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數碼>

這幾年要說哪款硬體發展最為迅猛,固態硬碟肯定當仁不讓,特別是近幾年主控與快閃記憶體晶片的飛速發展讓原本高高在上的SSD飛入尋常百姓家,如今DIY裝機基本上就是預設將SSD作為系統盤。享受極速開機的快感之後,再回到機械硬碟時代,相信大家都不太願意。

隨著NVMe SSD價格的下降,消費者跳過傳統的SATA SSD而直接採用NVMe SSD。我們也選擇目前市面上四款高人氣且極具價效比的NVMe SSD,看看它們之間有多大的差距,哪一款SSD更值得選購。這四款固態硬碟分別是:鎧俠EXCERIA NVMe RC10、英睿達(Crucial)P1、WD Blue SN550以及聯想SL700拯救者,本次四款SSD均選擇了市面上消費者常買的500G容量。

鎧俠EXCERIA NVMe RC10

鎧俠RC10算得上是大家的老朋友,是東芝儲存器更名為鎧俠以後,由東芝RC500改名而來的固態硬碟。RC10推出之後憑藉高性價比獲得消費者的認可,採用的原廠顆粒也能確保SSD穩定而又快速地執行。

WD Blue SN550

WD Blue SN550是西部資料面向主流消費群體推出的一款經典產品,受到廣大消費者的追捧,WD Blue SN550採用的是閃迪的快閃記憶體顆粒,目前閃迪與西數已經是一家人,所以SN550也算是使用自家顆粒。

英睿達(Crucial)P1

許多消費者對於英睿達這個品牌並不熟悉,不過大名鼎鼎的快閃記憶體顆粒製造商美光相信大家都知道,英睿達正是美光旗下的品牌,算得上是親兒子。英睿達P1也採用美光自家的原廠NAND快閃記憶體,不過與其他家採用TLC快閃記憶體顆粒有所不同的是,P1採用的是美光3D QLC NAND顆粒。

聯想SL700拯救者

聯想SL700拯救者作為市場的新生力量受到了消費者的追捧,在電商平臺上的銷量也是可圈可點,SL700採用的是第三方TLC快閃記憶體顆粒,是這四款NVMe SSD之中唯一沒有搭載自家快閃記憶體顆粒的產品,聯想還為SL700拯救者配備了散熱片,以增加SSD的散熱效能。

這四款產品在市面上算是各具特色,我們也挑選SSD中大家關心的幾個引數列表說明。

在我們這一次評測的四款硬碟中,有三款固態硬碟採用自家的原廠顆粒,而聯想SL700拯救者採用的是第三方的TLC顆粒。作為業界聞名的大廠,聯想選用的TLC快閃記憶體顆粒品質還是值得信賴的。英睿達P1是四款行動硬碟中唯一一款採用QLC快閃記憶體顆粒的產品。關於QLC顆粒,網上也是吵得火熱,消費者紛紛表示搭載QLC顆粒的固態硬碟就是天坑,事實真的如此嗎?

測試平臺

關於測試平臺沒有什麼好說的,我們採用的是英特爾10代平臺,包括Intel Core i9-10900K處理器、32GB的記憶體以及ROG的M12E主機板,此外還包括RTX 3070顯示卡與ROG Strix 240散熱。

理論資料測試

我們使用大家熟悉的AS SSD Benchmark,CrystalDiskMark這兩款測速軟體,在預設設定下對4款固態硬碟的理論效能進行測試。

CrystalDiskMark測試

在CrystalDiskMark的測試中,鎧俠RC10在順序讀取上沒有超過2000MB/s,而是1762MB/s,略微領先官方所說的1700MB/s的速度,另外三款固態硬碟的順序讀取速度均超過2000MB/s。

在4K隨機讀寫的測試中,鎧俠RC10取得比較大的領先,比如在4K隨機寫入(單佇列深度)的測試中,4款SSD中只有鎧俠RC10超過200MB/s,達到了236MB/s。在4K隨機寫入(32佇列深度)的測試中,鎧俠RC10 的4K隨機寫入(32佇列深度)超過了1600MB/s,在4款SSD中排名第一;在4K隨機讀取(32佇列深度)的測試中,鎧俠RC10的4K隨機讀取接近1500MB/s,領先幅度十分明顯,採用QLC顆粒的英睿達P1的4K隨機讀取(32佇列深度)僅有650.6MB/s,與其他三款固態硬碟有一定的差距。

