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需要一個高效能的輕薄本,那麼它是非常值得考慮的選擇,畢竟效能散熱都在這,體積也比遊戲本便攜,續航還不差。
外接顯示卡的概念,我相信到了現在應該很多人都不陌生,但是實際上自己用過的,估計也真不多,原因主要就是兩個:貴,還有損耗大,其實第二個才是主要的原因,而這一切都和介面有關。
全文基於 ROG 幻 13 國行首批零售版,銳龍 7-5800SH,16GB 記憶體,GTX 1650顯示卡,120Hz 1200P 100%sRGB 色域螢幕,售價 8499 人民幣。
設計與體驗
之前 ROG 有幻 14 和幻 15, 今年我們終於迎來了體積最小最便攜的幻 13,無論是 ROG 還是幻系列,其實都要保證效能和散熱,所以在真機公佈之前其實我也很好奇,13 寸的產品到底能做出怎麼樣的效能呢?
現在我們都知道了,幻 13 用 13 寸的機身塞入了 銳龍7 5800HS + GTX 1650這樣原本是 15 英寸輕薄產品才會有的組合,那麼為此幻 13 到底有沒有做出什麼妥協?
我們首先看外觀,幻 13 採用的是「引力波設計理念」,無論是金屬頂蓋還是機身部分,都能看到波紋狀起伏的表面,看起來很酷,摸起來的質感也很獨特。
開啟頂蓋來到螢幕,幻 13 採用的是一塊 16:10 的 1200P 級別解析度螢幕,重新整理率可以達到 120Hz, 同時覆蓋了 100% sRGB 色域,而且經過了 Pantone 的認證,所以色準的表現很不錯,我們會在之後的螢幕素質部分對它進行詳細分析。
視線再稍微往下,你也會發現它的轉軸和普通筆記本有一些區別,因為幻 13 是支援 360° 翻轉的,所以你可以在翻轉之後把它當成平板使用,而且如果你單獨買了一個 ASUS Pen的話,這塊螢幕也可以支援手寫筆做一些創意類的工作。
當然,作為 ROG 的產品,翻轉的意義不能只留在翻轉上,不過我們先賣個關子,繼續看外觀設計。
再往下看鍵盤,幻 13 的鍵盤基本延續了 ROG 幻系列的風格,就是因為縱向空間實在是不夠,所以妹有把空格鍵左側加寬,其他地方都是原汁原味的幻系列風格,獨立的方向鍵配合獨立的音量/靜音鍵很好用,鍵盤按起來的手感也很不錯。
在介面方面,機身右側能看到一個全功能的 USB-C 介面,它可以輸出 4K120Hz,支援 100W 充電,旁邊則是一個 USB-A 介面,還有電源指紋二合一的按鍵。
機身左側的介面則是重點,靠近轉軸有一個一個長條型的開槽,這個開槽裡邊包含兩個介面,一個是標準的全功能 USB-C 介面,它和機身右側的 USB-C 規格完全一致,也支援 100W 充電和影片輸出。
它旁邊的則是幻 13 專用的擴充套件塢介面,採用了 PCIe 3.0*8 的規格,除此之外還有機械的緊固結構保證連結穩定性,再往下則是 HDMI 2.0b 介面,支援 4K60Hz 影片輸出,最後還有一個 3.5mm 的音訊介面。
總的來說作為一個 13 英寸的產品,其實幻 13 的介面還是比較齊全的,在擴充套件塢接口占用了比較大空間前提下,還留出了 HDMI 和 USB-A, 保證了日常使用的便利性。
ROG XG 顯示卡擴充套件塢:
顯示卡擴充套件塢可以說是幻 13 的靈魂所在,它的尺寸很小,而且重量也只有 1Kg, 官方還推出了專用的收納包,可以很輕鬆的帶出門。
