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數碼>

一、關於耳放的辯證論

話說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世事的道理莫不如此。

我們都知道,一個音訊系統總是由解碼和放大等幾個部分組成。在我們隨身播放器的範疇裡,這兩部分內容是應該整合在一起,還是應該各自分立,始終是燒友們莫衷一是的問題。

多年以前,捆綁耳放是隨身聽燒友的主流HiFi方式,各種便攜耳放如雨後春筍一般地出現在燒友的面前。無論是國外品牌還是國產品牌,各種各樣的便攜耳放都被燒友們用膠皮材質的捆綁帶捆在了播放器的背後。各種材質的對錄線、DOCK頭、獨立線電等配套設施在燒友的手裡都是如數家珍一般。甚至切斷耳機埠輸出,以提升線性資料的質量的極端玩法都能夠成為圈子裡的主流發燒思路。

更有一些播放器,在設計的時候就直接是以線性輸出埠的質量和水平作為標榜的賣點,被賣家直接搭配耳放,以套餐的形式出售。

而隨著國磚時代的到來,播放器的體積越來越大,聲音整體素質水平、輸出的內容穩定性、硬體調音的空間及能力,乃至於驅動力和控制力都得到了長足發展,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和提升。燒友們也都逐漸告別了捆綁帶和對錄線的束縛,一體化成為了隨身播放器的趨勢。畢竟,在那個國磚蓬勃發展的時代,磚頭的聲音水平總體上已經可以滿足當時的絕大多數耳塞的前端需求了。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貪得無厭”的燒友自然不可能滿足原有的聲音和裝置。於是越來越高素質、高水平、需要更強驅動能力的耳塞應運而生;頭戴耳機的便攜需求越來越高,甚至於原本很多隻適用於臺式系統的大耳機也逐漸被希望採用隨身播放器來驅動……

隨身播放器的聲音水平、硬調空間以及驅動、控制能力無法滿足燒友日益增長的耳機搭配需求,成為了隨身聽領域的主要矛盾之一。

時至今日,這樣的整體趨勢仍在進一步發展。一方面,更高素質水平以及更難以驅動的耳機不斷出現;另一方面隨著社會生活節奏越來越快,更多人沒有時間和精力組建和使用臺式系統,而把對大耳機的前端需求轉嫁到隨身播放器上來。

從歷史的發展規律中,我們可以看見。更好的聲音素質、調音水平、放大能力的裝置成為每一個燒友心中迫切尋求的願望,也是隨身聽領域突破瓶頸、向更高層次邁進的必由之路。在這種背景情況下,單純地增大隨身播放器的體積、調整供電方式,已經不能完全滿足這一部分燒友的需求。

所以,當我們再次梳理問題、尋求解決方案的時候,便攜耳放就又一次出現在我們的視野裡。

二、客觀部分

關於C9這個耳放的很多技術性內容,在官方的介紹中都已經比較明確了,我這裡不需要贅述太多。本文僅就一些大家感興趣的以及與使用體驗密切相關的內容進行一部分簡單介紹。

1、Cayin C9是一個純耳放。也就是說,C9不具備解碼功能,僅能夠與播放器(或其它解碼裝置)的線性輸出埠(LO)進行連線。所以說,C9從定位上來講,就是一個專門給發燒友設計的放大裝置,需要有一款具備足夠解碼能力的前端作為播放載體,而不是目前市面上比較流行的解碼耳放一體結構作為手機的音訊外設。

2、Cayin C9的外觀尺寸為16cm×8cm×2.8cm,應該說這個體積在便攜耳放界屬比較大的,同時重量也十分可觀。我覺得C9如果搭載一個適配等級的播放器所組成的捆綁重量,可能也很難作為隨身出街的裝置來使用。C9其實更適合作為一個可以便攜的“揹包裝置”,在固定場景下使用。

3、C9具有單端、平衡兩組輸入輸出方式,可以滿足各種不同的前端、耳機的適配使用方式,也可以體驗到兩種不同的聲音效果。當然,C9在各種輸入、輸出模式之間可以進行自由切換,最大程度地滿足使用場景需求,而且是自動識別,不需要手工切換。

