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數碼>

前些日子Laser寫了諾基亞,今天來寫寫它的老對手摩托羅拉

如果時間放到幾個月以前,Laser恐怕並不會想到要寫摩托羅拉,因為它在國內市場的存在感實在是較低,在售的產品也非常少,若是要寫只能寫成流水賬式的回憶錄,紀念紀念這家創造了世界上第一臺手機的巨頭。但1月26日,摩托羅拉釋出了Moto edge s,這款1999元的驍龍870手機迅速點燃了數碼圈的熱情。1999,這個數字確實很久沒有被那樣的關注過,市場上幾款價效比旗艦芯機型的起售價都超過了2000元。但Laser對這款產品推出的目的略有些疑惑,或者說,Laser不太明白摩托羅拉品牌在整個聯想智慧手機業務中是什麼定位。

本文分為三節,前兩節介紹一下摩托羅拉手機業務幾十年來的發展歷程,第三節由moto edge s這款產品出發,談談Laser對聯想-摩托羅拉這一體系目前的想法。

01 舊日輝煌:行動電話的先行者

摩托羅拉在智慧手機時代前的歷史,大致可以按照手機網路制式的演變來劃分。在模擬訊號(1G)時代,坐擁頂尖技術的摩托羅拉是市場上毫無疑問的王者;而進入數字訊號(2G)時代,摩托羅拉的命運則跌宕起伏,有過慘淡,亦有過輝煌。

1G時代:絕對王者

說摩托羅拉在1G時代是絕對王者,要從兩個方面說起:一是領先的技術,二是優秀的商業表現。技術上Laser並不懂,只列兩個關鍵的時間節點:1973年,世界上第一款手機——DynaTAC,由摩托羅拉的Martin Cooper發明,並於4月3日撥通了第一通電話;1983年4月,摩托羅拉DynaTAC 8000X釋出,是世界上第一款商用的手機。它重約910克,通話時間為半小時,售價3995美元。說型號讀者也許毫無感知,但說到它的外號“大哥大”,相信很多讀者會感到十分親切。

Martin Cooper

最先發明,最先商用,在強大技術的支撐下,摩托羅拉無疑佔盡了先機。能做到比同類產品更好的通話品質,這是當時手機之間比拼的核心要素。毫無疑問的,摩托羅拉成為了當時手機市場的領頭羊。1994年,摩托羅拉在全球的市場份額高達32.5%,遠遠甩開競爭對手諾基亞;1995年,摩托羅拉在中國市場的市佔率甚至高達60%。

這樣的局面看上去很美好:利用強大的技術打造出優秀的產品,產品熱銷獲得豐厚的利潤,利潤又可以用來研發,以保持技術的領先。很完美的迴圈,不是嗎?

2G時代:幾度沉浮

可惜前面所說的迴圈並不一定能一直完美的執行下去。在1G轉2G的時代,摩托羅拉沒有精準地抓住爆發的2G市場,仍然希望儘可能最大程度地挖掘1G手機的餘量,這為競爭對手創造了機會。當各式各樣輕便小巧的2G手機上市時,摩托羅拉的“板磚機”自然失去了優勢。到了2000年,諾基亞的市場份額已經大幅超過摩托羅拉。疊加美國科技泡沫破裂,摩托羅拉似乎走入了困境。好在作為一個大品牌,只要有優秀的產品,市場基本上會買單。2004年,被譽為一代經典的摩托羅拉RAZR V3上市。13.9mm的超薄翻蓋機身,雖然現在看來屬於“超厚”,但與當時接近20mm的直板機相比,稱得上是顛覆性的變化。除此以外,精良的鋁合金機身,鐳射精雕鍵盤,這些設計都使得這款手機顯得更酷,正如該系列的中文名“刀鋒”一樣。

摩托羅拉RAZR V3

RAZR系列機型讓摩托羅拉在市場上重燃生機,經典的RAZR V3銷量高達1.3億部,2006年的市場份額一度超過23%,甚至有分析師樂觀地預計其市場份額不日會超過諾基亞。然而,RAZR的火爆並不能掩蓋公司的問題。過於依賴RAZR這一IP,不斷降低RAZR手機的售價,固然能為RAZR系列帶來好看的銷量,但對品牌本身是一種傷害,也打擊了公司的盈利水平。更重要的是,面對手機行業重大變革即將發生的局面,摩托羅拉沒有在軟體功能上狠下功夫,RAZR系列在功能豐富性上完全沒有優勢。這為公司後續的衰退埋下了禍根。