在擴充套件塢側面能看到 4 個 USB-A 介面,都是 USB 3.2 Gen1 的規格,下邊還有一個 DP 1.4 和一個 HDMI 2.0 介面,都支援 4K 120Hz 或者 8K 60Hz 的影片輸出,繼續向下還有一個千兆的 RJ45 網線介面,機身頂部則是一個 SD 4.0 讀卡器,整體來看擴充套件性還是不錯的。
同時,擴充套件塢還採用了內建電源的設計,最大支援 280w, 足夠應付移動端 RTX 3080 的 150W 功率需求,同時還能為幻 13 的 USB-C 介面提供 100W 的供電。
而在內部,ROG XG 顯示卡擴充套件塢選擇的是均熱板+風扇的散熱組合,能帶來很不錯的效果,這一點我們將會在後邊的效能和散熱部分詳細描述。
內部設計
ROG 幻 13 的效能很強,所以我們對它的內設也非常好奇,它的機身底部一共擁有 9 顆螺絲,同時還有很細密的斜紋進風口,正對兩邊的風扇,拆開之後就能看到全部的內部細節。
可以看出作為一款 13 寸的產品,它的內部空間利用率非常高,幾乎沒有一絲空餘,主機板和散熱元件佔據了一半空間,下方的電池容量還很大,達到了 62Wh, 所以我們對它的續航也有不少的期待。
由於高整合度,整機可以更換的部件只有硬碟,而且規格比較特殊,是超短的 2230 尺寸 M.2, 好在內部的這一顆產品表現還不錯,所以大家需要自己換的機率應該不高。
同時,幻 13 左右兩邊的風扇大小還有一些區別,但都使用了更高階的超薄扇葉風扇,所以在小體積的限制下帶來更大的風量,同時我們也會發現這兩個風扇還有 ROG 產品上專門的除塵通道,能帶來更長的使用時間。
溫度、功耗與噪音
按照慣例,我們先測試 ROG 幻 13 的 CPU 長期負載功耗,測試的方法是連續進行 CINEBENCH R15 多核心的連續跑分測試,結果如下圖:
一開始的峰值為 1932cb 左右,隨後由於功耗和溫度控制慢慢下降,直到第 19次時開始穩定在 1850 cb 左右的分數.
用連續 CINEBENCH R15 測試的最終意義是記錄散熱導致的效能變化,所以我們也記錄了 CPU 單獨負載時的功耗和溫度波動:
我們會發現 ROG 幻 13 一開始可以達到 65W, 最終可以保持在 45W 左右,溫度則是84°C, 頻率在 3.41Ghz 左右,CPU 單烤的功率比預設TDP高。
MDT 的測試包括額外的機身出風口的溫度,可以從上圖中的 Air Vent temperature(也就是橙色線)來看到,這也是用來輔助判斷一個機器的散熱系統散熱效率的因素。
K 值則是考慮功率之後的綜合導熱指數,MDT 認為在極限負載的情況下,如果出風口溫度越接近機內 CPU 核心溫度,那麼就說明筆記本的散熱系統能有越有效的把 CPU 或者 GPU 等等發熱源的熱量匯出機身,K 值也就會更高。
ROG 幻 13 在增強模式 K 值約為 1.4, 說明它的散熱效率很高,(遊戲本平均 1.5,輕薄本平均 1 以內),所以能更快的把內部的熱量匯出到機身之外。
而在 CPU + GPU 雙烤的情況下,ROG 幻 13 可以基本做到 20W+35W 的成績,溫度都在 78°C 左右, 內部溫度對於輕薄本來說不算高。
還記得之前我們提到過的翻轉機身降低溫度嗎?