4、前面板上四個功能選擇鍵依次分別為“後級模式”、“增益等級”、“電子管-電晶體”和“放大類別”模式的選擇切換。

其實,後面幾個功能鍵我們都很熟悉,不需要太多介紹。“後級模式”是一個隨身耳放領域裡的新功能,也就是耳放作為純後級來使用,這當然需要具備前級輸出功能的裝置(如Cayin N6ii的A02主機板),前後級耳放分列當然有很多聲音方面的優勢,雖然在隨身裝置中剛剛開始應用,但對於未來而言,我覺得應該是一個很有前瞻性和啟發性的設計和構思。

5、耳放的續航方面,各種訊號模式和放大模式下的續航情況不盡相同。我試驗了一下,按照電子管+平衡模式(也就是耗電最大的情況),實際續航大概為5-6個小時,而其它模式下大約是10小時左右,與官方標稱數值基本相符。

6、原機配件包括3.5單端、4.4平衡對錄線各一條、備用螺絲一套、工具螺絲刀一個、充電資料線一條。對於一個耳放來講,這樣的配件已經是很齊全了。配件中,我沒有發現捆綁帶,當然,我也不太認為這個耳放適合用來和播放器真的捆在一起,更多的時候還是應該都擺在桌面上來使用吧。

三、聲音概述

1、推力

我想,對於一個耳放而言,推力肯定是最不能不談的一個問題。

C9的推力水平在隨身裝置領域中,筆者個人認為具備了最頂級的放大水平。即便是與很多數千價位的正規臺式耳放相比,也並不遜色。

任何耳塞,在C9的驅動下,都可以基本完滿地發揮出其聲音的最高水平;多數大耳機在C9的驅動下,都能夠正常、穩定地發揮聲音的水平和特點;而對於一些非常難推的旗艦級大耳機,C9也可以保證驅動到一個比較好的聲音狀態。

我覺得基本上,C9的驅動能力大概可以達到一箇中等水平的臺式耳放的水平。對於很多燒友而言,這樣的驅動能力,基本上就可以滿足絕大多數的需求了。

2、聲音

推力其實更多的是一個大概的框架和概念的輪廓,評價一個裝置,自然還是得看其聲音的具體表現。

C9給我最直觀的感覺就是在其強大的推力的框架下,更具備了聲音的穩定性、層次感和獨特的韻味感。

穩定性方面很容易理解,主要體現在聲音在高驅動狀態下所表現出來的流暢的線條感、自然真實的音色狀態、相對較小的失真狀態。C9所推出來的聲音,無論是大耳機還是耳塞,都能夠保持一個非常穩定、均衡、柔韌、自然的聲音表現,並不會把聲音表現得非常極端,或者變形、變味。打個比方,就像是足球運動員在高速跑動狀態下,仍然可以靈活自如地掌控足球。所以C9的聲音,給人一種舉重若輕的感覺,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控制力”極佳。

層次感方面,C9所體現出來的聲音的層次感,不僅僅是空間位置的層次感,而更多是各級頻段音準、多元化的音色多展現出來的差異化所帶來的層次感。通常在高驅動狀態下,聲音元素的音準往往會拔高、音色在比較激烈的狀態下會呈現出趨同化的狀態。而C9則將聲音有條不紊地展開,讓聲音更具多樣性和差別性,以更好地表現出音樂的感官和狀態。

韻味感則更加是Cayin的專長。我覺得C9某種程度上來講,其韻味感相對更加內斂,相對Cayin便攜播放器的更加醇厚、暖潤的味道而言,C9在保持了同樣的溫和、潤澤的風格的前提下,相對要均衡、寬鬆一些。應該說,C9某種程度上在Cayin比較傳統的調音味道上,進行了一定程度的調整,讓聲音更加平和、耐聽。

而如果相比其它市面上絕大多數便攜耳放,C9的聲音還是比較溫潤、鬆弛的,而且具有一點染色,讓聲音更富於樂感,也讓C9在聲音風格上具有更加廣泛的搭配性。

3、搭配

在前端的搭配問題上,我覺得應該儘量給C9搭配具有高水平解碼能力的播放器或解碼器作為前端,因為C9這個耳放基本上在隨身領域中,屬於“放end”等級的放大器了,搭配一個高解碼水平的前端才能更好地發揮其能力水平。就我所嘗試搭配過的播放器而言,我覺得海貝R8是一個非常理想的搭配組合,而Cayin自家的N8和N6ii這兩個播放器作為“西裝組合”,效果也自不必多說,其它播放器我覺得萬元級別或以上的播放器搭配C9都有不錯的效果。

