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數碼>

玩HiFi的朋友可能知道,山靈最近更新了兩個新產品,一款是 UA2 便攜解碼耳放,是真的新,我原本只是單純想當個轉接頭用,順帶改善下手機的音質,用著用著有點上頭,為了追求一些更極致的體驗效果,給自己打造一套便攜和專業兩不誤的「全場景 HiFi 體驗系統」。

沒錯,這就是接下來要說的第二款產品,山靈M6(21),從名字和外觀也看得出來,就是復刻了3年前的那款M6,最大區別就是換了個晶片。好了言歸正傳,算了算時間,我這套「全場景 HiFi 系統」,體驗了也有一個月了,所以就想趁著今天,跟大家好好交流一下我這段時間的使用感受。

【 UA2 便攜解碼耳放】

我們先來聊一下這個小傢伙。

對播放器有了解的朋友們應該知道,播放器內的諸多晶片,是決定一款播放器音質表現的關鍵。首先這款 UA2 DAC晶片採用的是 ES9038Q2M,16年在 vivo Xplay6 手機上首發,信噪比達到了121dB,這個數值越高,混在聲音訊號裡的噪聲就越小,所以這個數值越高越好。

獨立耳放晶片採用的是RT6863,單端輸出功率有 125mW@32Ω,平衡輸出功率有 195mW@32Ω。

另外,UA2 還採用了低噪音大電流的 LDO 電源晶片,這一套組合拳下來,才有了它宣傳語上的「幾乎零底噪」。經過一段時間的體驗,我也確實感受到了它不俗的底噪控制能力。不過 UA2 給我最明顯的感受,是它體現在多方面的極高可玩性。

首先是音質方面,UA2支援高低兩種增益模式,出廠預設開啟高增益,透過官方的Eddict Player App連線手機,可以調整增益模式,同時也能調整它的數字濾波器、聲道平衡等。

入耳之後,在相同音量下,低增益人聲要更突出一點,高增益在加強人聲的同時,樂器的低頻部分也被加強了,這時會有聲音揉雜在一起的感覺,層次感反而降低了,給我的聽感不太好,或者說是聲音有點不乾淨,我個人更傾向於低增益模式,如果你也買了它,最好連線手機比較一下高低增益的區別,看看自己的耳朵更喜歡哪種風格。

第二個高可玩性是它的相容性方面。UA2 這一次採用了換線設計,允許搭配其他材質和介面線材使用。本身標配的是一根Type-C介面的高純無氧銅線,以及一個USB的轉換頭。輸出介面也從單端變成了單端和2.5mm平衡端。

而這也是打造這一套「全場景 HiFi 體驗系統」的關鍵。雖然我有更專業的 M6 21版 ,但它厚重的體積,讓已經是雙機黨的我,沒有一丁點帶它出門的慾望,更多情況還是會抓起這顆 UA2 出門。

因為高相容性,也讓我不再只是用它聽音樂。每天到公司之後我會把它直接接上 Mac,除了聽歌,看影片的體驗也有提升,相比自帶的耳機介面,影片中的人聲會更加立體一點,中頻的細節明顯要多。

而且 UA2 這一次還同時支援 UAC1.0 和 UAC2.0 ,免驅動就能直連 Mac和手機,並且新增了 Switch 模式。撿起我吃灰好久的 Switch,連線上 UA2 後才知道,原來在海拉爾大陸上飄蕩的聲音,其實能更好聽,卡西瓦彈奏的手風琴曲也更溫柔。如果是喜歡音遊,或者ARPG遊戲的朋友,體驗過 UA2 之後的感觸肯定會比我更深。

【山靈M6 21版無損音樂播放器】

相比剛剛輕巧便攜的UA2 ,山靈M6 21版作為一款播放器,顯然厚重不少,當然硬體配置和機身設計也更加考究。但關於 HiFi 我一直覺得,相比昂貴的裝置或者極致的線材,一款自己聽著舒心,用著順手的裝置更能讓我心動,這也是我 M6 21版打動我的地方。

