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弟弟裝臺遊戲機
弟弟想玩玩LOL,偶爾打打CSOL,讓我給弄個臺式電腦。要求不高,安靜、穩定就好。就他這要求,我就把我自己原來的一套CPU+主機板給他了。AMD2700+微星B450戰斧,其他硬體淘汰換新一下,補充補充,顯示器打算弄個2K或者4K。
其實裝電腦真心沒啥技術含量,就是個手工活,選CPU和主機板主要看投資,想省錢去淘散片和二手板也沒啥問題,我這不就用了二手。
選定CPU和主機板後,就剩下電源、機箱、記憶體、硬碟、散熱(可選)、顯示器,關於這些東西的選購,有一些建議大家可以參考,也可以給我提點建議。
可以看出除CPU、主機板、顯示卡外,其他都是全新。想多用幾年,也沒敢買太水的配件。
CPU、主機板篇CPU和主機板是自備的,主機板仍舊有2年保修,CPU是萬年牢,只要不暴力基本不會壞。這東西鹹魚買也無所謂,只要帶保修的都不會有大問題。關於型號主要還是看價格。2系和3系都還正當年,錢富餘的話5系也可以。沒必要過度追新。
記憶體篇科賦記憶體,韓國產,這還是當年記憶體在低谷時候的存貨,同款記憶體最高價格飄到了600+,我在400出小頭兒的時候買了兩對兒,正好給自家用上了。
顯示卡篇顯示卡是鹹魚二手,最低價格到過600,因為最近挖礦的又興起了,所以全新的價格低廉的顯示卡還真是難找。所以二手貨只要用著不壞,一樣玩得嗨!
電源篇電源建議還是選用新品,特別是要供電穩定、質保時間長。因為老房子的供電不是十分穩定,對電源要求還是蠻苛刻的。
所以這裡要考慮穩定性、功率、質保時間和轉換效率。就穩定性而言,很多人並沒有專業的測試工具,那怎麼辦?參考別人購買和使用的經歷,不要只看好評也不要只看差評,這也是取經之道。
然後計算自己機器的功率,就一般配置而言,500到700左右的電源都可以應對。我選擇了650W,電源在工作過程中對+12V要求最高,畢竟它承載了CPU、顯示卡等大功率用電器的負載,12V最大輸出功率636W,很多擴充套件裝置是在主機板或者電源的SATA電源口取點,擴充套件更多的裝置需要穩定的店裡輸出。
現在的機箱幾乎都是背部走線,為了機箱美觀這是必選項,不過是否全模組要看個人需求,全模組可以減少線材纏繞,不過價格偏高一點,我不介意是否全模組,因為我選的機箱空間足夠大完全能夠滿足要求。
電源提供一根主機板供電線1根,SATA插頭5個(SATA硬碟、光碟機等),CPU線1根,顯示卡插頭2個(只有1個顯示卡),以及大4PIN插頭3個,對於裝機要求完全夠用。
低噪音溫控風扇,雙層增壓扇葉,應該可以讓散熱更好。電源穩定則系統執行穩定。
金牌認證轉換效率87~90%,發熱低效率高,做同等的工作更省電。
10年超長質保是我選擇它的另外一個因素,適當的價格卻提供了10年質保,回頭其他硬體升級的時候電源依舊堅挺。
搭配日系電容,多重保護電路對過壓、低壓、短路、過功率提供多重保護機制,主機安全執行有了保障,在日後使用應該可以放心了。
機箱篇選擇機箱的時候,哥們兒特意囑咐要求:防塵、靜音、散熱好,還得抗造、易清潔、不太貴。
我就想說這也太苛刻了,只能尋求平衡點。
首先要抗造,鈑金必須厚實,然後是散熱好,那散熱系統必須順暢,再有就是靜音和易清潔。所以這款安鈦克 Antec P10 Flux中塔電競靜音機箱
要說鈑金,還是很硬朗的,裸機箱全重7.3公斤。15瓶礦泉水的重量,對於一個女生來說可能有的吃力,對於老爺們兒來說還算是重量適中。
前、頂、左、右四向靜音棉設計,把噪音消滅在機箱內,底部面向封閉空間,後部給主機板擋板和風扇預留了位置,而且是面向外,與視線同向,所以聲音也基本是向遠處傳播。所以能傳播到耳朵的聲音還是蠻少的。
中塔機箱,居然預留了光碟機位。翻翻我櫃子裡還真有限制的光碟機,可算是派上用場了,刻錄個CD上車聽,秒殺光碟幾條街。
附帶的這把反葉風扇挺給力,給顯示卡增加散熱能力,另一個預留位置還可以反裝一個正葉風扇,對想裝競技電腦的小夥伴簡直就是神助攻。
假如只安裝1個風扇,建議安裝在右側位置上,讓風更多的在顯示卡表面流動,增強散熱效果。
前置三風扇,還有磁吸過濾網,防塵能力進一步提升,而且清洗方便,那你以為這就完了麼?