AS SSD Benchmark測試

在AS SSD BenchMark的測試中,除鎧俠RC10之外,其餘三款固態硬碟的順序讀取均超過2000MB/s,不過在4K隨機讀寫效能上,還是鎧俠RC10更勝一籌,且總得分還是鎧俠RC10最高。對於消費者來說,順序讀寫相當於你往硬碟中複製電影或者壓縮包這樣的大容量檔案,而我們平時使用Word、上網或者玩遊戲都是對小容量檔案進行頻繁地讀寫,這與4K讀寫效能緊密相關,順序讀取出色的硬碟其4K讀寫不一定出色。

就好像你購置了一輛極具人氣的特斯拉Model 3電動汽車,順序讀寫相當於Model 3的工況續航,而4K隨機讀寫類似Model 3的實際續航,與工況續航相比,實際續航更加貼合大家的日常使用。因此4K隨機效能才是決定消費者日常使用的重要指標。

硬碟快取效能測試

目前幾乎所有的固態硬碟都採用模擬SLC來增加固態硬碟的讀寫能力,也就是說廠商實際宣傳的資料只是在高速SLC快取下的資料,而不是NAND快閃記憶體真實的資料。只有耗盡SLC快取容量之後的讀寫效能才是NAND快閃記憶體真正的效能水平。

我們使用HDTune中的檔案基準來進行固態硬碟測試,可以測出固態硬碟的三個重要指標,包括緩內速度,快取容量以及緩外速度,除空盤之外,我們還測試了在使用100GB容量之後這四款固態硬碟的實際效能,相當於模擬使用一段時間後硬碟的實際表現。

鎧俠RC10

我們先來看下鎧俠RC10的表現,在空盤情況下,鎧俠RC10大約擁有40GB左右的SLC快取容量,緩內速度能夠保持在1500MB/S左右。而在緩外速度上,鎧俠RC10大約是750MB/S上下,基本上是緩內速度的一半。

在使用完100GB容量以後,鎧俠RC10的SLC快取容量降低至20GB,緩內速度保持在1500MB/S上下,緩外速度有一定的波動,平均算下來大約在720MB/S左右。

WD Blue SN550

WD Blue SN550的快取少的可憐,即使是空盤,其容量也僅有6GB上下,緩內速度為1750MB/s,緩外速度為460MB/S左右,採用低快取容量+高緩外寫入速度的組合,算得上西數的傳統藝能。

如果我們塞入100GB的檔案之後,快取容量就更低,大約在3GB上下,緩內速度還是在1750MB/S,緩外速度則在460MB/S,與空盤幾乎相同。

英睿達P1

我們再來看一下英睿達P1,英睿達P1是唯一一款採用QLC快閃記憶體的廠商,我們也很好奇QLC快閃記憶體的效能究竟能夠達到怎樣的水平,實際結果讓人大跌眼鏡。在空盤的情況下,英睿達P1能夠提供65GB左右的快取,寫入速度大約在1100MB/S左右,然而一旦SLC快取容量耗盡,那麼P1的寫入速度僅有可憐的100MB/S左右,甚至比機械硬碟的速度還低。

我們也測試塞入100GB檔案之後的快取表現,考慮到QLC快閃記憶體需要更多的容量去模擬SLC快閃記憶體,因此在髒盤測試中,英睿達P1的快取容量暴跌至6GB左右,隨後就是100MB/S的寫入速度,這個速度實在是讓人抓狂。

聯想SL700 拯救者

最後我們來看一下聯想SL700,聯想SL700拯救者SSD比較有意思,在空盤情況下,聯想SL700的模擬SLC快取容量大約在24GB上下,其執行曲線也和其他硬碟一樣,SLC快取使用完畢之後寫入速度開始下降,最終為465MB/S。而聯想SL700的讀取速度與寫入速度一樣同步下降,這中情況在其他的SSD中沒有出現。