當然N6ii的前級輸出接C9的純後級是一個相當有趣的玩法,如果有興趣可以試試。

頭戴耳機方面,我覺得C9可以搭配絕大多數大耳機。至少從推力角度來講,C9可以把大多數大耳機推到一個比較正常的工作狀態,即便是旗艦級別的大耳機或以難推著稱的一些耳機,也都不在話下。

耳塞方面則是C9最讓人驚喜的地方。C9對耳塞的相容度非常的好,往往一些容易“推過”的耳塞,在C9的驅動下,反而是張弛有度、井井有條,完全沒有過激的反應和變形的聲音,讓耳塞得到了更高水平驅動的聲音效果,而又沒有受到其影響,聲音具有非常好的穩定度和自然度。

而對於一些以“難推”而著名的耳塞和一些高阻平頭塞,C9則是讓我們聽到了這些耳機真正的實力和潛力,可以說,這一次C9讓我對自己手裡的幾條“難推”耳塞,甚至有了一個新的認識。

4、模式

耳放面板上有幾個選擇實體鍵,可以切換各種工作模式。我簡單地對比了一下。

高低增益模式的差別,基本上可以看作是電平調節切換。高增益模式下,驅動力更大一些,但是聲音也略微毛躁一點;低增益模式下,驅動輸出較小,而聲音則會更加細膩一些。兩個模式的聲音整體框架及穩定性基本一致,只是在驅動力和聲音的細節有所差別,可以根據不同耳機來進行切換。

電子管——電晶體模式,二者主要是在聲音的飽滿度和音色上有所差別,因為膽放和石放的問題在HiFi領域屬於爭論了幾十年的懸案,我自然也不能妄言優劣。只是覺得和大多數燒友的看法類似,電子管模式下的聲音更溫潤細膩,而電晶體模式下的聲音更加均衡大氣。這當然就更是聽者根據自己的喜好來選擇了,當然,對於我來講,我更喜歡C9的電子管,一方面是因為隨身領域電子管的應用還比較少,這樣的聲音很難得;另一方面,我覺得C9的電子管搭配大多數耳機更加耐聽。

放大類別方面,我覺得A類和AB類在我直觀感受上來講,差別不是很大。不過確實能感覺到A類耳放的輸出要更大一些。

至於純後級模式,我用N6ii試驗了一下,覺得確實挺有趣,只是手邊沒有其它合適的前級輸出,沒有辦法對比,就不太多介紹了。

四、耳機適配體驗

長期以來,我們幾乎已經習慣性地認為大耳機需要與桌上型電腦搭配才是正常的聲音效果,加上大耳機本身的結構,並不適合用來隨身出街,所以一直就並不被看好用便攜系統來驅動。近年來隨著播放器逐漸“擴大化”,發燒友們開始嘗試用隨身聽來直推大耳機,雖然取得了一定程度的進步和初步的效果,普遍意義上認為可以達到“可以聽”的程度,但其實與這些大耳機的真實實力仍有一定差距。C9作為一款這樣的“極致體驗”級別的便攜耳放,其推力下的大耳機又有怎樣的表現呢?我們選擇了幾個不同品牌且具有代表性的大耳機進行了試聽。

森海塞爾HD600(舊版)

這款耳機的經典程度我不需贅述,可以說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個大耳機的時代,那種紮實、厚重、極具廳堂感的聲音可以說是紮根在很多燒友心目中的一個聲音符號和品牌味道。當然,HD600其實也是一個並不太容易“伺候”的耳機,推力不足往往是會造成過於“暖、糊”的聲音狀態,甚至場面感上也會比較混亂。很大程度上,這也是用隨身聽甚至一部分入門臺機來驅動HD600的一個通病。

Cayin C9驅動下的HD600(原線平衡),聲音中正穩重,保留HD600自身厚實、暖味的基礎上,也同樣具備了通透、細緻的聲音質感和狀態。以我比較熟悉的《柴可夫斯基第一鋼琴協奏曲》(裡赫特版)為例,通常我用HD600聽這支曲子的時候,往往會覺得力度、場面有餘而細緻不足,且稍顯混亂,會覺得更像一支交響曲而不是鋼協,鋼琴的聲音一定程度地被掩蓋在了整體的聲音之內,而C9驅動下的HD600則具有明顯的改觀和提升,鋼琴和提琴部、管樂部的主次關係和位置關係處理得井井有條,且聲音質感細緻通透,具有非常明顯的整體提升和音樂表達效果。

