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數碼>

外觀展示

▲這張板出自技嘉 UD 系列,俗稱 diao 絲三號,那就註定是一款丐版了,而且這丐版還很不好買,無論是某東還是某寶都買不到這款,最後我還是在某魚上以 550 入手的二手。

▲縮到連散熱塊都沒了,一看就是供電不太好的樣子。

▲標準的 LGA1200 插槽,支援 Intel 10th 和 11th 處理器。

▲DDR4 雙通道 4DIMM,最大容量支援 128G,最大頻率 2933MHz。

▲CPU 供電輸入為單 8 pin。

▲IO 介面從左至右依次為 2 x USB 2.0、PS/2 鼠鍵二合一介面、VGA、DVI-D、HDMI 1.4、1 x USB 3.2 Gen1 5G、1G 網口、2 x USB 3.2 Gen1 5G、3 孔音訊輸入輸出。

▲記憶體槽右側有一組前置 USB 3.2 Gen1 5G 插針,最多可拓展兩個前置 USB 3.2 Gen1 5G。除此之外還有兩個 SATA 口。

▲主機板下半部分有長短不一的四根 PCIe 插槽和一條裸露的 M.2 插槽。

M.2_1 實際速度為 PCIe 3.0 x4,支援 2242/2260/2280 規格的 SATA/PCIe SSD,由 PCH 拓展。

PCIe_1 實際速度為 PCIe 4.0 x16,直連 CPU,當時用 Intel 第十代 CPU 時,這個插槽將會降速至 PCIe 3.0 x16。

PCIe_2 實際速度為 PCIe 3.0 x1,由 PCH 拓展。

PCIe_3 實際速度為 PCIe 3.0 x1,由 PCH 拓展。

PCIe_4 實際速度為 PCIe 3.0 x4,由 PCH 拓展。

這款主機板的中間兩根 PCIe x1 基本是沒有用的,一旦使用了較厚的顯示卡,那麼這兩個槽將會完全被擋住。

▲這塊散熱塊下面的東西就是這款主機板的靈魂了,雖然這款主機板標註為 B460,實際上這款主機板卻使用了一顆 H470 晶片組,所以就名正言順的支援了 11 代處理器。

▲晶片組附近還有兩個 SATA 口,算上記憶體附近的兩個,這款主機板一共提供了四個 SATA 口。

▲在 SATA 口附近還有兩組插針,可以配套使用技嘉官方的雷電卡拓展雷電 Type-C 口來使用。

▲主機板底部還有 12V RGB、5V ARGB 各一組,旁邊還有兩組前置 USB 2.0 插針,可以拓展四個 USB 2.0 前置介面。

▲稍左一點還有一個 Qflash 按鍵,可以透過這個按鍵在無 CPU 的情況下刷寫 BIOS。

供電分析

▲CPU 主要供電部分的 PWM,型號為 ISL95866,來自 Renesas(瑞薩),用於控制 Vcore(核心)和 Vgt(核顯),屬於比較入門的 PWM。

▲核心供電為四相,上下橋設計,一上兩下,均來自 ON Semiconductor(安森美),上橋為 NVTFS4C10N,單顆 MOS 為 47A,下橋為兩顆 NVTFS4C06N,單顆為 71A。

核顯為兩相,料件和核心部分一致,但是改為了一上一下的設計。

▲由於 Intel 將 11 代上的 VCCSA 供電部分修改了,所以這裡必須用一顆支援 VR13 規範的 PWM,技嘉這邊使用了一顆 Converter(變壓器)代替了傳統的 PWM+MOS 的組合,這顆變壓器來自 ON Semiconductor,型號為 NCP81286。

▲VCCIO 也沒有使用傳統的 PMW+MOS 的組合,而是採用了 LDO(低壓差線性穩壓器)+外掛 MOS 的設計,LDO 來自 Richtek(立錡)的 RT9018B。

MOS 部分採用了兩相併聯的設計,來自 ON Semiconductor 的 NVTFS4C10N,單顆 MOS 為 47A。

▲記憶體供電 PWM 來自 Richtek 的 RT8120D,MOS 採用了上下橋設計,一上兩下,均使用了 ON Semiconductor 的 NVTFS4C06N,單顆 71A。

▲簡單總結一下供電。

控制 CPU Vcore、VGT 的 PWM 來自 Renesas 的 ISL95866。

Vcore MOS 為上下橋設計,一上兩下,均來自 ON Semiconductor,上橋型號為 NVTFS4C10N 47A,下橋型號為 NVTFS4C06N 71A,直出四相。

VGT MOS 為上下橋設計,一上一下,均來自 ON Semiconductor,上橋型號為 NVTFS4C10N 47A,下橋型號為 NVTFS4C06N 71A,直出兩相。

