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數碼>

2月18號早晨10點搶了整整20分鐘,就是沒法付定金,習慣了狗東的耍猴套路,正要作罷時,竟然刷出了付款頁面,那就沒啥說的了,蹲到25號付尾款、收貨、開箱、曬評測一條龍走起吧

不過這次運氣還算不錯,畢竟是全國首發的第一批產品(25號0點付尾款、下午4點鐘就送來了),所以理論上不存在二手翻新的情況,開箱影片也拍了,不過懶得剪輯,回頭閒下來再發吧。咱們繼續看圖說話:

第一部分:ROG魔霸新銳2021版拆箱+外觀簡評

外層自然是京東的硬紙箱,雙重保護畢竟安心點

型號叫G513Q

由於是拍完開箱影片之後的照片,所以直接進系統啟用之後的桌面了

機身看起來沒有15.6寸本子“碩大臃腫”的感覺,估計和超薄邊框的顯示器有關吧。

上次買冰銳2時還在糾結A殼的ROG標是個“睜眼瞎”

之前兩次搶購而不得的幻15在A殼上做了很多鏤空格設計,在魔霸新銳上則是用密密麻麻的ROG字母來代替,不曉得密恐玩家是否能接受?

這裡有很多風道預留氣孔,因此螢幕和C面機身的間隙很大(如下圖)

然後D殼外圈也帶AURA的RGB同步燈條了,前代機友應該非常羨慕吧?

螢幕和機身連線處的條形鏤空設計,讓顯示器有些懸浮效果,其實也是為了增大空氣流通空間之用。螢幕上左右三邊框還是非常薄的,貌似也沒了攝像頭的配置(話說現在很少有人用電腦開影片會議了吧?辦公的話請掏出你的MBP或者Dell╮(╯▽╰)╭)

核心配置的兩大亮點:Ryzen9 5900HX(出廠超頻版8核銳龍APU)、Ampere架構新一代RTX3060 6GB GDDR6顯示卡(130W滿血規格)。8899的價格買個RTX3060的顯示卡雖說不是最佳價效比的選擇,但對比2020款同價位魔霸新銳的i7-10870H+RTX2060可就強太多了。

鍵盤佈局應該和前代區別不太大吧?去年秋天到實體店看過一次老款魔霸新銳,印象不太深了。左上角這個紅色區域... ... 曾經是影響我入手的... ...一個bug設計總覺得太突兀了,不知道大家對此是否喜歡?

轉軸設計之前在聯想的某個型號上好像見到過,C殼階梯處密密麻麻的全是風道氣孔

ROG STRIX的小鷹信仰標記

這個電源按鍵上的紅色指示燈... ...非常有毒,還不如配個白色燈的好,不知道能不能調色?

觸控板面積非常大,操作手感不錯(疑似玻璃材質)應急情況下沒帶外接滑鼠也能頂一頂。

機身大部分材質都是塑膠的,不過烤漆效果看起來有點金屬質感罷了,這也是魔霸新銳頻遭“廉價化”詬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有一說一,錢在這擺著了,上金屬殼還要貴1~2000,何必呢╮(╯▽╰)╭

紅色ROG,這塊設計看慣了還好吧,挺年輕的(不太適合我這種奔四油膩大叔)

燈帶不錯,和鍵盤可以Aura神光同步。

D殼的機械感很到位,密佈的風道孔洞看起來也沒那麼違和,反倒有些賽博朋克有沒有?

機身主要介面都在屁股上,左右側出風口中間是USB、Type-C、LAN、HDMI、電源介面。

然後是機身左側的兩個USB+3.5mm音訊複合介面(機身右側沒I/O插槽的)

紅色防滑膠貼上書:Back on TOP

另一側腳貼上書:FOR THOSE WHO DARE(Back on TOP)?

中間的防滑貼上書:REPUBLIC OF GAMERS(ROG)

然後這裡的“18-15-07 06/06”是啥意思呢?

雖說是15.6的機身,不過單手託舉還算能接受,換我之前那臺神船TX6-CU5DA就太難了

螢幕非常薄,哦對了~ 是一塊夏普面板,素質還可以(上次用夏普屏還是2016年買的Alienware 13R2的3200x1800)

從這個角度可以看到整個A殼顯示器模組都很薄。

屁股特寫,不知道是不是還有喇叭單元在這裡?