AKG K501

說到AKG,可能很多朋友會比較喜歡“大手辦”K701,但我一直對其之前的這兩個型號K501和K601更加情有獨鍾。K501的清麗和K601的旖旎都是我心目中AKG的真實模樣。

相對而言,很多人認為K501更容易驅動一些,但我覺得不然。K501確實是在很多較小驅動力的狀態下,也能夠取得不錯的整體架構和質感,但是K501在驅動不足的時候,往往會表現得聲音過於直白,甚至顯得單薄、乾澀。

C9驅動K501的聲音表現,就需要電子管對聲音的潤色和升溫。因而K501在C9的驅動下,不但具有完整的框架,而且音色中多了幾分潤澤與溫度,甚至在體量上都表現得更具厚度和縱深,讓聲音更穩、質感也更經推敲。

試音曲目選用了《胡桃夾子》中的《花之圓舞曲》和《糖果仙子舞曲》。其實以前我用K501來聽《胡桃夾子》的時候總是又愛又恨,愛是因為K501通透、亮麗的音色和曲目中甜美的童話仙境具有很高的契合度,而恨的理由則是,K501在隨身聽或一些便攜耳放的驅動下,顯得聲音偏於單薄且乾澀,讓曲中的高頻內容,特別是鋼片琴的音色更顯得過於直白甚至略帶刺激的感覺。

C9電子管驅動的K501在保留了整體框架和整體風格走向的同時,更是對聲音線條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柔化和打磨,同時也讓聲音稍微沉穩了一點,色澤稍微調暗了一點,這樣的聲音演繹出的《胡桃夾子》更具那種“柔和的美感”,讓聲音更加甜潤、溫和,因而更符合曲目中的意境和內容。

拜亞動力DT1990PRO

應該說DT1990PRO是一款中正、直白的耳機。這個耳機在推力不足的情況下,反而可能會有一定程度的刺激;同時如果搭配的前端也是這種比較直白的風格,則聲音就會顯得有些乏味。

C9電子管模式驅動下的DT1990PRO,不但在推力與控制力方面拿捏得很到位,讓聲音具有一個非常穩定、紮實的聲音表現,同時C9給了DT1990PRO一個恰到好處的染色,讓DT1990PRO的聲音在高素質的框架下,同時具有了更具樂感的音色和質感。

我們以DT1990PRO並不擅長的女聲——葉倩文《珍重》為例,應該說直推狀態下的DT1990PRO的聲音框架也比較完整,但是人聲會顯得比較生硬、直白,甚至帶了點衝勁。而C9電子管模式驅動下的DT1990PRO則對聲音進行了比較細緻的打磨和潤色,不但讓人聲聽起來更加細緻、柔和,甚至也讓人聲的音色質感更貼近於真實,具備了更高的還原度。

相對而言,我覺得C9在驅動DT1990PRO的時候,相比於臺機,在能量感方面還或多或少地略有不足,但作為隨身來講,已經很好了。

C9給我們帶來的體驗感絕不僅僅在大耳機領域,在與耳塞搭配上的體驗也同樣讓人驚喜。近年來,隨著隨身聽領域技術及材料的更新和發展,耳塞對於前端的推力需求越來越高,固有的“塞子隨便就能推”的傳統思想被打破,越來越多的耳塞產品的驅動效能被更多地認知和考量。

音特美ER4S

把小四放在這裡,實在是因為我個人太愛這條塞子了。早年間有這麼句話,叫做“小四推好,塞子到頭”。當然這樣的戲言一方面是因為早年間高階耳塞的水平和數量沒有現在這樣的水準和規模,另一方面也確實反映出來,ER4這條塞子的上限是很高的。作為一個忠實的“小四愛好者”,我前前後後折騰過六七條ER4,各個版本都非常認真地研究過,最後選擇了這條“進可攻、退可守”的ER4S版。

其實很多人對ER4有一個比較大的誤區,就是覺得ER4這條耳機“推得好”的標準是推出低頻,我用不少臺機試驗過,其實ER4推好的標準並不是低頻,而是更加寬鬆又紮實的聲音線條,與很多耳機不同的是,ER4這條塞子推得越好,聲音反而越穩重、端正。

