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數碼>

眾所周知,海思是華為旗下的一家晶片設計公司,它的能力在以往的晶片設計工作中就有所展現,尤其是其設計的麒麟系列晶片,更是為海思在全球晶片設計領域打響了名號。

但是受到美國技術的限制,2020年9月之後華為海思所設計的晶片,就不能再繼續進行生產了。與此同時,海思自身的晶片設計能力,也受到了極大的限制。

要知道,在以往的晶片設計過程中,海思使用的輔助設計軟體都是美國企業提供的。但是在這種情況下,華為海思並沒有放棄研發,根據統計資料顯示,海思研發投入佔據了其總營收的21%,位居全球研發支出排名的第9位,依然保持著高水平的投入。

早在華為受限初期,餘承東就曾表示過,華為不會放棄海思。如今看來,華為做到了,近期華為在晶片上又傳出了新的進展,足以證明華為海思的研發工作依舊在繼續。根據訊息稱,華為海思的晶片已經有了新進展,新一代的基帶晶片已經實現了流片。

可能很多朋友對於晶片的流片不太瞭解,流片就是我們常說的風險試產。晶片設計出來之後,經過後模擬環節,就可以將設計檔案送往相關的工廠,進行掩膜版的製作,之後就是進行流片。

流片,我們可以簡單地認為是先製作幾顆,甚至幾十顆的晶片樣品來進行效能的驗證。如果驗證合格,下個步驟就是進入規模化量產的環節。

在這個過程中值得注意的是,流片的費用比晶片規模化生產的費用要高得多,基本上在十幾萬到上百萬不等。如果流片失敗,不僅意味著高成本的流失,還將意味著晶片不能順利進入量產環節。

所以流片這個環節,對於晶片設計企業來說是十分重要的。此次華為海思晶片的流片成功,預示著其下一步就要進入規模化量產環節了,這絕對是一個振奮人心的好訊息。

訊息稱,華為這次完成流片的晶片是基帶晶片,海思將該系列晶片命名為巴龍。這款巴龍系列晶片,以往釋出的都收穫了不俗的表現,和美國晶片設計巨頭高通的基帶晶片相比,在實際執行中也略勝一籌。

但是一直以來華為的基帶晶片,並沒有在全球佔據較大的市場份額,在2018年,其僅佔到7%的市場,這主要是因為至今為止基帶晶片採用的銷售模式造成的。

基帶晶片可以分為外掛基帶晶片和整合基帶晶片。目前在世界範圍內,高通等主要的基帶晶片企業生產的,幾乎都屬於外掛基帶,可以搭載大多數CUP晶片使用。而華為則不同,習慣用封裝的方式將其基帶晶片與自研CPU整合到一起。

再加上,晶片的採購商用哪家的CPU晶片,一般就會採用哪家的基帶晶片,高通的CPU晶片供應量大,自然其基帶市場佔比就高。而華為的麒麟晶片是不對外供應的,在這種情況下,外界的廠商想用華為基帶的可能性就會大大減小。

即使是華為的基帶晶片效能略高於美國高通,但是廠商們最終還是會選擇高通的基帶晶片。不過這次華為新一代基帶晶片的流片完成,還是展現出了華為的通訊實力,儘管華為海思目前依舊面臨著很多問題。

作為一家成立於1991年,至今已經發展了30年之久的晶片設計企業,海思的實力已經不需要質疑了。但是處於晶片上游的輔助設計軟體EDA軟體,目前仍然受制於三家美國企業。國內的EDA軟體生產商,雖然也能在部分環節做到全球領先水平,但是整體競爭力和美國三家企業相比仍然存在差距。

不過如今海思新一代的基帶晶片已經設計完成,就證明海思已經在這方面有了較為穩妥的解決辦法。但是海斯還面臨著晶片生產的問題。目前晶片流片完成,下一步就是進入生產環節,那由誰進行代工,就成為擺在海思面前最迫切的問題。

我們都知道,在2020年,美國對涉及到本國技術的企業加以限制之後,華為和多家企業已經停止了合作,其中就包括代工廠商臺積電。但是在這方面,目前還沒有傳出進一步的訊息,這就意味著華為的晶片不能交由臺積電進行生產,那國內的企業有沒有可能為華為代工呢?

目前國內製程工藝水平最高的企業就是中芯國際,但是中芯國際目前僅能完成14奈米晶片的量產。不過中芯國際最近也傳出了7奈米晶片即將進入風險試產的訊息,這就意味著國產的7奈米晶片也要即將問世了。雖然不能和目前最先進的5奈米晶片相媲美,但是還是可以暫時解決華為的部分晶片生產問題。

如今我們也只有靜候中芯國際的佳音了,相信即使晶片不能完成生產,華為海思也不會放棄研發,這樣在國產晶片實現更高先進製程的時候,華為就能第一時間進行生產了。

7
最新評論
  • 雙11 神舟放大招,11代i7筆電直降1100?
  • 2021選手機先看螢幕,這6款個個頂級水平,畫面黨安心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