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假期結束了!又要回去搬磚了。這次小熊帶了一套滿足開工需求的主機配置。
▼
裝好的主機展示
▼
▼
▼
▼
▼
主機配置如下:
CPU:英特爾(intel)十代酷睿i5 10400
主機板:華碩(ASUS)TUF GAMING B460M-PRO 重炮手
記憶體:金士頓(Kingston)駭客神條Hyperx Predator系列 2933 8G*2
SSD:浦科特(Plextor)M9P Plus 1TB
顯示卡: 影馳(Galaxy)RTX2070 星曜
散熱:長城(GreatWall)蓋世G400 CPU散熱器
長城(Great Wall)戰龍 ARG機箱風扇
電源:安耐美(Enermax)赤焰金魔650W
機箱:火鳥(BitFenix) 風魅影 SE TG 煥彩版 黑色
為了主機的展示效果,所以加了一塊RTX2070顯示卡(很久前入的),現在顯示卡價格高,可以暫時不加獨立顯示卡,使用intel的核顯也能滿足基本的工作需要,這樣不算顯示卡,整機價格不到4k。如果急需電腦幹活,可以參考下這套配置。
硬體介紹CPU&主機板&記憶體華碩TUF GAMING系列的B460主機板有ATX和MATX版型,MATX被命名為重炮手,而且有2款,B460M-PRO的供電等方面要略優於於B460M-PLUS。
ASUS 華碩 TUF GAMING電競特工系列 B460M-PRO 重炮手 B460主機板 M-ATX(緊湊型)
▼
附件除了常規的說明書保修卡、驅動光碟、SATA線、M2螺絲外,還有一張TUF主題的貼紙。
▼
B460M-PRO在尺寸上一點都沒有縮水,即24.4cm x 24.4cm。外觀上TUF GAMING系列有濃重的軍事迷彩元素,並有些黃色線條作為裝飾。
▼
B460M-PRO配備了大面積的MOS散熱片,在主機板頂部和左側各有一塊。
▼
配備了8PIN的供電介面。
▼
I/O背擋板為一體式背板,簡化主機板安裝步驟,介面包括:USB部分有2個USB 2.0、5 個USB 3.2 Gen 1(4個Type-A +1 個Type-C );影片部分有1個HDMI 1.4b和1個DP1.4,其中ASM1442作為HDMI影片控制晶片;音訊部分有1個光纖S/PDIF和5個3.5mm音訊插孔;網路介面為一個2.5Gbps,晶片為Realtek® RTL8125;此外還有1個PS/2 鍵鼠介面。
▼
儲存方面提供了6個SATA介面,3個為水平方向;3個為垂直方向。
▼
顯示卡插槽方面,第一根X16的PCIe插槽裝備了金屬保護裝甲,增強了焊點,加強顯示卡的支撐和防護能力。
另外主機板還有2個M.2插槽,第一個M.2插槽自帶了散熱片,支援SATA & PCIE 3.0 x 4模式,規格方面支援2242/2260/2280,與一個SATA介面共享通道;第二個M.2插槽只支援PCIE 3.0 x 4模式,規格方面支援2242/2260/2280 /22110。
▼
從PCB背面可以看到,第二條×16插槽其實只能支援PCIe 3.0x4 ,不過還是支援AMD 2路 CrossFireX™,另外還有一個PCIe 3.0 x1;主機板一邊還有6顆RGB燈珠。
▼
下面拆解下,首先是IO擋板和護甲。
▼
2塊散熱片都兼顧了MOSFETs和電感的散熱。
▼
供電方面採用了DIGI+ VRM數字供電控制技術,PWM控制器使用了英飛凌為華碩定製的ASP1900B晶片,核心部分(VCore)採用了8相供電,並未發現倍相晶片所以應該是4相併聯成為8相;另外還有一相是核顯(VCCGT),這9相都是採用了Dr.MOS,型號為Vishay的SIC639,支援最大50A電流輸出。左側最下面一相採用上下橋設計,供電晶片為安森美4C10B,支援最大46A電流輸出,為VCCSA供電,這樣即組成了8(並聯)+1+1相(Vcore+VCCGT+VCCSA)的供電結構。
▼
B460M-PRO有4條記憶體插槽,容量最高支援128GB,記憶體供電為一相,PWM是uP1540P,記憶體插槽旁邊還有一個USB 3.2 Gen 1 前置介面。
▼
音訊方面,晶片採用華碩和Realtek共同研發的S1200A 晶片,具備108dB信噪比輸出和 103dB 信噪比;同時搭配日系ELNA專業音訊電容,另外還有一顆UTC NHTA 7523G作為音訊功放晶片。
▼
燈光方面,有一顆AURA晶片負責RGB控制,主版底部有一個12V RGB和一個5V RGB介面;左側有一個12V RGB介面,旁邊還有一個EZ Debug指示燈,幫助你判斷哪個配件出現了問題。
