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Z590的主機板已經上市,但是與之配套的十一代酷睿按照計劃要在三月底才正式開賣。不過從現在的情況來看,Intel的計劃似乎已經被打亂,目前已經有不少使用者提前拿到了十一代酷睿處理器,還都是正式版而非之前的ES測試版。
事實上,在歐洲一些零售商已經光明正大地開始銷售十一代酷睿處理器,比Intel規定的上市時間整整提前了一個月。不過目前能銷售的產品似乎只有高階的i7 11700K,而且售價達到了469歐元,摺合人民幣高達3647元……這個價格已經超過了國行的Ryzen 7 5800X了。
當然偷跑的產品價格高點倒也無傷大雅,只不過現在來看Intel對十代酷睿的低價政策,似乎並不能延續到十一代酷睿上。按照之前Intel透露的價格,以及現在十一代酷睿的公開售價,怎麼看AMD的Zen 3處理器才是更便宜的一方。
不過Intel給十一代酷睿定一個較高的價格也是有底氣的,一方面AMD的處理器目前處於缺貨的狀態,有貨的Intel自然可以安心地賣高價賺錢;另一方面從之前的一些測試來看,十一代酷睿處理器的效能相比上代有了極大的提升,甚至一些跑分超越了同檔次的AMD處理器。所以如果真在有貨的前提下,Intel新一代處理器有很大效能的提升,那麼使用者似乎也願意心甘情願的買單。
不過之前的一些成績和分數都是基於十一代酷睿的測試版,現在正式版上市了,才能知道它和AMD同檔次處理器的效能誰更強。不過從i7 11700K正式版的跑分成績來看,似乎它的效能並不像我們想象的那麼犀利。
在權威多核及單核效能測試軟體Cinebench R20上,十一代酷睿的i7 11700K在單執行緒和多執行緒的分數分別比上一代的i7 10700K高出18.5%和16.2%。當然,與Zen3架構的銳龍7 5800X相比,單執行緒效能慢了4%,而和更高階的銳龍9 5950X相比,單執行緒慢了8%。
這基本就可以判斷,在正常的應用環境下,包括在遊戲效能上,Zen 3架構的銳龍5000系列還是會比同檔次的十一代酷睿更強一些。當然具體的效能高低,恐怕還需要更多的測試以及遊戲來驗證,但現在至少AMD不用擔心十一代酷睿的效能會強於自己了。
事實上從官方的睿頻資料來看,i7 11700K的頻率要高於同檔次的R7 5800X,現在單核效能上還有不足,這隻能說明AMD的Zen 3架構的確太強了。考慮到目前AMD在主機板以及BIOS的最佳化已經提升了很多,Ryzen 5000系列的處理器在手動設定下,PBO加速都能超過5G,所以實際上目前的成績還不足以說明十一代酷睿和銳龍5000之間的差距。
無論如何,AMD和銳龍的使用者應該可以鬆一口氣了,至少十一代酷睿目前看來無論是價格還是效能,都不足以給AMD造成威脅,銳龍5000相比十一代酷睿依然有著更好的價效比。只不過現在的問題還是缺貨,如果AMD的處理器依然保持緊缺的狀態,那哪怕十一代酷睿在價格和效能上有一些欠缺,恐怕還是會有不少人轉向Int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