經過我們實測,在翻轉之後它的散熱能力還會有進一步提升,在功耗依然在 20W+35W 的前提下,內部溫度可以直接降低 10°C, 可以說提升的效果非常明顯。
在極限情況下我們也測試了ROG 幻 13 的表面溫度,可以看到它的鍵盤平均溫度只有 43.7°C, 其中 AWSD 區域(點3)剛好就在風扇正上方,所以溫度只有 36°C, 左右掌託(點1,2)也只有 37°C 左右。考慮到這樣的機身尺寸還有內部的功耗,表現還是很不錯的。
而在噪音方面 ROG 幻 13 表現也超出了我的預期,整機的噪音都沒有超過 50 dBA, 經過我們實測只有 46.4 dBA, 而且透過上邊的噪音頻譜分佈也能看出來,它沒有明顯的單一頻率突出噪音,也就是說你聽到的都是呼呼的風聲而不是高頻的尖銳噪音。
還沒結束,帶上擴充套件塢之後的表現也很有意思:
在外接 3080 之後,ROG 幻 13 的內部散熱可以都留給 CPU, 而 GPU 散熱全都由外接顯示卡完成,在分擔之後能做到 CPU 40W 和 GPU 145W 的成績,能發揮出更高的效能。
由於外接顯示卡之後內部功耗比整機滿載的時候要低,所以溫度也會稍微一點點,不過平均溫度依然在 43.5°C 左右。
而噪音方面,由於外接顯示卡的加入,也會稍微提升 3dBA 的噪音,但是從噪音頻率分佈也能看出來,我們聽到的依然是呼呼的風聲,不好會有惱人的噪音,而且我們是在機身左側緊挨放置的前提下測試的,你也可以把擴充套件塢放得更遠一些,所以噪音其實可以更低。
總的來說 ROG 幻 13 的散熱在同尺寸的輕薄本之後表現還是很不錯的,非外接的前提下能做到 20+35W=55W 的功耗,在外接顯示卡之後則是 40W+145W=185W, 所以能發揮出應有的效能。
與此同時,噪音也比普通遊戲本更小,相對於同級別的產品,它的散熱在保證效能釋放的情況下更側重使用時的舒適。
效能水平
ROG 幻 13 的配置我們之前也有提到,它採用的是 AMD 最新的 5000 系列銳龍,而且還是 HS 系列這樣更高效率的 CPU, 我們先用最新的 CINEBENCH R23 進行第一輪測試:
在最新的 Cinebench R23 測試中,R7-5800HS 可以分別達到多核 11699 pts以及單核 1373 pts 的成績,而且可以看到右邊我們選擇了 10 分鐘的連續測試,分數也保持在了 11108 pts, 和第一次相比只有 5% 的差距,說明長期執行也不會有明顯效能損失。
顯示卡方面
我們分別利用 3DMark 測試外接/沒有外接顯示卡的效能,我們找來了一個類似定位的配置,可以看出幻 13 比另一個採用 i7-1065G7 + 1650MQ 的產品有明顯的提升。
而如果要對比外接顯示卡的效能,那麼差距就更加明顯了,分別能提升 329% 的總分,383% 的圖形分還有 106% 的物理分。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遊戲實測,我們也就不廢話直接來看遊戲的表現。
遊戲實測
MDT 透過 14 款主流遊戲來測試 ROG 幻 13 的實際遊戲表現,我們會重點展示一些帶有效能分析的遊戲,首先是:
極限競速:地平線 4
在特效為超高的設定下,ROG 幻 13 在內建 1650MQ 和外接 3080 下分別能夠達到 65/134 fps 的平均水平,而這也是一個更偏向於 CPU 需求的遊戲,所以你會發現 CPU 的效能在 3080 外接的時候實際上已經成為了短板,如果有更高等級的 CPU, 可能幀率會更高一些。
古墓麗影:暗影