02 命運輾轉:不溫不火的這些年

2007年1月9日,第一代iPhone釋出,智慧手機時代來臨了。那些在功能手機時代呼風喚雨、叱吒風雲的手機巨頭們,大多漸漸地失去了昔日的光彩,比如諾基亞、黑莓;似乎只有三星抓住Android崛起的大勢,基於自身強勁的供應鏈優勢塑造了輝煌的戰績。摩托羅拉很遺憾地屬於前者的行列。

自救行動

2007年,摩托羅拉的市場份額瘋狂跳水,並陷入了虧損的境地,甚至已經在考慮分拆或出售手機部門的選項。當然,最優先的選擇仍是自救。當時,諾基亞仍維持著相當大的市場份額,因此可以固守Symbian一段時間;但摩托羅拉已沒有這樣的底氣,所以決定全面轉向Android。

2009年9月,摩托羅拉釋出了旗下第一款安卓手機摩托羅拉CLIQ。這款手機採用了側滑全鍵盤設計,外觀上還是比較有特色的。至於配置,高通驍龍單核處理器、320×480解析度、Android 1.5作業系統這些放到現在肯定是古董配置,噹噹時確實算是主流。

之後,摩托羅拉釋出了多款Android手機,最有名的自然是Droid系列。Droid,Droid 2,Droid X,這些產品都提供方正硬朗的外觀和強勁的硬體配置。Droid系列挽回了摩托羅拉的頹勢,成為了暢銷機型,公司甚至在2010年第三季度實現了盈利。

摩托羅拉Droid 2

但是,雖然銷量與市場份額回暖,但手機業務的壓力仍然巨大,三星、蘋果、HTC,個個都是強勁的競爭對手。2011年,公司再度陷入虧損。公司未來要如何維持競爭力,仍待於管理層做出決定。

分拆與谷歌的收購

早在2008年,公司管理層就已經決定要將公司分拆,並最終於2011年將公司分拆成了摩托羅拉移動和摩托羅拉解決方案兩家公司,分別面向消費者業務與政企業務。 2011年8月,谷歌宣佈作價125億美元收購摩托羅拉移動。這一收購案的動機與專利有關,當時微軟與蘋果均與Android生態內的廠商或谷歌發生專利糾紛。Laser查看了當時的新聞報道,各方態度褒貶不一。不過有一點可以確定的是,儘管谷歌承諾摩托羅拉移動的業務會獨立運營,摩托羅拉系高管的離開與大幅裁員還是表明了摩托羅拉的命運已經不再掌控於自己手中

Moto X

在谷歌期間,摩托羅拉推出的較有影響力的產品是Moto X(上圖)和Moto G,前者配置更高(驍龍S4 Pro),後者則以高性價比著稱。兩款手機其實沒有體現出太多特色,因此並沒能讓摩托羅拉的手機業務有更多的起色,仍處於虧損狀態。

聯想收購

距谷歌收購僅短短兩年多,2014年1月底,聯想宣佈作價29億美元收購摩托羅拉移動。前面已經提到,摩托羅拉在谷歌期間釋出的產品並沒能獲得足夠的起色。對於谷歌來說,專利已經到手,虧損的硬體業務不如拋售,以安撫其他Android廠商。這聽起來很像一個渣男的故事,但從商業利益來考慮,谷歌此時的做法沒有什麼問題。而當時的聯想,進入了全球手機廠商Top5行列,但集中在中國市場,需要在海外進行擴充套件,因此看中了摩托羅拉的影響力。不過,需要打一個問號的是,這筆收購案真的值29億美元嗎?雖然29億美元相比於125億美元可謂是骨折再骨折,算是“賤賣”,但當時摩托羅拉的處境非常糟糕,連美國市場的銷量都比不過同處頹勢的諾基亞。可以說,聯想獲得的,基本上就是一個摩托羅拉品牌而已。

