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們常用的數字音訊,除了DSD音訊以外,其餘的基本都屬於PCM音訊檔案,而平時我們接觸到的原始PCM音訊格式,最常見的就是由微軟公司開發的WAV格式——例如從CD抓取出來的44.1kHz/16bit立體聲音訊,原始檔案一般就是WAV。而其他我們日常聽音樂時更常用的音訊格式,例如MP3、AAC以及FLAC、APE等“無損音樂”,也大多是由WAV再轉碼而成。
其中,最被廣泛使用的數字音訊無疑是128kbps位元速率的MP3。128kbps位元速率其實是指128kb/s,也就是每秒資料流128kb;計算128kb檔案的儲存空間,大概每分鐘的資料大小在0.92M或者916kb左右,可見128kbps的MP3檔案,每分鐘資料量不到1M。
這樣的體積,好處是能對音樂進行高度壓縮,在能大體保留音樂原貌的前提下,檔案體積小巧、節省儲存空間,在記憶卡容量還是數以M計、網路傳輸速度更是數以K計的2000年代初,對使用者的播放使用和音樂的流通普及,都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但另一方面,128kbps MP3的壞處也是在於由於對音樂進行了高度壓縮,加上MP3自身的壓縮演算法原理,造成了大量的音樂細節無法得到儲存,對於音質有所講究的Hi-Fi玩家,128kbps MP3的音質是無法滿意、甚至無法接受的。
也正因如此,在近十年來,隨著網路技術和儲存技術的不斷髮展,各種比128kbps MP3品質更好、檔案體積更大的數字音訊格式,成為了Hi-Fi數字音訊玩家的主流音訊。除了像FLAC、APE等“無損音樂”以外,高位元速率的MP3其實同樣得到大量使用。
這類高位元速率(例如192/256/320 kbps)MP3,儘管依然是對原始檔案進行演算法壓縮,並且同樣存在對超高頻段資料直接LPF的情況,但由於資料容量更大,能記錄更多的音樂細節(尤其是人耳相對不敏感、但在Hi-Fi場景中對音質和音色感知起重要作用的低頻和高頻資訊),同時由於MP3的演算法本來就依循人耳的聽覺特性,因此在很多應用場景當中,資訊量更大的高位元速率MP3,聲音都已經接近WAV品質,基本可以達到“高保真重放”的要求。
並且,在檔案體積方面,一首時間4-5分鐘的320kbps MP3大多也就在50M以內,對比WAV原始檔案或者“無損格式”,在檔案體積上依然具有輕量化優勢,便於儲存和下載,因此目前很多主流的數字音樂平臺,也採用320kbps位元速率的MP3作為“超高品質音訊”的載體格式。
當然對於有深厚的鑑聽造詣、玩Hi-End級器材的骨灰級老燒們來說,320kbps位元速率的MP3,在音樂保真度上則自然或多或少還略有欠缺,無損格式乃至DSD格式的數字音訊才是主菜;但目前市面上的專業級高畫質數播,基本都能實現對不同位元速率MP3、各類無損格式和WAV甚或DSD的全面支援。
例如在汽車音響領域,就有如吉普賽之聲G80這類備受好評的高畫質車載數播,可給力支援各類格式。對於數字音訊玩家來說,無論是玩高位元速率MP3的初燒還是鑽研高規格無損和DSD的老燒,要享受數字音訊的Hi-Fi樂趣,至少在播放硬體和音訊軟體兩個方面,條件都已經充分成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