C9驅動下的ER4S,聲音就比較明顯地呈現出了這樣的質感和趨勢,中頻具備了一定的厚度和更高的密度,且聲音聽起來不再是通常狀態下的那種直白,而更多地變得柔韌,再加之電子管模式下,聲音線條感也呈現出柔化的趨勢,讓音樂的表達更富於內容感。特別是在C9的驅動下,ER4的聲場空間倏然開闊,相比很多旗艦級耳塞的聲場都並不遜色,而且架構明晰、空間通透。可以說,ER4在C9的驅動下取得了脫胎換骨的效果,讓這條富於傳奇色彩的耳塞,更上層樓。

老人家 山鸝

山鸝是一款具備多種單元型別的耳塞,是一個集動圈、動鐵和靜電單元的綜合體,而且是一個具備高聲音素質、高調音水準的旗艦級耳塞。對這樣的一個耳機的搭配和驅動,是對耳放的一個綜合性的考量,既要展現出高水平的素質和調音,同時還要讓每一種單元型別的音色協調、契合,可以說是個很具有難度的搭配。

實際上,C9與山鸝的搭配效果是能夠讓人滿意的。首先,C9還是最大程度上地保證了山鸝的素質和聲音水準,同時也能夠讓山鸝的細節和韻味原汁原味地展現出來。同時,得益於C9的驅動效果,山鸝所表現出來的聲音框架更加豐富、立體,聲音線條感更加明顯,靜電單元和動圈單元的潛能得到進一步發揮的同時,動鐵單元並沒有出現聲音的變形和激化。這樣的推力與控制力的相互統一,對於一款耳放產品來講,是很難的。雖然我們通常認為山鸝這條耳塞,並不是一條對驅動力要求特別高的耳塞,但是在C9的驅動和潤色下,這條以“韻味”見長的耳塞的韻味得到了進一步的發酵和昇華,讓聲音更富於通透性和質感。

高阻平頭耳塞

近年來高阻平頭得到長足發展,這種以電路阻抗、振膜特性以及針對性調音為方式,用驅動力換取聲音的穩定性和場面感的耳塞,逐步取得了很多燒友的認可。我個人也非常認同這樣的產品型別,此次我選取其中比較有代表的三條平頭塞來對C9進行評測。

宇音PK1是高阻耳塞的鼻祖,多年來一直是平頭耳塞的標杆和活化石;微翼zen2.0則是一個具有320歐的超高阻抗耳塞;而舜仕01bu系列雖然阻抗僅為一百歐左右,但實際上是最難推好的平頭耳塞。這幾款耳塞在聲音方面具有很多共性,所以我們也統一來一起介紹。

這幾款平頭塞在驅動不足的情況下,往往會偏向一個相對暗、悶的聲音走向,而且在聲場和動態打不開的情況下,聲音整體框架是有一點走形的。如果用旗艦級隨身播放器來驅動的話,聲音基本能夠達到正常水平,但是鮮活感和張弛度明顯不足,聲音會相對呆板、平面化。

C9驅動下的這幾款高阻平頭塞,框架感相比旗艦級隨身播放器,具有更進一步的擴充套件和提升,聲音的空間感和力道以及整體佈局,基本上可以初步達到大耳機的水平,具有明顯的脫塞感和自然感。與此同時,聲音的內容更加完整,很多在推力不足情況下所一抹帶過的內容和細節,都清晰地在音樂背景中展現出來,同時,聲音具有了色澤感和光線感,亮度大幅提升,基本上能夠達到耳機設計時所預期的最佳效果。

無論是小提琴協奏曲的線條和音色,還是交響樂的宏大場面和磅礴氣勢,都可以很明白、很完整地表現出來,甚至在一部分人聲和流行類器樂的演繹中,也具備了很強的適應性,且獨具韻味。

其實,參與評測的耳機還有很多,無論是驅動力、控制力、音色的協調性、調音的針對性等方面,總體上來講都取得了比較理想的驅動效果。而且,特別是在一些比較“易推”的耳機上,C9所表現出來的控制力和聲音的質感體現,更是這個耳放讓人驚喜之處。受篇幅所限,就不能一一介紹了。