全新的山靈 M6 21版將 DAC 晶片,更換成了兩個和UA2 同款的ES9038Q2M,並進行了重新的設計和調音,具體效果等下我會介紹,在那之前,我先介紹一下這段時間它給我帶來的體驗感受。

首先是和前代相同的前後雙曲面玻璃設計。無論是靜靜地放在那裡,還是拿在手上,這個顏值放在2021年的今天依舊能打。與它搭配的磨砂金屬中框,也給 M6 的手感增加了一些層次。另外,兩側邊框中段被設計成了平面,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金屬邊框握不穩的情況。

左側邊框有三枚獨立的切換和播放暫停鍵,每顆按鍵的間距足夠寬,盲操很輕鬆,而右側的音量旋鈕則也是我比較喜歡的一點,因為它很方便,以往想要調節音量需要把裝置從桌子上拿起來,但有了這顆多維旋鈕調整音量只需要用食指滑一下。

當然它也有值得吐槽的點,首先是它的SD卡槽。因為裝置記憶體只有32G,所以我給它額外配了一張256GB的記憶體卡,但它的保護蓋實在是太難扣了,蓋子硬,開口小,指甲剪短以後基本上就打不開了。

其次是它系統方面的問題。內建系統是安卓7.0魔改的,有純音樂和安卓兩套系統,處理器是驍龍430,搭配4GB RAM,系統執行是流暢的。這個搭配對於一款播放器來說,放在兩年前也許還行,但放到現在,屬實是有點拉胯。運行當下的一些音樂App,會有明顯的操作遲鈍感,所以除了自己常用的音樂App,我不建議再給它增加負擔了,當然,它自帶的App對於HiFi使用者來說可能更適合,基本上是全格式無損音樂解碼,UI也很現代。另外,M6雖然有側滑返回的手勢操作,但觸發區域和部分音樂 App 的進度條有一些重合,幾次試聽歌曲想跳過前奏,都會觸發返回手勢,所以我試了幾次還是切換到導航欄操作了。

至於音質表現,雖然DAC晶片很關鍵,但並不是全部。經過多種技術和硬體加持調教後,M6 21版搭配我的魅族 live 塞子,開啟高增益,最終體驗還是不錯的。底噪小,人聲突出,聽流行歌曲時,伴奏中一些原本存在感不強的低音節奏鼓點,現在也能感受到鼓面受力後彈起的力量感。而絃樂器,比如吉他、小提琴等,那些因為琴絃振動而產生的泛音,聽覺上也十分清晰充沛,最後呈現的聲音細節很豐富,能量也足夠。

另外 M6 21版也緊跟時代腳步,支援全藍芽格式耳機連線。雖然正經HiFi人,沒人會用藍芽耳機聽歌,但2021年的今天,無線化才是正途,而且提供的這一選項,也能免去被線材束縛。因為我目前沒有額外的藍芽耳機,所以只是嘗試體驗了AirPods2 和AirPods Pro ,連線過程整體比較穩定,極少數情況下播放會遇到卡頓和連線不穩定造成的破音,希望這些只是目前的裝置Bug,畢竟享受音樂時遇到這種情況還是挺難受的。

【總結】

相比動輒百萬量級的手機圈,HiFi裝置的圈子一直不大,喜歡聽歌的人多,但願意花錢聽歌的人少,而心甘情願花一兩千塊,甚至花更多的錢去專門買裝置聽歌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可惜圈子小對於廠商卻是個壞訊息,所以從復刻推出的M6 21版,到全新升級的UA2,都能看到它們的目的就是儘可能的打破這個圈子,擴大使用場景的同時擴大使用者群,我覺得才是它們最重要的意義。

UA2可以讓我在任何裝置上都體驗到,幾乎不輸千元播放器的音質表現,甚至是我現在玩Switch打遊戲,沒有它反而覺得有些奇怪。而 M6 21版,也能讓透過專業的硬體,聽到我QQ音樂裡的歌單,甚至能讓我在欣賞音樂的同時看兩眼書。

26
最新評論
  • 雙11 神舟放大招,11代i7筆電直降1100?
  • 紅米K40 Pro對比小米11,這1000元差在了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