C面的紋理圖案也是由ROG字母組成的。

機身厚度其實還好,在15.6寸的產品裡來說算輕量級選手。相信如果不是有暴力熊液態金屬壓制的話,8核Ryzen9加上130W的RTX3060想在這麼個厚度的機身裡滿血執行,恐怕壓力更大。

A面下邊框挺厚的,估計是把螢幕供電總成啥的都塞到底下了,這也是近期很多遊戲本(以及超輕薄本)都常用的設計方向。

另外3邊框就非常薄了,且寬度相同,強迫症好評~

顯示器解析度1920x1080,重新整理率240Hz(電池狀態下60Hz、亦可手動調整)。

形似巨大板磚的電源

20V、12A(240W)規格的大號電源,畢竟光RTX3060的顯示卡就130W了

電源線接頭用的是類似桌上型電腦的大D口

看慣了機身一角的紅色點綴,倒也適應了

就顏值方面,ROG魔霸新銳2021版還是可以給到8.5分以上的。

第二部分:拆機+裝第二塊NVMe固態硬碟

這臺電腦標配兩根三星的8GB DDR4-3200記憶體(合計16GB雙通道),因此記憶體暫時就不折騰32GB了,意義不大。不過硬碟只有一條同為海力士的512GB SSD,容量肯定是不夠用的(一個廢渣4就要砍掉我100多個GB),所以把TX6-CU5DA(發文時已經廉價甩賣給讀者群的條友了)上的老雷克沙NM610 500GB拆過來裝上去。開箱拆機一波流,早拆早輕鬆(不然忍不了肯定要去買1TB的PM9A1,好在近期缺貨哈哈哈)

老神舟上拆下來的NB610 500GB也算是四處飄漂泊了,去年618入手之後,從B450M TUF到X570 TUF再到B460M TUF再到TX6,最後竟然落戶到ROG身上,也算你的造化了。

這個喬斯伯的金屬散熱片啊,大機率是沒法用了... ...魔霸新銳太薄了,必然是塞不下的

拆螺絲部分不多贅述,拆本小能手WINHUNT再次登場。

看到這張圖,真 · ROG玩家肯定要吐槽不是紅色PCB了╮(╯▽╰)╭

特別注意一下,D殼和主機板有兩條RGB燈條連線,如果蠻力的話可能直接扯斷了。

D殼內部一覽,貌似噴了一層隔熱防磁遮蔽塗層。

硬碟在這裡,排排坐的兩個NVMe插槽,照理說這主機板是可以支援PCIE4.0的,因此換個HOF或者PM9A1或者PM980Pro都可以,建議挑個溫度低的,不然這個位置散熱也是老大難問題。

原廠的海力士512GB NVMe固態,速度貌似還行(稍後有評測)。

三星的8GB DDR4-3200記憶體,這套配置上16GB基本夠用了,我也不太可能考慮升級它了。反正拆都拆了,裝硬碟之前先把機器內部給大家看看吧~

這裡是D殼的RGB燈條模組特寫

排線很細,雖說有一定柔韌度,不過拆機的時候還是注意點比較好,壞了就不好修復了。

料板很新,2021年1月出廠。

散熱系統這是6根熱管嗎?佈局倒是還挺密集的,CPU和GPU都是液態金屬矽脂,因此強烈不建議大家自己拆散熱器折騰。由於液態金屬的物理特性,這臺機器日後只需要清理散熱風扇和散熱鰭片即可,矽脂一輩子不換都可以(不漏的前提下)

風扇葉片炒雞薄啊,和聯想那個有得一拼了。

其他亂七八糟的接線和供電元件一覽,咱也看不懂,供大家參考吧。

喇叭特寫,PS:這臺電腦的音箱效果真的不錯,和我老婆那臺MBP有得一拼(雖然打不過)但對比市面上絕大多數膝上型電腦的外放效果,應該會強不少,感興趣的話可以去門店試聽一下~應該不會失望的。

電池特寫

另一側喇叭特寫。

主I/O區特寫

右側出風口鰭片特寫

左側散熱鰭片特寫

這裡為啥插了6根天線?

顯然,在神舟裡可用的喬斯伯散熱片不得不脫下來了

搞定,希望不會太熱~

合上蓋子,裝好螺絲開機~ 接下來咱們就該跑個分了吧?

第三部分:跑個分環節

這臺電腦的利用率註定不會很高,一般就是放床邊早起睜開眼、晚上睡覺前開啟蓋子看一眼工作更新的用途,遊戲啥的這臺機器恐怕很難有機會用上,但看在是新品首發的面子上,給Ryzen9 5900HX和RTX3060跑跑分吧,相信不少條友都蠻關注這兩個產品的效能體現的:

新版魯大師硬體引數一覽

新版魯大師跑分參考

舊版魯大師跑分參考(總分包含Ryzen9 5900HX核顯iGPU得分)

CPU-Z引數一覽

不曉得8核的全核頻率能跑到多少?單核4.6GHz是有的~

處理器自帶的核顯GPU-Z一覽,512組SP單元應對個LOL、和平精英啥的應該沒問題吧?

RTX3060 6GB GDDR6的GPU-Z一覽,3840sp數量挺可觀的,但實際上據說也就是RTX2070的水平?稍後看跑分的吧。

130W的滿血功率對這塊入門級Ampere顯示卡就顯得非常重要了,本來就是當前全系“最弱”一員,移動版頻率再碰到功耗牆的話就更虧了。不知道其他95~120W的產品表現如何

回到主機板這塊,晶片組不曉得是啥,不過起碼是帶PCIE4.0的,日後換個7000/5000Mbps讀寫的高速硬碟美滋滋~

筆記本的條子CL確實不會太好看了

CPU-Z跑分甚是可怕,單核613.9、全核5942,基本上打平了我i7-10700KF全核超頻到5.1~5.2GHz的水平,但要知道,這可是個45W TDP的移動版銳龍處理器啊

CineBench R20跑分也很強悍,單核550cb、全核4970cb, 比10700KF強太多了... ...

