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數碼>

如果把時間放在五年前,你對著科技圈大喊:“AMD將在5年後擁有最強的CPU!”,你會被全世界笑話的成瘋子傻子。然而,2020年末,Zen3架構讓AMD徹底翻盤,多核效能與單核效能都遠超當前英特爾酷睿。實際上,AMD與英特爾這兩位老冤家,在最近短短20來年時間裡所謂的“恩怨情仇”比任何時期都要激烈。

現在英特爾不是一直都是都強調5G的主頻嗎?其實這個5G主頻是AMD處理器當年首次突破的。其實更早的頻率大戰是在1999年,當年英特爾與AMD為了率先到達1GHz都拿出看家本領,然而AMD速龍雷鳥卻率先搶下這個效能寶座。英特爾當年為了挽留顏面,匆匆忙忙對奔騰進行所謂“能夠超頻到10GHz”的改造,結果情況和現在一樣,號稱能增加到10GHz的奔騰4怎麼可能打得過一代經典U速龍XP呢?這個時候,即便是飆升到3.8GHz(連4GHz的腳跟都沒摸到)也只能表現“高頻低能”了。

奔騰4的高頻低能特性提醒了AMD,神不知鬼不覺地開發速龍X2 64為原生雙核。AMD又比英特爾早一步,率先進入雙核時代。英特爾沒有準備,手忙腳亂地開發史上最“糟糕的CPU”—奔騰D,這就是令人大吃一驚的“膠水雙核”。直到後來開發酷睿架構,英特爾才反敗為勝。而然,風水輪流轉,到了推土機架構卻成了AMD的惡夢。

後來的事情就是大家都知道了,基於推土機架構的FX-9590 首次突破5G主頻這個大關。然而,不論是在過去還是現在,科技圈輿論都一致認為當年推土機架構是失敗的。推土機架構的失敗,導致AMD在計算機市場中優勢蕩然無存,AMD最後也因為財務問題瀕臨破產。

實際上,推土機架構是AMD很大膽的嘗試,在技術上也並非一無是處,不能說完全失敗,例如AMD在FPU也就是浮點運算單元以及分支預測器單元。但是高頻低能的特性成為了別人笑話AMD的材料。即便是它可以像現在i9 9900KS一樣,頻率可以輕鬆達到5GHz,但是在大多數工作負載中,效能卻大不如人意。推土機架構致命缺點在於較弱共享前端,以及極差的快取記憶體和記憶體系統。當時令人震驚的是所謂AMD八核心模組化Bulldozer架構居然打不過英特爾當年只有四核心的Sandy Bridge架構,而且推土機架構功耗爆炸,還沒有怎麼超頻TDP動不動就可以達到220W甚至更高。

因此,推土機架構在世人面前形象就是:功耗爆炸、延遲爆表、效能低下。對手英特爾在沒有大敵的情況下,一直過著擠四核八執行緒牙膏的滋潤日子。直到後來2017年AMD王者歸來,Zen架構誕生使AMD處理器的IPC效能相對於推土機架構提升將近52%,牙膏廠的擠牙膏美夢才開始破滅。到了Zen3架構,銳龍無論是在單核效能、多核效能還是功耗控制上都完全擊敗現在的英特爾酷睿。

英特爾也知道最近這幾年不好過,連連吃了敗仗,為了提升處理器效能,在架構和製程上可謂煞費苦心,錢也投入不少。更重要的是,為了一點效能而不斷拉高頻率,而工藝和架構絲毫沒有變動,像極了當年的推土機。因此,11代以後英特爾開始大刀闊斧對架構以及工藝進行變革。而現在的熱點基本都是集中在英特爾11代酷睿身上,據Intel最新公佈的PPT顯示,11代酷睿還有一個明顯優勢,那就是M.2 PCIe 4.0 SSD的效能表現更佳,同一塊SSD 分別插在Intel和AMD平臺上:效能相差了11%。

還有網上傳得沸沸揚揚的i5-11400 效能相較i5-10400 單核提升34%, 多核16%。與前一代Core i5-10400 分數相比,Core i5-11400 單核心基本是高出了34%,多核心則是高出16%,單核心效能也比第10代的任何產品都還要強,多核效能也超越10500,略低於給10600K。

看來,英特爾在之前的一年裡,將719.65億美元營收中的133.62億美元投入研發是有效果的。這個投入 比例應該為18.57%,高於去年的17.4%。

以上就是最近網上炒得火熱英特爾十一代酷睿的訊息。而這代CPU依然是14nm,10nm工藝遲遲不能上架桌面級處理器。以至於網友紛紛吐槽什麼每年投入這麼多,還在折騰14nm,錢可真不少,就是成果不顯著。也有網友抱怨投資的經費全用來換主機板介面和打廣告了。

其實英特爾和AMD在這三四年時間裡,競爭比過去任何時候都要激烈,雙方都拼了老命把儘量把產品做得更好。雖然英特爾這幾年時間裡繼續被AMD追著打,但是這樣一來我們桌面CPU價格就有所回落,效能不斷提升。這就是兩家競爭的結果,最終受益的是普通消費者。從之前“AMD,yes!”刷到“Intel,yes!”就可以看出,CPU市場總算迴歸正常的激烈競爭中。反觀顯示卡市場,至今依然是老黃一家獨大,加上礦難氾濫成災,新顯示卡以及去年舊卡都像前幾年記憶體一樣,徹徹底底成了理財產品。因此,要是AMD能夠在顯示卡市場超常發揮的話,顯示卡價格就不會那麼肆無忌憚。至於11代酷睿是否像網路傳言那麼厲害,或者說最短命一代,我們等三月份就可以知道,我們拭目以待吧!

9
  • 驍龍8s Elite來襲,中端市場的新寵還是性能妥協?全面解析與期待
  • 7個骨灰級的實用手機APP,送給正在努力變強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