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給你講過專利,那他一定說過這樣兩句話:
1. 不要等做出產品了,再申請專利。
2. 如果有ABC三條平行的技術路線,儘量都儲備點專利,誰知道以後哪條就成主流了呢?
這兩句話,如今放在華為MateX2摺疊屏手機上,正合適。
首先,產品雖然是今年2月22日才釋出,但是外觀專利申請於2019年8月。
同樣在2019年8月,相關的“單楔形”摺疊手機的發明專利CN110557481,也已經提交了申請。
其次,摺疊屏手機大概有外折、內折、卷軸屏,至少三種技術路線。
華為第一代摺疊屏手機MateX(2019年2月釋出)是外折的,到了第二代的MateX2就變成了內折的。
可如今,內折設計卻用在了新款摺疊手機旗艦機上。
這就有點意思了!
顯然MateX2的設計,解決了餘承東諸多看不上的“槽點”。
一個,可能是前面提到的“雙楔形設計+重心偏移設計”,解決了手感笨重的問題;
另一個,可能就是所謂的“雙旋水滴”鉸鏈,解決了無縫摺疊的問題。
其實,就在餘總嘴上說放棄內折方案不久;華為在日本橫濱的技術團隊,提交了第一件類似“水滴鉸鏈”的內折專利申請。
在隨後的5個月中,華為的中國團隊又陸續提交了包含“水滴鉸鏈”的內折手機專利申請CN111866221A和實用新型專利CN211429356。
也許外折方案的技術問題還在那裡,內折方案的“死結”終於破解,於是新的內折手機應運而生。
這可能就是,技術革新改變產品命運的典型。
這也印證了開頭的第二句話,千萬別放棄,萬一哪條路線就成了主流了呢?
但是,故事到這裡並沒有講完,因為別人家也聽過開頭的第一句話。
別人家也在產品還沒做出來的時候,佈局專利!
比如,LG電子2017年申請的“雙楔形”內折手機專利,也是兩個楔形;只不過楔形的形狀和華為的“雙楔形”有差異,重心位置也不一樣。
但是這件LG的專利也有自己的“水滴鉸鏈”方案。
目前它被審查員用作華為“單楔形”摺疊手機的CN110557481A的對比檔案。
再比如,聯想的“水滴鉸鏈”方案CN107632662,目前被審查員用來評價華為“水滴鉸鏈”方案CN111866221A的新穎性...
雖然華為做出了真正讓人驚豔的內折手機;
但是華為內折手機的專利申請,卻不得不面臨多家競爭對手的專利挑戰。
產品可以等待,但技術創新、專利佈局,卻從來不等人!
所以,本文開頭的第一句話和第二句話,其實是要搭配在一起使用的。
你在用,別人也在用。只有不停地奔跑,持續的研發,才能保持優勢...
你可能覺得這是陷入了一個“死迴圈”;
如今,大家都把它稱之為“內卷”!
就跟MateX2手機“內卷”的螢幕一樣。
專利資訊來自incopat資料庫
我是百科君,一個集才華和知產於一體的,
案例挖掘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