國際象棋得分31397,很強就完了~

硬碟測試特意選在裝完所有日常工作、遊戲軟體之後進行(可見空間寫入50%左右),讀寫速度3606MB/s、2972MB/s,速度表現還是非常不多的,海力士還是蠻可以的嘛

然後就是關於RTX3060顯示卡的測試部分了:

Fire Strike得分19660,顯示卡得分21127,物理分25660,顯示卡峰值功耗132.8W、峰值溫度86.6°C,Hotspot溫度90.8°C,CPU溫度90~92°C;

Fire Strike Extreme得分10108,顯示卡得分10326,物理分25479,顯示卡峰值功耗129.1W、峰值溫度82.7°C,Hotspot溫度87.1°C,CPU溫度90~92°C;

Fire Strike Ultra得分5394,顯示卡得分5211,物理分25192,顯示卡峰值功耗130W、峰值溫度82.7°C,Hotspot溫度87.1°C,CPU溫度90~92°C;

Time Spy得分8749,顯示卡得分8711,CPU分8975,顯示卡峰值功耗132W、峰值溫度86.5°C,Hotspot溫度90.8°C,CPU溫度90~92°C;

Time Spy Extreme得分4203,顯示卡得分4167,CPU分4423,顯示卡峰值功耗132.8W、峰值溫度86.5°C,Hotspot溫度90.8°C,CPU溫度90~92°C;

Port Royal得分5065,顯示卡峰值功耗131.2W、峰值溫度83.2°C,Hotspot溫度86.9°C,CPU溫度90~92°C;

最後是20輪Time Spy穩定性迴圈壓力測試,透過率為98.6%,顯示卡峰值功耗132W、峰值溫度86.5°C,Hotspot溫度90.8°C,CPU溫度90~92°C。

結合一張RTX20、30系主流移動版GPU的跑分參考(注意得分部分我這臺機器的要明顯高一些)

3DMark測完,ROG魔霸新銳2021版RTX3060顯示卡(130W)的效能指標大概也就有數了——強過上代RTX2070Super、接近RTX3070 Max-Q版、弱於RTX3070標準版。考慮到價格因素(畢竟還有很多i7-10870H+RTX2060的ROG在售),價效比方面還是很到位了的。

另外,在3DMark測試中,CPU和GPU的峰值溫度基本都在90°C區間,相信BIOS散熱策略給出的溫度牆就在這裡了。對應的,風扇噪音顯然不算“溫柔”,即便是6熱管4風口雙風扇,這麼小的空間裡快速除熱的唯一方法——依然還是高速風扇了 噪音肯定有,不過戴耳機、開音箱的話還可以忽略不計了。

下面是隨便跑幾個遊戲的情況:

廢渣4無腦開滿1080p的所有特效

竟然只有區區82fps?!

回到桌面看看GPU-Z監控,囧~ 顯示卡功率縮到65.5W了?為啥不給我出力跑?

LOL開1080p全特效

實戰fps在95~210fps之間,同樣的,GPU划水情況嚴重,反正它絕對遊戲不值得跑全力就是了(╯‵□′)╯︵┻━┻

然後是PUBG,這次總該跑滿GPU功率了吧?1080p解析度、所有特效全部超高。

出生地:114fps、GPU 64°C

摩托車:117fps、GPU 65°C

駕車:102fps、GPU 65°C

燃燒瓶:91fps、GPU 66°C

紅點:114fps、GPU 65°C

8倍鏡:101fps、GPU 65°C

腰射:109fps、GPU 65°C

不知道是不是我這個MSI小飛機的版本不夠新、還不能很好的識別出新Ryzen9 5900HX和RTX3060,反正GPU的頻率全程只有1.06~1.2GHz划水,似乎沒有跑全力?畢竟GPU溫度只有65°C,如果跑滿130W的功率,溫度不可能只有這麼低來著。或者說遊戲裡CPU搶了些功耗?回頭多玩玩再試試看,大家也可以參考下其他同款機友的測試再說。

總結:顏值到位、配置均衡

首發預售價延續了魔霸新銳系列8999的特色,加上曬單100E卡實際到手相當於8899塊錢,130W的滿血RTX3060移動版GPU應對這塊240Hz的1080p顯示器還是綽綽有餘的(當然肯定不能全特效跑滿240fps哈~那太難了)。對比前代升級了A殼大眼燈、底座RGB燈圈,新Ryzen9 5900HX的效能也相當給力~ 這價格的ROG香就完了。

當然,缺點也不是沒有,首先就是全力輸出的風扇噪音依然感人,再就是開機的引擎轟鳴聲有點嚇人(我已經在BIOS裡關掉了),最後就是... ...不太好搶,第二輪已經漲到9499了,不曉得剛需玩家們能不能順利入手。

36
  • 雙11 神舟放大招,11代i7筆電直降1100?
  • HP主機板亞克力框架迷你主機DIY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