五、整體評價

Cayin C9這款耳放是一款具備很高的設計水準和聲音水準的耳放,在驅動力、控制力以及搭配性上,在便攜耳放的歷史長河中可以說獨領風騷、一騎絕塵。當然,如果與萬元級別的臺式耳放相比,C9確實還存在一定程度的差距,主要體現在能量感和穩定性方面。當然,這樣的比較本身也是並不公允的,所以我們不必強求。

同時,C9還具備了非常優秀的控制力和相容性,不僅僅是可以讓那些“難推”的耳機具有更好的驅動水平,而且對大多數常規的耳機,也具備了很高的相容性,不會因為過大的驅動強度而導致常規耳機的聲音變形、失真,而是能夠讓這些耳機也能夠在一個比較穩定的聲音表現中,取得更好的音質體現。

Cayin C9在聲音的處理上,也融入了很多獨具韻味的理解和除錯,其溫和、寬鬆的聲音風格,既有Cayin傳統的味道,又有很多突破和創新,使得器材擁有了獨具音樂樂感的表現力。這一點甚至是很多聲音直白的臺式耳放所不能具備的。

對於C9,我覺得對於很多發燒友而言,都是一個非常好的升級裝置。特別是在播放器和耳機具備了一定水平之後的燒友,C9耳放是突破現有隨身系統瓶頸的最佳選擇,是一個可以帶來音質上最直觀、最真實,也是最大收益的一個環節;同時,C9耳放也是隨身發燒友在進一步向大耳機系統邁進,而又不方便組建臺式系統的情況下,一個具有真實意義的階段性進階的器材;C9也是一個從捆綁時代一路走來的老燒友,重溫歲月的一個經典的開啟方式。

從目前隨身領域的整體技術水平和市場情況來看,C9也是一個一勞永逸的方式,可以安心聽很多年不需要升級。甚至玩家們可以透過自行更換原件的方式來尋求進一步突破和自己喜歡的聲音。

不過也不得不說,C9是一個比較具有使用者針對性的裝置,它更傾向於是在其他裝置達到一定高度以後,再向上進一步突破瓶頸的裝置。而純耳放這個裝置的屬性,又位於隨身系統的中間段落,如果前後兩端的裝置水平有限,那麼C9所能夠發揮的空間和作用也會打一定的折扣,所以我覺得C9還是更適合具備一些發燒經驗和水平相當的配套裝置的玩家來使用,才能最大程度發揮效果。

六、新的

多年以來,隨身播放器的水平越來越高,聲音也越來越好、越來越成熟。應該說,我覺得現在的發燒友是幸福的,在這樣一個澎湃發展的年代裡,發燒友們感受到隨身HiFi領域日新月異的飛速發展,也能夠更容易地獲得更好的聲音。

但是,如果以我的角度,從時間發展的縱軸方向來看,我覺得今天的發燒友也是不幸的,因為播放器產品向智慧平臺靠攏,而導致趨同化;而越來越多的元素引入到了隨身HiFi領域中來,也讓發燒友的注意力開始分散,甚至不再把聲音和音樂放在最重要的心理位置。

當然這不能說是發燒友的問題,音源平臺、多媒體共享、智慧操作、全屏介面這些元素原本是好東西,也是這個行業、這個領域裡的大勢所趨。作為其中一員的我們,當然是順應時代和潮流,在這個大背景下,再次去尋找我們真正的追求和目的。

所以,我覺得Cayin C9這一次提出的這個“純粹”,是特別具有深意的。這不僅僅是代表C9耳放對於聲音的純粹,更加是我們所追求的HiFi的純粹,是我們在音樂中尋求內心片刻安寧、享受情感交流的純粹。C9耳放對於我們,不僅僅是聲音上所尋求的突破,更加是我們對於聲音和音樂所傾注的感情和寄託。

耳放和捆綁式便攜播放系統,看上去是一個“懷古”的情懷,實則是新的環境、新的時代下,我們所尋求的新的突破和期望,是我們重拾初心、再次上路的里程碑和警世鐘。

如果我們讀懂了Cayin C9的真正意義,並將這種傳統的“HiFi”方式投射在新的時代中,我們才能明白,這個“純粹”的真正含義。

66
最新評論
  • 驍龍8s Elite來襲,中端市場的新寵還是性能妥協?全面解析與期待
  • 電腦手機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