VCCSA 為 Converter 設計,來自 ON Semiconductor,型號為 NCP81286。

VCCIO 為 LDO+外掛 MOS 設計,LDO 來自 Richtek 的 RT9018B,外掛 MOS 為並聯兩相,均採用了 ON Semiconductor 的 NVTFS4C10N 47A。

所以真實供電為 4+2+1+2(Vcore+GT+SA+IO),與 CPU 有關的供電共計九相。

記憶體 PWM 來自 Richtek 的 RT8120D,MOS 為上下橋設計,上下橋均為 ON Semiconductor 的 NVTFS4C06N 71A,一上兩下,一相直出。

這個供電規格一看就很“技嘉”,4C10N+4C06N 的組合不在不少中低端技嘉板子上很常見,而且持續用了很長一段時間了。

結合用料分析整板的供電水平大約在 110W 左右,後文我們再做詳細的測試。

其餘 IC

▲有線網絡卡來自 Intel(英特爾),型號為 I219-V,PHY 型千兆網絡卡。

▲來自 ITE(聯陽半導體)的 IT8688E,這是一顆 Super IO,用於監控主機板上各個硬體的溫度、轉速、電壓等,同時也提供低速通道給風扇或者 PS/2 介面使用。

▲來自 Realtek(瑞昱)的 ALC897,是一顆爛大街的中端整合音效卡。

▲來自 MXIC(旺宏)的 MX25Q256JVEQ,這顆是 BIOS ROM,用於儲存 UEFI、ME、MC 等模組,主機板開機的重要晶片,單顆大小為 256Mb(32MB)。

▲來自 ITE 的 5702XQN128,這是一顆 ARM 處理器,用於在沒有 CPU 的情況下刷寫 BIOS。

上機測試

▲既然它能支援 11 代處理器,那我們就用 11 代來測試它,不過我也考慮到它的供電水平,所以準備了一顆 11 代入門款,11400F。

▲亮機卡來自華擎的 Radeon RX 6800XT Taichi。

▲記憶體來自 ZADAK 的 SPARK DDR4 3600 8Gx2。

▲我使用的這兩條的規格為 XMP 3600 C17-19-19-39,屬於那種延遲中規中矩的 3600 頻率的條子,不過 H470 也只能跑到 2933MHz,所以本次測試的引數為 2933 C14-14-14-34。

▲它頂部的金屬特別像是皇冠,搭配獨家設計的五段式超廣角 RGB 燈效讓它無時無刻散發出王者的氣息,當然插滿食用更加。

▲測試 SSD 為大華 C900 ,這款 SSD 價效比非常不錯,TLC 顆粒,1T 容量僅有 700 元不到,緩內速度寫入也能達到 1800MB/s。

▲電源則是安鈦克的 HCG-X1000,提供長達十年的換新服務,十年換新和十年保的意義還是有很大差距的。

相比於自家的 HCG 系列,HCG-X 能夠提供更好的電氣效能,提高電腦穩定性。大一號的風扇可以進一步的降低風量,減少風扇轉速帶來的噪音。

▲土豪金磨砂配色成為我購買它的最大理由,雖說沒有效能提升,但是讓你的電腦檔次更高。

▲琳琅滿目的輸出口,單路 12V 的功率可達 996W,整體最高功率可達 1000W,輔以 80 PLUS 金牌認證,可謂是高階必選之一。

▲本次測試的環境在 20 度的空調房中測試,並且僅安裝頂部 360 水冷用於模擬機箱簡單風道,我使用 AIDA64 勾選 FPU 進行燒機半小時,前 50s 左右,CPU 以 110W 火力全開跑,此時 CPU 頻率為 3.7G,隨後回落至功耗牆 65W 跑,此時 CPU 頻率為 3.1G。

不過 BIOS 內沒有有關解功耗牆的選項,所以只好放棄。

▲此時透過紅外成像儀能看見 CPU 座左側最熱的一顆下橋 MOS 為 78 度,上側單獨一相的溫度為 55.2 度。

透過這張圖也能得出一些問題,這張主機板在每相電流的分配上有很大的問題,導致某一相透過的電流過大,溫度過高,這會導致主機板實際的供電效能大打折扣。

總結

結合整體來看,這張主機板的供電極限大概在 85W 左右,遊戲使用上不建議超過 10500 或者 11400F,超過的話可能會對遊戲體驗上造成一些影響。

這張主機板目前的定位其實比較尷尬,雖然它是四大廠中能支援 11 代 CPU 的主機板裡最便宜的 400 系主機板,但是由於使用了 H470 晶片組,成本上升,所以供電無論是在同價位 B460 還是 H510 中都沒有優勢,價格上也不如 H510 有優勢,所以它能支援 11 代處理器的優勢也沒有那麼明顯了。

等待 3 月 30 號 11代 U 解禁之後,如果這張主機板的價格能低過 H510,那還是能考慮一下的。

20
  • 雙11 神舟放大招,11代i7筆電直降1100?
  • 如何辨別真正的華強北Airpods2代1562m頂配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