在預設的最高特效預設下(如截圖所示),ROG 幻 13 在內建 1650MQ 和外接 3080 下分別能夠達到 42/110 fps 的平均水平,對於古墓麗影這樣的遊戲來說超過 60fps 就已經非常流暢了,不過我們也可以看出來 GPU 受限的比例是 0%, 也就是說依然是受到了 CPU 效能的影響。
彩虹六號:
使用預設的超高特效,ROG 幻 13 在內建 1650MQ 和外接 3080 下分別能夠達到 149/230 fps 的平均水平,從 CPU 和 GPU 的平均渲染時間來看,還是 CPU 稍稍脫了拖了一些後腿。
刺客信條:奧德賽
在預設的非常高特效下,ROG 幻 13 在內建 1650MQ 和外接 3080 下分別能夠達到 42/110 fps 的平均水平,可以看出作為著名「眾生平等」的遊戲,它對於 CPU 和 GPU 的要求都很高,並沒有誰拖後腿。
全境封鎖2:
全境封鎖 2 我們也採用了預設的極高特效,ROG 幻 13 在內建 1650MQ 和外接 3080 下分別能夠達到 31/119 fps 的平均水平,可以看出來在 3080 的加持下,如果只是 1080P, 則 GPU 佔用率其實不會滿。
最終,讓我們看 14 個遊戲的總結:
總的來說,越 3A 大作,特效開得越多,那麼外接 3080 也就能帶來更高的效能,在我們測試的 14 個遊戲裡,平均能提升 230% 的幀率,這也符合我們的預期,因為如果只是 1080P 的話,很多遊戲都是被 CPU 限制了,而無法發揮 3080 的效能。
另外雖然外接顯示卡沒有了效能損失,但是如果我們外接 3080 之後依然用內屏玩遊戲,還是會受到內屏非顯示卡直連的影響,上邊的藍色條和綠色條的差距在一些遊戲還是比較明顯的,總的平均差會在 12% 左右。
生產力提升:
首先來看 Photoshop 還有 Lightroom 的測試,在這一部分由於主要依靠 CPU, 所以提升並不太大,基本都在 10% 左右。
而Premiere Pro 的影片剪輯輸出測試就要差距很大了,綜合提升在 32.8% 的水平,有明顯可感知的提升。
而在影片解碼方面,如果我們更換 3080, 那麼 CUDA 的解碼效能大概會提升 21% 的水平。
另外還有 IndigoBench 的渲染測試,可以看出來在 3080 參與之後,提升大概會在 4.5~6 倍的水平。
而在 V-Ray 的 GPU CUDA 測試中,分數差距也在 6 倍的樣子。
螢幕素質
幻 13 的螢幕素質很高,除了之前我們說過的 16:10 還有 120Hz 重新整理率之外,接著它的色域覆蓋也達到了 100% sRGB 標準,所以能顯示出足夠鮮豔的色彩。
經過我們實測,ROG 幻 13 的螢幕能達到:
98.8% sRGB 色域覆蓋 (越接近 100% 越好)106.2% sRGB 色域容積 (越接近 100% 越好)
按我們在當評價一款產品時,我們關注的是什麼?中提到的標準,sRGB 才是對消費者更為直觀有效的色域,因此 ROG 幻 13 的 RGB 覆蓋相對都比較精準,忽略測試誤差已經屬於能完全覆蓋 sRGB 的範圍,不過藍色極限有一點超出,也就是可能稍稍有一些偏紫。
接著是重點的色準結果:
平均 ΔE=1.2最大 ΔE=4.0
正如你所見 ROG 幻 13 的這一塊螢幕色準表現是很不錯的:
上圖左邊為sRGB 下的標準顏色,中間為模擬被測裝置(ROG 幻 13)螢幕顯示同樣的圖片看起來的樣子,右邊則是被測裝置顯示這張圖片時和應該顯示出的顏色的偏差,綠色代表機器也無法分辨差別,黃色代表在和標準的經過校色的顯示器放在一起對比時能認真看出區別,橙色代表有明顯的區別。
我們也可以看出來,ROG 幻 13 的色準表現很不錯,除了極限的藍色之外,都能得到很真實的色彩,甚至你也可以用它進行一些相對專業的影像處理工作了。
