相當於我一分錢沒出就換了surface pro3。後面又在小黃魚撿漏蹲了一把200塊錢的全新surface type-cover,還是帶指紋的,我去官網看了一下售價,當時還是一千多的。其實這些價格這麼低,一是因為那個surface pro3的原主人以為pro3的螢幕壞了,所以平時沒用它,二是那個帶指紋的鍵盤caps鍵位似乎是進過飲料,按下去很難彈起來。後來到我手裡之後,我重置了一下surface pro3的系統,它的螢幕就莫名其妙好了,而我後來拆洗了一下指紋鍵盤的鍵位之後,它按下去彈不起來的問題也沒了。也就是說,我總共花了九百塊,買了一臺surface pro3 i5+4G+128G再加帶指紋的type-cover的整機,按照當時的行情,這套再賣出去也是兩千起步。可惜我那時太窮了,沒賣,一直用到今年。

這套surface pro3,陪我征戰南北,跑過北京作報告,去過蘇州上海開會寫筆記,平時跑個MATLAB做影象識別,遠端RDP連主機跑機器學習任務,它都任勞任怨,從未出現過不幹了的情況。我在這臺surface上寫出來的文章與學到的知識,幾乎可以換幾百個surface回來了。開始它是我學習課程的絕佳配件,插個電,開啟OneNote,拿起我的surface pen,它就是我最喜歡的無限容量電子筆記本。甚至一直到現在,我還要經常回去看我之前記下來的筆記內容。而更久之前的我寫在紙上的筆記,早就不知道哪裡去了,我對此感到特別心痛。

後來有一次在北京開會時我下電梯不小心又把它摔了,真是奇妙,我兩次摔surface 都是跟電梯有關。當時也窮的我,也想過換新裝置,但是想著這個套裝還那麼好用,我就修一修吧。本來開始打算自己換螢幕的,後來一看教程我就嚇尿了,surface 系列根本不可能被我這樣的個人拆機維修嘛。於是就找了個華強北的店換了一塊國產螢幕。其實當時摔了之後螢幕還是能正常顯示的,只是電磁筆用不了,可我最常用的就是它的電磁筆,忍不了的我只能花錢去修。修螢幕的同時還讓人家店家給我換了一塊硬碟,把原本i5+4G+128G的配置變成了i5+4G+256G,換下來的硬碟加了個硬碟盒做了一個Windows Togo。也算是擴充套件了一下我的備份系統。

時間到了2021年,在牛年來臨之際,它終於扛不住我手裡日益增加的任務要求,最嚴重的一次是我有一次寫文章時候word居然閃退了,這是我之前從未碰到過的情況。在除夕夜那天晚上,我躺在床上思考人生的時候,終於決定把它換掉,繼續上小黃魚撿漏。開始我還在猶豫到底是換surface pro4還是換surface book,因為用習慣了surface pro之後,我再去看surface book的重量,我就感覺有點不可接受。但是後來還是沒忍住,因為我碰到了一個老哥出surface book1頂配版只要2800,也就是i7+16G+512G加965M獨顯版的,而如果我2800拿來買surface pro,很明顯我是買不到這個配置的。於是我一個激動,就下單了,現在即使是我買新筆記本,也做不到2800就能買i7+16G+512G配置的啊,還不算surface的螢幕加成。

下面來做一個簡單的開箱:

箱子是沒有的,我也不喜歡拍箱子,直接看兩個的對比吧。

這次我撿到的surface book 是surface book1增強版,在 2016 年 10 月的微軟秋季硬體新品釋出會上,在釋出 Surface Studio 一體機的同時,微軟同時釋出的 Surface Book 增強版(Surface Book with Performance Base)。相對surface book初版來說,增強版在設計上完全沒有任何變化,而這個設計一直延續到了surface book第三代,我覺得這應該是surface系列產品最好的地方,確定一個外觀之後就不會有太大的改動,前後代的適應就非常容易。

對比一下我之前手裡的surface pro3,surface pro3的螢幕是12寸,surface book的螢幕是13.5寸,都是3:2尺寸,觀感上確實是surfacebook增強版好很多。

