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在平臺上發過感想,我一直想給手中的鐵三角CM2000Ti配條升級線,縱觀市售各種口碑較好升級線材後發現能看得上的靠譜線材都好貴,起步至少幾千塊,甚至上萬元。其中大部分品牌的升級線都有不同插針規格可選,但考慮到手中的耳塞各種插針規格都有,所以不管怎麼選也都只能讓這條線「服侍」部分耳塞,價效比著實低了一些。把自己的苦惱分享在粉絲群內後,有小夥伴提議何不試試它?
一線馭眾塞!對於隨身升級線材並不太懂行的我還是第一次接觸到如此「貼心」且售價親民的配件,一部叫做ConX的可替換插針。只要是支援ConX接頭規格的線材,使用者就可以按需給這條線擰上2-PIN、MMCX、A2DC及P-EAR中的任意一對插針來配合自己對應的耳機或耳塞。一線馭眾塞的時代來啦!考慮到這個ConX只要339塊,這這……四捨五入就是不要錢的節奏。
為了驗證這部插針是否靠譜,我白嫖來了朋友的Cleo純銀升級線(以前試過搭配老鐵的塞子,印象較好)、LeonII銀鍍鈀升級線及ConX,兩三週的試用下來初步感覺效果是超預期的。前面擔心的接觸不佳、連線處轉動不順暢、質量做工不達標等問題均沒有出現,ConX實物還是比較精緻的。
其中,我使用最多的搭配就是Cleo純銀線+ConX+CM2000Ti的組合,當然不止是搭配這隻老鐵的熱門平頭塞,我還把手中比較常用的大部分耳塞試了個遍。下面就透過大幾千字與大家認真分享下我為什麼會更偏愛Cleo而不是價格更貴、口碑也更好的LeonII,以及Cleo+ConX搭配眾耳塞的實際聽感。
選線,不喜「中性」首先要搭配ConX必須選用支援ConX接頭的線材,目前我手中的Effect Audio Cleo與LeonII都是支援的,前者是純銀線基而後者為銀鍍鈀材質,售價分別是5000多與小7000元,這已經是九段可以接受的耳塞升級線售價的上限了,再貴的實在消費不起。當然,聽朋友介紹其他EA線材比如Horus系列也是支援ConX的,但並不是說只有EA家的線材才能支援ConX,其實不管你手中的線材是誰家的,只要符合改造要求都可以發給EA做升級,費用大約是不到500元的樣子,其中包括339的ConX費用以及100多塊錢的工錢,然後就可以得到一條駕馭任意耳塞的耳機升級線了,我個人覺得價效比還是蠻高的。
說回線材的選擇,從我個人對於Cleo與LeonII兩條升級線的試聽來講,後者的性格要更加「中性」一點,如果對自己想要的聲音沒有一個足夠的把握時選擇LeonII無疑出錯的機率會更低,除了一些聲音特別清麗且素質極高的塞子我個人覺得不太適合外,大部分耳塞搭配這條線都不會出惡聲,當然哪一款聲音最好我也不是特別確認,僅僅從我手中的幾款耳塞來講飛朵Artemis與Softears Turii都是好聽的。
但最終我留下的卻是Cleo純銀線基這條,原因其實非常簡單,這條銀線有三個特點我個人非常喜歡。第一是線基質量非常不錯,從聽感上可以確認這一點。不夠優秀的純銀線基是稍偏中上走向的,甚至有些較差的型別會讓聲音變薄、發毛、發刺。但純度、工藝過關的大部分純銀線的風格是偏中下的,只是與傳統的銅線相比會線上條感方面更加突出,反映到聽感上就是音樂性的更加完善。第二是銀線對於結像會有一些「收緊」作用,同時又不會太多的干擾低頻量感與質感。對於低頻量感欠奉同時整體聲音不夠緊實的塞子會非常受用。第三就是純銀線大多都有一些染色,因為這個特性大部分線材品牌也會把自家的銀線附上一些自己的「想法」,這條Cleo無疑就是這樣的一條升級線,它會給塞子賦予一些空靈的聽感,並不是特別牽強的拉伸空間感來獲得,而是在原本的框架下來進行修飾。類似在神殿裡開啟更多的天窗,讓一束束陽光射進暗堂,但這種光線不會過強,只會讓你在聆聽音樂的時候感受到絲絲敞亮,對於一些純動圈塞子聽感特別契合。