亮度方面,ROG 幻 13 的螢幕一共有 11 級亮度變化可調,從 12cd/m² ~ 277cd/m², 亮度變化均勻,沒有出現陡升陡降,最大亮度並不高,推薦在室內使用,對比度為 1879:1 屬於優秀水平,而且反射率表現很不錯,只有 2.8%, 所以也倒不用擔心眩光。
這一塊螢幕重新整理率升級到了 120Hz, 所以我們也很關心它的響應時間,但是經過實測它還不能和專業的電競顯示器相比,因為黑-白響應時間分別為 22ms 和 6ms, 雖然比 60Hz 顯示器更好,而且也會因為 120Hz 更加流暢,但會存在一些拖影。
充電與續航
拆機的部分我們提到過,ROG 幻 13 的電池容量達到了 62Wh, 而且它還可以設定程斷電之後自動切換重新整理率為 60Hz 並且斷開獨立顯示卡省電,所以我們也用標準的 PCMark 10 應用程式在 110nit 下測試了它的續航表現:
結果能達到 10 小時以上的續航,所以我們認為 ROG 幻 13 在單純的日常辦公時可以達到至少 8 小時的可靠續航時間。
而充電速度方面,ROG 幻 13 的表現也很令人驚喜,實測它支援 60W 的充電功率,可以在 30 分鐘內快速從 5% 電量充至 50%, 最終一共也只需要 70 分鐘多一點就可以充電到 95%, 速度也是非常快的。
MDT 總結:
ROG 幻 13 本身是一個好產品,它在 13 英寸的機身(儘管稍微大了一點)的尺寸限制之下,做到了 55W 的散熱能力,而且噪音並不大,實際上你已經能用它來玩不少遊戲,做很多專業內容了。
同時還有 62Wh 的大電池,120Hz sRGB 的 16:10 螢幕,以及齊全的介面和還有優秀的做工,我認為即便不買顯示卡擴充套件塢,它本身也是值得考慮的輕薄本。
而 ROG 的外接顯示卡解決方案也可能是目前最好的。
為什麼外接顯示卡一直不火,原因主要就是兩個:貴,還有損耗大,其實第二個才是主要的原因,雷電 3 的總頻寬只有 40Gbps, 其中有一部分還要留給影片傳輸,實際上只有 22Gbps給資料傳輸, 所以外接顯示卡的效能損失很大。
但是 ROG XG 顯示卡擴充套件塢的介面是 PCIe 3.0*8 的規格,可以提供 63Gbps 的頻寬,基本上做到了 2.8 倍的頻寬,和大多數的內建顯示卡頻寬一致,也就不存在外接顯示卡因為頻寬不足帶來的損耗問題。
對於生產力應用來說,外接 3080 的提升很明顯,特別是在渲染工作上,可以提供數倍的效能,而在遊戲上,可能需要考慮外接螢幕來實現最高的幀率,如果你經常玩 3A 大作,那麼 3080 的提升是可觀的,總體來說基本能實現桌面端 3060Ti, 或者說 2080 的效能,這還是很不錯的。
優勢:
全新的 5800HS 銳龍處理器,效率非常高
120Hz 重新整理率螢幕支援 sRGB 色域全覆蓋
本體 55W 的散熱水平很高,翻轉之後立降 10°C
沒有損耗的外接顯示卡解決方案
續航很長,充電很快
遺憾:
沒有獨顯
直連外接顯示卡的介面體積較大,而且 HDMI 介面並非 2.1
機身下巴稍大,不是那麼的便攜
ROG 幻 13 已經正式開售:
R7-5800HS + 1650MQ, 16GB 記憶體 + 512GB 固態硬碟,1200P 120Hz 螢幕,售價 8499 人民幣。
從個人需求角度來說,如果你需要一個高效能的輕薄本,那麼它是非常值得考慮的選擇,畢竟效能散熱都在這,體積也比遊戲本便攜,續航還不差。
如果你還有不少預算,那麼加上了外接顯示卡之後,幻 13 將會成為完全體,帶來效能的大飛躍,如果是遊戲玩家,買一個華碩的便攜顯示器就更齊全了。
Mobile Device Talks
泛科技的爐邊談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