而我們也對聯想SL700進行寫入100GB檔案之後的測試,和預計的一樣,聯想SL700在髒盤下快取有所減少,大約為11GB,隨後寫入速度會降低至460MB/S左右,讀取速度也和寫入速度一樣同步降低。對於聯想SL700的讀取速度同步降低的情況,經過研究發現除了快取被耗盡之外,聯想SL700在重壓環境下過高的溫度也是讓讀取速度下降的原因。聯想自帶的散熱片正是為防止SSD過熱降速而準備。

為方便對比,這裡將各硬碟的“快取大小”“緩內速度”“緩外速度”這三項資料統一用列表展示。

與兩款測試軟體的跑分相比,HDTune可以代表在大容量檔案複製下的固態硬碟的實際表現,透過測試可以發現,採用TLC顆粒的三款固態硬碟的緩外速度其實還可以接受,差不多都在500MB/s上下,還是領先機械硬碟不少的。但是基於QLC顆粒打造的英睿達P1緩外速度實在是低的離譜,連100MB/s的速度都達不到。

為什麼HDTune的測試成績能與AS SSD Benchmark,CrystalDiskMark的理論測試大相徑庭呢?原因是後兩款軟體預設狀態下測試的是1GB容量左右的檔案,對於SSD來說,模擬的快取記憶體就可輕鬆應對,因此測試成績和資料較為理想,而HDTune的大檔案測試可以耗盡SSD的模擬SLC快取,從而真實地測出不同SSD之間的實際效能。

評判一款SSD效能優良好壞的時候,需要結合AS SSD Benchmark,CrystalDiskMark與HDTune等多個軟體的成績去分析,這樣才能得到客觀真實的資料。

實際應用測試

除上述這三款軟體的理論測試之外,我們也透過單獨測試48GB的大檔案以及27GB的系統小檔案來測試硬碟的持續寫入能力與4K隨機寫入的能力。同時也是測試在真實環境中SSD的實際表現。

檔案複製

根據我們的測試,幾款SSD的大容量檔案的寫入速度大相徑庭,其中最快的就是鎧俠RC10,只要47.5GB就可以將檔案寫入到硬碟之中,而SN550由於小快取的劣勢,經過幾秒的全速寫入之後就是低速狀態,導致大容量檔案的總複製時間超過100秒,而英睿達P1的寫入速度更是糟糕,爆快取之後不足100MB/s的速度也讓P1的寫入時間長達142秒,是這四款SSD中的墊底水平。

如果說剛剛27GB的大檔案容量測試還體現不出TLC與QLC顆粒之間的差距的話,那麼27GB的碎檔案則可以完全體現出不同顆粒的巨大差距。顆粒的劣勢讓英睿達P1需要花費305才能完全寫入完畢,而其他三款SSD的速度處於同一水平,沒有相差到一個數量級,其中自然是鎧俠RC10更為出色。

PS大檔案載入

除檔案複製之外,對於專業使用者來說,開啟大容量的工程檔案也是日常辦公所需,因此我們這裡也使用PS開啟容量為24GB的星空圖來測試硬碟的效能。

測試時,手動將Photoshop中的可用記憶體降至最低,並將快取盤設定在測試盤,降低PS檔案快開啟時,記憶體容量對檔案讀寫的影響。與檔案複製不同的是,檔案的開啟實際上測試的是硬碟的讀取效能。

我們分別測試空盤以及寫入100GB容量之後的兩種情形。在大容量檔案的載入中,採用QLC顆粒的英睿達P1反而成績最為出色,只要124秒就可以將一張完整的星空圖開啟,而鎧俠RC10由於讀取速度的劣勢,成績排名第三。聯想SL700拯救者由於高溫降速的緣故,儘管理論的讀取速度比RC10要高,但是實際開啟成績卻不如RC10,排名第四。

遊戲測試

除專業使用者之外,購買固態硬碟的很大一部分群體為遊戲玩家,他們希望透過固態硬碟來讓遊戲載入和執行速度更加出色,從而享受到極速的遊戲體驗。因此我們在遊戲專案上選擇的是解壓《地鐵:離去》的壓縮包以及執行《賽博朋克2077》的一個存檔來測試固態硬碟的效能。