▼
其它IC:
1)B460晶片組;
2)Gigdevice(兆易)25B127DS1G,是一顆 BIOS ROM,大小為 128Mb(16MB);
3)GL852G是一顆集線器,為主機板提供了4 個 USB 2.0 介面;
4).監控I/O晶片為NCT6798D。
▼
CPU為6核12執行緒的I5 10400。
▼
記憶體為以前的存貨:金士頓 Hyperx Predator系列 2933 16G(8G*2)。由於B460晶片組使用i7、i9才能支援2933MH在記憶體,所以這次使用I5只能執行在2666MHz。
▼
安裝M.2 SSD。
▼
主機板平臺安裝完畢。
CPU散熱器Great Wall 長城 蓋世G400 CPU散熱器▼
選擇了一款風冷散熱器:長城蓋世G400,支援LGA 775/115x和AMD平臺(不包括TR)。
▼
散熱器的兩側被包裹,為一個封閉腔室結構,風力集中,提高整體散熱效率。介面方面是為一根4PIN風扇介面,一根大D的LED供電介面,還有一根ARGB介面和一根3PIN技嘉主機板RGB介面,支援各大主機板廠商的燈光同步。
▼
頂蓋處有長城的龍形LOGO,有RGB光效,另外延伸的4個條形也是有RGB光效的。
▼
G400其實是個雙塔的結構,風扇被設定在了中間,如果要取出需要破壞易碎貼,該風扇為一個9cm液壓軸承風扇,轉速為1500~2500RPM、最大風量為42.03CFM、噪音值為32.2dBA。另外散熱器的前後端都有螺絲孔位,可以各拓展一個9cm風扇,形成暴力的三風扇結構,加強散熱效果。
▼
G400設定了4根6mm熱管,底部採用了熱管直觸技術。
▼
G400採用傳統的橋式扣具,安裝散熱器前需要先把扣具安裝在主機板上。
▼
由於小熊經常折騰DIY,所以又入手了一套九州風神的EX750導熱膏。
九州風神(DEEPCOOL)EX7505g導熱膏導熱矽脂(2.5g*2支裝/超低熱阻/高效能/適合超頻/絕緣防腐蝕)
▼
一套為2支包裝。
▼
導熱係數達到了6.2W/m.k。
▼
一隻為2.5g,2支就是5g,使用10次以上沒有啥問題。
▼
把EX750塗抹好後安裝好G400散熱器,固定方式為按壓的卡扣方式,還是需要些技巧的。
▼
電源▼
電源為安耐美赤焰金魔,該系列電源共擁有三種型號,分別是650W、750W、850W,過了80Plus金牌認證,拓撲結構為主動PFC+雙管正激+同步整流+DC-DC結構(僑威的PUQ-G方案)。小熊手裡這款是650w的,除了電源本體還有模組線、說明書保修卡、固定螺絲等附件。
▼
電源在外觀上採用了紅黑搭配,外殼表面進行了磨砂處理;140mm尺寸的雙滾珠大風扇則是紅色的,並支援溫控設計,低於一定溫度會停轉;風扇面的防護圈則採用了金色;這款電源採用了半模組設計,CPU和主機板供電線材都是原生,幷包上蛇皮防護網,長度也都達到了60cm。
▼
電源的三圍尺寸為160mmX150mmX86mm,產品銘牌資訊在背面;模組介面有6個,2個紅色的為顯示卡供電介面,4個黑色的為SATA和大D供電介面。
▼
銘牌可以看到該電源採用了單路+12V輸出設計,在輸出電流方面能夠達到54A,即能提供648W的功率輸出,基本佔滿了額定的650W輸出功率;另外+5V與+3.3V兩路的輸出電流均為20A,兩路整合的輸出功率為100W。
▼
模組化線材採用排線形式設計,有4個6+2Pin PCI-E介面(2根),9個SATA介面(3根)和4個D型介面(1根)。
機箱BitFenix 火鳥 風魅影 SE TG 煥彩版黑色機箱
▼
機箱選擇了BitFenix火鳥新推出的風魅影 SE TG 煥彩版。該機箱尺寸為380mm(長)*211mm(寬)*450mm(高),前臉為一體化精細衝孔工藝,內部還有濾網;正面側板為4mm鋼化玻璃;電源下至結構,後部可以安裝一個12cm風扇,7個PCI槽設計,不過需要注意只有1個擋板為可拆卸,其它都是一次性的。
▼
頂部採用了磁吸式的防塵網,支援2個120mm風扇,也支援240冷排,但要注意如果記憶體馬甲過高可能會和冷排產生衝突;IO介面部分有2個USB3.0、1個耳機介面+1個麥克風介面、一個開關鍵,還有一個LED鍵可以控制RGB光效。
▼
機箱由於長度只有380mm,所以顯得比較緊湊,相容性方面支援315mm長的顯示卡和160mmCPU散熱器,另外在前面側壁上還可以掛裝2個2.5英寸硬碟。
▼
SE TG機箱最大的買點就是自帶了4把ARGB風扇,前面預裝了3把,後面預裝了1把,另外前面也支援安裝2個14cm風扇或者240,280和360的冷排。