經營數年後,現在的結果已然明朗。除了收購之後短期的因銷量疊加帶來的市場份額提升外,之後數年,不僅摩托羅拉業務沒有做起來,連聯想本身的手機業務都陷入了泥潭。近幾年來,整個聯想手機產品線給我的感覺就是兩個字:混亂。聯想、樂檬、ZUK、Moto,看得讓人眼花繚亂,卻又沒真正打響品牌。當年ZUK做高性價比+ZUI好不容易積攢了一批粉絲,Laser上大學前甚至還很想買一臺ZUK Z2 Pro,結果最終還是黯然退場。

單單從摩托羅拉產品線本身來說,這些年來最高調的產品應該是Moto Z系列。當年釋出時其實確實驚豔了一把,極致纖薄,2K螢幕,高通驍龍820處理器,支援模組化擴充套件,這在智慧手機市場算是新鮮玩意,雖然銷量註定不會非常好看,但至少辨識度有了;後續的Z2、Z3也都還採用這一套旗艦配置+模組化的玩法。Z3在驍龍845機型已經大量出貨的情況下還使用驍龍835,但勉強還算旗艦處理器。結果到了Moto Z4,直接變成了驍龍675,成為了一款中端機型。前幾代產品積累起來的高階定位被這麼一款機型莫名其妙地打破了,實在是可惜。

Moto Z

03 尋求破局:Moto edge s能成為拯救者嗎?

大概聯想也明白在中國市場殘酷的競爭之下,自家的產品很難有立足之地,因此手機業務的重心放在了海外,進入了5G時代後,推出了Moto edge等產品,加上中低端機型賣得不錯,在部分地區的份額有一定回升。但是,如果不能在中國市場有所斬獲,整個局面仍然很難開啟。聯想目前在中國市場有三條手機產品線:摩托羅拉、樂檬與拯救者。其中,就目前釋出的手機來看,樂檬走的是低端入門機路線,有受眾,但大部分廠商的主力產品不在這個價位段;拯救者走的是電競手機路線,即便做得再極致,市場容量也不會很大。

在Moto Z系列折戟之後,近兩年摩托羅拉在中國市場唯一有些聲量的產品是razr摺疊屏手機。當時,其上下翻折的設計有別於華為Mate X與三星Galaxy Fold,給大家耳目一新的感覺,同時其設計上覆刻razr系列的設計語言,也帶來了情懷上的加成。可惜,其第一代僅搭載驍龍710處理器,第二代也只搭載驍龍765G,不似其他廠商在摺疊屏手機上搭載旗艦處理器,而國行售價12499元起也註定了它只會存在於小眾市場。

Moto razr 5G

直到今年1月,摩托羅拉突然往手機市場上扔下了edge s這顆震撼彈。如本文開頭所說,不用看其他引數,單單1999元的驍龍870就已經能讓玩家們喊出一片真香之聲

Moto edge s主要引數

Laser脫離價格簡單點評一下這款手機。外觀上,塑膠機身見仁見智,主要槽點在於厚重、邊框尤其是下巴寬度控制不佳,Laser個人主觀上看槽點還有比華為系祖傳藥丸更醜的雙挖孔。螢幕上90Hz FHD+ LCD屬於普通夠用水準。效能上,驍龍870+LPDDR5+UFS3.1妥妥的旗艦配置,由於驍龍888未達預期,870是個極佳的選擇。電力上,5000mAh電池屬於同級頂尖水準,但20W充電略顯寒酸。相機上,主攝64MP的ov64b,有超廣角,有一個湊數攝像頭,有tof,不出彩,但夠用。至於其他方面,支援nfc,有極其先進的3.5mm耳機孔,有摩托麗音,有多屏協同,這些都是小亮點。總體來說,這款機型的超配點在於效能與電池,縮配點在於外觀質感與快充,其他配置屬於平庸水準。從效能/價格比的角度來看,1999元的售價確實不錯。