以耳為本,實聽才準下面我就以Cleo+ConX搭配手中各類耳塞來聊聊自己的實際聽感和使用感受,前端選擇了海貝R8+凱音C9、山靈M30、Astell&Kern SA700三套風格、售價、定位相差較大的組合,其中SA700需要搭配4.4轉2.5+3.5轉接頭使用。
鐵三角CM2000Ti:這條塞子是非常吃推力的,原線下如果推動能力不夠,即使是配合海綿套使用中低頻也會量感缺失且動態崩塌。海貝R8+凱音C9的搭配對於CM2000Ti的驅動會是最合適的,此時的C9需要工作在電晶體A類模式下,如果工作在電子管模式下則聲音會非常糊,糊到姥姥都不認識的那種。拔下原線換上Cleo+ConX,CM2000Ti的中低頻厚度有所增加,低頻量感並未感覺有多麼大的提升但動態有顯著增強。雖然在C9電子管模式下依然糊,但結像起碼輪廓有了,而且適度開開腦放後這種搭配還很HuFi,是好聽的走向。轉回到電晶體A類模式,動態一下子就上來了,當然恢復的還有非常棒的細節辨識能力和空間重塑感。這套組合是可以跟一些中價位頭戴式耳機比聲音自然度和活生感的,注意我再說一遍是聲音自然度和活生感,不是聲場,耳塞永遠還是耳塞。
飛朵Artemis:原線下的12345就有著非常優秀的聽感,我並沒有絲毫給它更換線材的衝動,這次搭配完全屬於測試需要。但要承認的是,Cleo+ConX插上12345後並沒有改變塞子的原有音色,或是改變不足以讓我的木耳能夠感知。但在聽感上是有可聞差別的,第一是中低頻的厚度感有提升,第二是結像明顯有更加「緊實」的感覺,第三就是會感覺12345的音樂性有加強,通俗點說就是感覺聲音好像更HiFi了,更好聽了,更流暢了,當然這裡不排除有腦放開啟很愉快的原因,相比前兩點的差別算是錦上添花吧。
Softears Turii:我不喜歡Turii的原線,但我說不上來為什麼不喜歡,可能跟黑黑的配色有關,也可能是聽起來不夠「帶勁兒」。這個感覺我曾經跟廠家反應過,被告知有升級線可選,但一等就是…….不說也罷。白嫖到新升級線後我第一次測試就是用的Turii這條塞子,一首歌下來我就感覺原線是可以扔掉了。原線下的Turii其實有一點點「楞」的感覺的,雖然對於這個價位的單動圈耳塞來說,這條塞子完全可以被稱為「活生」的,但它總是有時讓人覺得有點用力過猛有時又有點欠奉的感覺,以前還以為就是塞子的調音問題或者是這枚單元的天限所致,現在來看完全是被原線給拖累了。Cleo+ConX搭配Turii要比LeonII更讓我興奮,銀線的特殊「染色」讓這套組合在SA700的驅動下就可以獲得很舒適的聽感,動態合格的前提下給到了很自然的音色和有光澤的高頻與極高頻表現,這一點在原線下幾乎很難找到。這是九段非常推薦的一套組合,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一試。
Softears RS10:這是一條被稱為「尺子」的耳塞,「好聽」的搭配很難搭,但你又不能說這塞子不好聽。與Turii不同,雖然RS10的原線真不「高階」,但我依然覺得比Turii的原線更有價效比,或者是更適合原塞,至少不會拖後腿。同時RS10搭配LeonII我個人覺得聲音不太好,聽感有些衝也有些過細了。搭配Cleo+ConX則明顯厚實了起來,能讓RS10稍稍變厚還是蠻讓人驚喜的,而且這一下子就讓RS10的聽感「有血有肉」了,聽感上了個大臺階。來回試了幾個前端,M30上無疑表現最佳,素質依然強勁,聽個李斯特的鋼琴奏鳴曲也好,或是海爺演奏的勃拉姆斯小提琴、中提琴協奏曲,甚至聽個王麗婷的《Close to You》都變得合適了。在以前這副耳塞多數情況下更適合聆聽一些「色澤」不太追求,對「細部」有更多探究的作品。一套線材能給到它這麼大的變化讓人著實有些興奮,也從實際測試中讓聽者瞭解到耳塞線材對於耳塞聲音的重大影響。