它還可以容納3個120mm風扇或者2個140mm,360水冷也可以。
前置過濾網又增加一道風塵,卡扣安裝,拆卸方便。
可換向的前面板,磁吸開合,機箱放左邊、放右邊都順手。
頂部所有IO擴充套件口全部配置橡膠塞防塵。頂部的風扇調速開關,兩檔設計,應對高溫天氣按下使用高檔風量,對降低機箱內溫度還是有一定的幫助。
側面進風道,同樣配置了磁吸防塵網,讓空氣進入機箱前已經得到了一定的淨化。
這款機箱可謂是把防塵、靜音、散熱做到了極致。
6硬碟位設計,最多支援6SSD,假如想增加倉庫盤,大可選擇4T3.5寸機械硬碟即可,經濟實惠而且讀取速度基本可以滿足4K影片要求。
7擴充套件擋板,顯示卡佔2條,其他諸如WiFi網絡卡、USB擴充套件基本各自佔用1條即可。
硬碟篇硬碟我選擇了光威的M.2固態硬碟,容量512GB,作為系統盤和遊戲儲存使用是沒問題的。純正國產的東西用著也放心。
散熱器篇
散熱器選用了九州風神(DEEPCOOL) AS500 Plus CPU風冷散熱器
再說散熱器之前,不得不提矽脂,1塊錢包郵的矽脂就別用了,丟不起散熱器的人。
散熱矽脂的塗裝多種多樣,雖然“9點”“5點”“1坨”最終都是靠量多擠壓佈滿,那就不如節省一點,直接刮平均勻分佈。讓散熱底座和CPU有更好的接觸。
迴流焊工藝純銅底座,讓熱量更快地透過底座、熱管散傳導給56片純鋁鍍鎳鰭片,透過140mm的雙風扇吹散在空氣中。
微凸銅底在扣具的作用下和CPU貼合得更緊密。鍍鎳的鰭片閃亮亮也更耐用。增壓風扇提供了高效、穩定的風量和風壓。
這是一款全平臺支援的產品,AMD借用了原裝底座,安裝簡單也很方便。
安裝後的效果,原機附帶了ARGB控制器,當然主機板支援也可以直接同步,讓散熱器的幻彩頂蓋散發出靚麗的燈效。因為我選擇的機箱是非側透產品,所以這一步我只能忽略掉,稍有可惜。
裝機篇ATX主機板共計9顆螺絲固定,MATX則只需要6顆。
給桌上型電腦擴充套件一塊WiFi6無線網絡卡,順便帶了藍芽功能。擴充套件後的效果。和主機板自帶的WiFi並無二致。
反葉風扇安裝完畢因為有WiFi擴充套件網絡卡,所以我風扇選擇在了右側位置安裝,兩全其美。
光碟機到位現在光碟機已經不是裝機必備了,畢竟太多的系統都是用隨身碟來安裝,但是有個光碟機還是很方便的,讀讀盤、刻刻盤。
風道演示安鈦克新系列的機箱大多是競技產品,所以對風道的構建還是挺用心的。風道也是最簡單的從前向後,從下向上,統一從後方散出。
這次裝機不跑分,直接測個溫度吧。因為這配置分值必然不會太高。而且魯大師的分數也沒什麼太大的意義。
溫度測試待機溫度日常待機溫度32℃,比室溫高一些。冬季室內有暖氣室溫一般在24℃左右,這個溫度正常。
不超頻CPU滿載100%的情況下,風扇自動調節狀態下,CPU溫度38℃。
不超頻CPU滿載100%的情況下,機箱風扇全開,CPU風扇全開,CPU溫度基本保持在37℃左右,而主機板只有32℃。可見機箱的散熱能力還是很給力的。
日常使用時,CPU風扇自動調節,機箱風扇抵擋執行即可。
對一款電腦而言,CPU散熱最關鍵,所以我不用原裝散熱器,因為原裝散熱器滿載的時候那個軸發出的聲音無法忍受。那就選一款靠譜的專業散熱器就好。
其次是顯示卡及主機板,好的風道構建加強勁的散熱風扇,能讓機箱內熱量更好的散發出去。
更多的靜音輔助材料讓主機箱更安靜,配以優秀的靜音電源,噪音控制在了可接受的範圍內。裝機完成,過年可以痛快一個假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