不同於surface pro系列的Alcantara 材料,surfacebook鍵盤底座是金屬材質。只有我才知道這樣的改動有多麼的好。首先說說typecover有什麼好處,因為每代surface pro的介面都大體相同,所以一個鍵盤可以從surface3插到最新款的surface pro7,但是因為它的材質是Alcantara 材料,確實親膚好看,但它不耐用啊!在我這樣重度使用的人的手裡,typecover很容易就起皮了,這是所有的surface pro使用者都無可避免的問題,我這樣的深色鍵盤還好,有些淺色鍵盤用時間長之後腕託部分的汙漬就脫不掉,很影響觀感,同樣的問題,在surface laptop上面也有,不過似乎laptop三代之後微軟就把腕託部分改成金屬了。

因而,採用了金屬材質的surfacebook底座還是深得我心。不過另外一方面,就是背光與鍵盤手感方面,surfacebook鍵盤底座的鍵盤手感很明顯沒有typecover那麼緊緻,略顯鬆散,不知是我收的這臺機器的問題,還是surface book系列的通病。背光方面,surface book的鍵盤背光只支援三檔調節,typecover的背光支援五檔調光,這兩點上來說,我還是更喜歡typecover一點。

當然,有一點更好的地方是,surface book的鍵盤佈局和typecover基本一致。我這個習慣了typecover佈局的人,偶爾去用Dell的筆記本時候就會經常按錯。由此我想到的是ThinkPad的鍵盤,怪不得那麼多人只買ThinkPad,一件生產力工具你用習慣之後,你就再難去適應別的工具佈局了。

surfacebook的反插應該是我開發出來的新用處之一,就是我把它當桌上型電腦用的時候,接個鍵盤墊起來主機。對於一般的筆記本來說,我就要找個很遠的地方把鍵盤放下來,但支援反插的surface book完全可以當個類似於便攜螢幕一樣的存在用著。

16G雙通道DDR3記憶體加上512G三星固態硬碟,以及i7-6600U的配置,絕對是比不上現在主流的筆記本的,無論是處理器核心數,還是記憶體頻率,surface book都完敗。但是作為微軟的親兒子,surfacebook在這樣的配置下帶Windows10,輸出一個解析度是3000x2000的螢幕,我開個圖片處理軟體,寫個文件,再開個edge瀏覽器查資料,它居然也是流暢無比,主要還是穩定。

白色背光配上銀色主機,確實簡單而不奪人眼球。磨砂玻璃觸控板的手感與typecover差不多,我現在所有的操控基本都可以放在觸控板上完成。

耳機介面放在平板上方,我覺得還是有點不好,還不如設計一下靠近下方。充電底座是connect介面,所有的surface充電器都通用,旁邊一個mini DP影片輸出口。

這個合起來之後的卷軸設計,確實讓我非常的擔心我哪天一下子沒控制住自己的手讓它被壓碎了,後面用這個的時候,我還是老老實實輕拿輕放吧。

這個卷軸設計其實有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雖然它是磁吸貼合,但是居然不能單手開合。我之前用過一段時間的MacBook之後就對它的單手開合設計念念不忘,後來用surface pro,因為是typecover,所以也是單手開合。現在用Surface Book居然不能單手開合我就有點失望。

我最喜歡的還是surface book的長條充電器,足夠隱蔽,不佔任何視覺空間,像現在大多數筆記本的充電介面都是非常晃眼睛的一部分。

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實surface book螢幕拆下來之後也可以充電的,充電口就是這個跟鍵盤連線的口。本窮雖然之前買不起,但是對這個surfacebook的特性還是摸得一清二楚的。

橫向看一下surface book的鍵盤底座和我typecover的厚度。看之前surfacebook的宣傳圖,我以為它的鍵盤底座很厚,但是到手之後發現是出乎意料的輕薄。這麼輕薄的底座裡面塞進去一塊大電池,一個大風扇,再加一個獨立顯示卡,我覺得是真的牛。

最後看一看兩臺surface的對比。

我覺得這臺surface book至少可以撐三年吧。

總結一下:

surfacebook雖然看起來更重了,但是實際上並沒有。並且不同代的surface book底座可以通用,這一點跟pro系列一樣。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思路,螢幕和主機接在一起,鍵盤和電池還有顯示卡接在一起,這樣處理器發熱量高的時候只會集中在螢幕上,根本影響不到我打字。而我想升級更好的顯示卡時候只需要買一個更好的底座就行,這個模組化的思路跟之前的MOTO Z如出一轍。

surface大概是我人生路上的起飛輔助之一,未來,希望我能更好的利用起來它吧。

2
最新評論
  • 雙11 神舟放大招,11代i7筆電直降1100?
  • 新iPad Pro和iPad迷你6設計曝光,都有螢幕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