在遊戲解壓中,四款固態硬碟的成績相差不大,聯想SL700估計還是高溫的緣故,解壓時間比其他三款慢大約7秒,算是在同一水平線上。

在《賽博朋克2077》的遊戲關卡載入測試中,採用TLC顆粒的三款SSD載入時間不相上下,載入時間相差在1秒之內,而採用QLC顆粒的英睿達P1遊戲載入速度就略輸一籌,落後幅度近5秒。

對這四款固態硬碟進行實際應用測試,發現三款採用TLC顆粒的NVMe SSD之間的效能差距並不是很大,目前廠商對於TLC快閃記憶體顆粒的應用已經相當成熟,沒有出現掉鏈子的情況。但是QLC顆粒卻有所不同,透過測試我們發現採用QLC顆粒的英睿達P1 SSD的實際效能例如檔案複製,遊戲載入等應用表現就落後其他三款固態硬碟一大截,顯然廠商對於QLC顆粒還欠打磨。

總結

我們對這四款硬碟的理論以及實際效能進行測試,按照效能高低進行打分,最終根據SSD的綜合分進行排名,如果某項成績相差甚微,那麼就按照相同分數來評判。

最終得分排名如下:

1、鎧俠RC10

2、聯想SL700拯救者

3、WD Blue SN550

4、英睿達P1

需要注意的是,綜合得分只是代表SSD的綜合性能,不代表SSD之間的絕對效能差距。除綜合得分之外下面這些是對於本次測試的四款NVMe SSD的簡單點評。

第一名:穩定才是硬道理——鎧俠RC10

不得不說,鎧俠RC10 500GB的成績是真的穩,儘管在讀取效能上,鎧俠RC10不如其他三款產品,畢竟鎧俠RC10的測試成績在1750MB/S上下,而另外三款的讀取成績均在2000MB/S以上。

但是在實際應用測試中,鎧俠RC10憑藉著較高的快取容量以及緩外寫入速度取得更加出色的成績,尤其是在大容量檔案寫入以及4K測試隨機讀寫這兩個與消費者息息相關的指標上,鎧俠RC10的成績算得上是鶴立雞群。鎧俠RC10的綜合性能更加出色,實際表現也十分穩定,對於消費者來說,穩定保持高效能顯然比紙面的宣傳效能更為重要。鎧俠RC10也算得上是NVMe SSD中的價效比之王。

第二名:飽受溫度困擾——聯想SL700拯救者

聯想SL700拯救者的在理論效能與實際表現可圈可點。然而在實際測試中,聯想SL700拯救者的溫度提升實在是太過於迅猛,導致高溫降頻,從而影響使用者的實際應用體驗。作為SSD領域的新手,聯想還是要在溫度控制上多下苦功夫,紙面資料並不代表實際的應用體驗。

第三名:為跑分為生——WD Blue SN 550

第三名給WD Blue的SN550,不得不說低快取容量+高緩外寫入速度的組合讓SN550在AS SSD Benchmark,CrystalDiskMark兩款跑分軟體上取得相當不錯的成績,但是在HDTune以及實際應用測試中,由於快取容量的限制,WD Blue SN550的表現只能說一般,實際應用體驗並不出色。

第四名:不成器的QLC——英睿達P1

三款採用TLC顆粒的固態硬碟相互之間的差距沒有達到不可接受的程度。然而英睿達P1的表現卻讓我們大失所望。由於採用QLC顆粒,英睿達P1的效能表現遠沒有其他三款固態硬碟來得出色。如果說基於模擬SLC顆粒讓英睿達P1的緩內速度尚可一戰的話,那麼搭載的QLC顆粒讓其緩外速度真的是不夠看。

英睿達P1的實際應用測試成績也十分地糟糕,僅僅100MB/s的讀取速度甚至都不如機械硬碟給力,如果你已經使用幾百GB,那麼英睿達P1的快取容量更是隻有6GB左右,100MB/s的寫入速度將極大影響使用者的實際體驗。網友們所言不虛,目前QLC快閃記憶體顆粒還不是很成熟,實際效能與TLC顆粒相比相差巨大,大家在選購SSD的時候可以先PASS掉搭載QLC顆粒的固態硬碟產品。

8
  • 雙11 神舟放大招,11代i7筆電直降1100?
  • iCloud裡面儲存照片比較多的人一定要看看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