講完了引數,來談談Laser更關心的定位問題。顯然,moto edge s的定位是中端價效比機型。但moto唯一在售的其他產品是前面提到的RAZR 5G。顯然,這兩者的產品調性相去甚遠。那麼,聯想在摩托羅拉產品線下塞入這兩種取向完全不同的產品用意何在?這是Laser比較疑惑的地方。對於四大手機廠商來說,對於這些截然不同定位的產品,其實處理的方法都如出一轍:主品牌一般走品牌力路線,產品溢價空間更大,會有特別強的高階旗艦來拉高品牌力;子品牌一般走價效比路線,主打價效比產品。即便二者有交叉之處,但一般不會突破品牌調性太多,即主品牌的價效比機型不會走極致價效比路線,子品牌的旗艦也不會超越主品牌旗艦的定位。這樣的策略已經被證明是有效的,我們可以逐一來分析。

(原來的)華為系以華為品牌作為旗艦,透過Mate/P系列樹立高階形象,會在集團中首發最好的影像技術或旗艦處理器,旗下的Nova、暢享等系列則藉助品牌獲得一定的溢價;榮耀品牌則更為親民,提供以更便宜的價格使用麒麟旗艦處理器的機型,並用榮耀9X、榮耀30S這樣的中端機型來首發類似於麒麟810/820這樣的中高階處理器。

OPPO系以OPPO品牌作為旗艦,有Find系列旗艦、Reno系列中高階機型,透過閃充、設計、影像等元素提高產品力,使得面向線下的A系列機型獲得一定溢價;而Realme品牌則面向極致價效比人群,將擁有閃充、高素質螢幕、旗艦處理器等感知較強的元素的手機以較低的價格上市。

VIVO系以VIVO品牌作為旗艦,透過APEX系列概念機秀技術,NEX系列旗艦機則使用這些技術中的一部分,X系列作為中高階機型擁有精良的設計,這些產品支援面向線下的Y系列獲得更高的溢價;而iQOO品牌則更強調效能表現,效能/價格比更高,尤其是iQOO Neo系列。

小米系從小米10開始以小米品牌作為旗艦,透過極致堆料大幅提升了產品的定位,除了旗艦處理器外,還用上了旗艦影像系統、曲面屏設計元素等,使得整個小米品牌下機器的均價大幅提升;而紅米則接管了2000元甚至是3000元以下的價格區間,做極致價效比,在核心引數上堆料,在一些目標人群感知不太強的地方做一些簡配。

四大廠商的品牌矩陣

瞭解了四大廠商的做法,再來看聯想對摩托羅拉產品線的安排,Laser感覺沒法給品牌塑造出一個合適的調性。摩托羅拉雖然沒落,但還有一定情懷價值在,可能還有一定的技術在,稱作標題中的“舊時王謝堂前燕”應該是合適的。這種情況使得摩托羅拉產品線定位在中高階也許更加合理。如果說摩托羅拉只是想用edge這個系列來走極致價效比路線,但摩托羅拉在海外發布的edge系列使用的是瀑布屏,走的是中高階路線,所以這種說法也不太合適。也許,聯想系的極致價效比機型可以交給樂檬,或者復活ZUK品牌;摩托羅拉透過edge與RAZR系列主打中高階機型,輔助以摩托羅拉麗音這些經典技術,引入業界最新技術;拯救者則維持其原來的定位不變。

說了這麼多,其實都是Laser個人非常主觀且業餘的看法,所以僅僅是提出來供讀者一讀,廠商的產品規劃人員顯然比Laser這種業餘人士強到不知道哪裡去了。另外,由於摩托羅拉目前的產品還太少,沒法看出其完整的規劃,所以也只能依據現有的情況進行分析。

結語

蒐集了許多資料,寫下了這些文字後,Laser心裡其實頗有些感慨。無論是諾基亞、摩托羅拉、黑莓,還是“中華酷聯”中除華為以外的三家,它們曾經都是手機市場響噹噹的名字,現如今卻都在這個曾經得意的市場上失意。大家都說現在的手機市場競爭極其殘酷,Laser覺得,其實什麼時候競爭都是激烈的,躺在功勞簿上吃老本的行為被淘汰的速度遠比想象中快。另外,市場或技術發生變革的節點最容易產生新玩家、淘汰舊玩家,只要有一步走錯,甚至只是走得慢了,都有可能成為被淘汰的那個。

moto edge s

9
  • 雙11 神舟放大招,11代i7筆電直降1100?
  • 中端機價格旗艦級效能,安兔兔高性價比榜公佈,摩托羅拉好評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