▼
背面有20mm以上的背線空間(官方說據是27mm),內部有一個硬碟架可以自由滑動,在最前面時,可以容納200mm長的電源。安裝硬碟需要取出硬碟架,可以安裝2個3.5寸硬碟,或者1個2.5寸+1個3.5寸硬碟。。
▼
機箱集成了一個燈光風扇控制器,風扇供電介面為3pin,燈效介面為5v 3pin的ARGB介面,數量都是6個,SATA介面供電,另外還有一根可以連線主機板ARGB介面的連線線,是可以切換為由主機板燈效軟體控制。
機箱風扇長城(GreatWall)戰龍一拖三機箱風扇套包(5VARGB神光同步/帶控制器/12cm大風量戰龍一拖三套包
▼
機箱頂部還有2個風扇位沒有裝,有點難看,所以又入手了2顆ARGB風扇。
▼
長城戰龍風扇的效能引數為:風扇轉速:1200RPM;噪音:22.5dBA;風量:51.26CFM。
▼
顯示卡使用了很早前入手的新顯示卡RTX2070星曜,畢竟新顯示卡的價格實在是太高了。
▼背線水平見諒了!反正能合上側板就可以了。
主機RGB效果▼
RGB裝置可以用SE TG 機箱來控制,也可以切換到主機板,由華碩的AURA軟體來控制燈效。後者要更好些,畢竟還可以聯動主機板和記憶體的光效。
▼
▼
▼
▼
▼
▼
主機板上唯一的光效。
▼
▼
由於不能聯動顯示卡的燈效,還達不到完美的程度。不過可以手動調節到單色統一的效果。
▼
主機效能測試CPU效能▼
i5-10400處理器為6核心12執行緒設計,12MB三級快取,基礎頻率2.9GHz,最高睿頻4.3GHz(單核),全核頻率為4.0GHz。還是14nm的工藝,TDP為65W 。
▼
預設設定下,CPU長期高負載的情況下,如進行CINEBENCH多核心測試時,發現測試後期開始降頻到3.8~3.9GHz左右,不能始終維持在4GHz。
▼
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是CPU功耗牆的限制,可以在bios中將AUAS Performance Enhancement設定為Enabled,就可以打破功耗牆,獲得一定的基準效能提升。
▼
分別測試AUAS Performance Enhancement關閉和開啟的情況,跑分方面提升不大,大多隻有2~3% ,反正是白給的就收下吧 。
▼測試時環境溫度為~23℃
測試單獨FPU烤雞10分鐘後的CPU溫度情況:AUAS Performance Enhancement關閉時,CPU的頻率只能達到3.8GHz,此時的6核心平均溫度為57℃;AUAS Performance Enhancement開啟時,CPU的頻率達到4.0GHz,此時的6核心平均溫度略有上漲,為61.5℃。
遊戲效能如果用這套平臺+RTX2070級別的顯示卡來玩3A遊戲大作,在1080p和2k解析度下都問題不大。
▼
全面戰爭;特洛伊,2k解析度,極高畫質能達到54fps,畢竟不是FPS遊戲,這個幀數已經算流暢了。
▼
德軍總部新血脈開,2k解析度下,光追不開DLSS也接近了70fps。
▼
古墓麗影:暗影,預設最高,2k解析度下,開啟超高光追+DLSS,可以達到54fps,算基本流暢吧。
▼
唯一比較吃力的就是賽博朋克2077了,高階選項中的體積霧和環境光都降低到中,光追開到中+DLSS開到效能,1080p解析度幀數接近60fps;2k解析度下只能勉強流暢,達到~45fps。
總結現在顯示卡價高,而intel的CPU都有帶核顯的型號,這樣配置一臺不帶獨顯的主機起碼能滿足基本的工作需求,以後顯示卡價格迴歸正常後再入手,也就不會花冤枉錢了!
雖然Z590主機板已經上市,11代CPU也馬上就要釋出,不過B560系列等主機板卻還有等一陣才能買到,如果急於入手主機,B460也是一個不錯選擇。TUF GAMING B460M-PRO 重炮手這張主機板各項配置比較均衡,華碩的品質也讓人放心;
長城蓋世G400不增加風扇也能應對不超頻CPU的解熱需要,而且這種外觀讓人產生它是一種無風扇散熱器的錯覺,視覺上很有吸引力;
火鳥 風魅影 SE TG機箱個方面比較常規,主打RGB效果,畢竟自帶4款ARGB風扇的機箱確實不多,感覺這是在買風扇送機箱呢?
650w電源以後應對主流顯示卡也不成問題。最後由於過年前後購買一些東東比較難,所以使用了一些手裡的存貨,配置的部分品牌型號只供參考吧(有些已經停產),大家可以按照此思路自由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