達音科Zen:這是最近市面上非常火熱的塞子,也是一部優秀的動圈作品。雖然達音科也是一家「配件」大廠,尤其是線上材方面建樹頗多。但換上Cleo+ConX後的Zen依然在聲音細部有所改變,很難說這種改變是好還是壞,畢竟每個人的聽感都是非常主觀的。所以九段也更多的會在改變上做出明確的介紹,而不會判斷這種改變到底是否好聽。升級線給Zen帶來的最大改變還是「緊實」了結像,提升了中高頻的「色澤」,反而在中低頻的量感和動態方面並沒有明顯的區別,我個人感覺應該是跟Zen本身的低頻動態表現已經非常優秀,受線材的影響較低的原因。同時,在這套升級線材的加持下,Zen還有一個明顯的改變讓九段印象非常深刻,那就是極高頻的空氣感似乎更容易察覺了一些,雖然改變並不是特別容易感知的型別,但稍微多一點試聽後就能瞭解,更換回原線後就會差一點的感覺。要知道Zen在原線下的極高頻部分做的應該是單動圈耳塞中非常棒的了,這一點有些畫龍點睛的意思,一下子把這副耳塞的檔次給推到了更高一檔。
Astell&Kern T8ie2:時隔多年,九段又一次聆聽這副當年的「心頭好」,只是最近兩年真是冷落了「她」多時了。如果沒有新耳塞線到手,九段已經很久沒有興致去臨幸這副老「美人」了,因為不管是從聽感還是素質,現在都有太多更佳的選擇,這副老塞子著實讓人提不起興致。搭配Cleo+ConX後的T8ie2並沒有前面幾副塞子的改變那麼大,中低頻的厚度略有提升,極高頻的通透感似乎也有變化,但後者改變我並不是特別確認,需要開一絲絲腦放。其他方面沒有特別明顯的聽感差異,至於基礎素質、聲場及結像等細部都沒有特別大的改變,所以我個人對這套搭配是比較「失望」的,當然並不是指這種風格下的T8ie2不好聽,只是改變沒有預期那麼大而已。
多隻香爐多隻鬼?以及關於ConX的一些總結在HiFi喇叭系統圈有一句老話:「多隻香爐多隻鬼」。通俗講就是說系統搭建應遵循儘量簡化的思路,能不用的配件不用,能不多連的線材不接等等。因為部件越多不可控的因素也就越多,當系統簡化到只有兩三部機器,兩三條線材的時候,透過簡單的搭配替換就能找到自己的最佳聽感,但如果中間有一堆連線裝置,你可能就很難發現問題所在了。那在隨身HiFi系統是不是也存在這個問題呢?在九段發出ConX使用感受的帖子下就有小夥伴質疑到這種給線材尾部增加螺旋擰緊的部件會不會讓聲音產生劣化,對音質產生影響?首先,我個人僅從極為薄弱的物理知識出發有限的認同這種觀點,或許真的與焊接有一些差別在電流傳輸上。但是考慮到耳塞線材的傳輸電流水平以及兩種連線方式的接觸面積和接觸壓力差,這種極為細小的差距反映到聽感上能否被察覺我個人是持否定態度的。
從幾周的蹭聽感受來講,ConX非常穩定,沒有出現哪怕一次連線耳塞後偏音、斷音或是可察覺的聲音區別,唯一的問題就是Cleo在插針一端是繞耳設計的,旋入ConX插針後體積稍大,在插入我的AP2000Ti頭戴式大耳機的時候,並不能愉快地做「插入」動作,無法正常使用,這一點如果有可能還是希望廠家可以研究最佳化下,以方便使用者利用ConX來連線頭戴式大耳機使用。總體來說,九段個人還是非常推薦ConX這套插針小配件的,主要是以價格來衡量的話它真的非常實用又不是太昂貴,可謂讓隨身HiFi行業第一次出現了價效比的假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