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數碼>

從目前得到的訊息來看,A14X Bionic仿生SoC將帶來極其強大的效能,讓2021款iPad Pro 在效能方面甚至有望與搭載M1晶片的新Mac比肩,絕對堪稱「史上最強」。

去年,2020款iPad Pro釋出的時候,蘋果就宣稱“你的下一臺電腦,何必是電腦”,今年又將如何定義呢?除了效能更為強大之外,2021款iPad Pro還有哪些值得關注的?

iPad Pro:除了A14X 仿生,還有啥?

除了搭載比肩桌面版M1晶片的A14X仿生SoC之外,2021款iPad Pro還有一項重要突破,其將配備一塊Mini LED顯示屏。

這是蘋果首次將Mini LED技術引入iPad產品線,能夠帶來比前代產品(2020款iPad Pro配備LCD屏)更好的素質,亮度、對比度、響應速度、模組厚度等均有改進,且壽命更長、功耗更低(約為傳統LCD屏的30%-40%)。

與2020款iPad Pro一樣,從洩露出來的訊息來看,2021款iPad Pro正面延續全面屏+Face ID的方案,只是據說邊框會更窄一些;背面則同樣採用矩形結構攝像模組的方案,其中包括1200萬畫素主攝+1000萬畫素超廣角鏡頭,以及我們都並不陌生的LiDAR鐳射雷達掃描器(LiDAR Scanner)。

除此之外,還有傳言稱2021款iPad Pro有望配備高通驍龍X55基帶,同時支援mmWave(毫米波)和Sub-6GHz 5G頻段,內建8GB以上記憶體,最高支援1TB儲存空間。

倘真如此的話,2021款iPad Pro確實強大到讓很多膝上型電腦都羨慕了。

LiDAR鐳射雷達掃描器背後的技術玄機

這不是蘋果第一次在它的產品裡引入LiDAR鐳射雷達掃描器。去年3月,2020款iPad Pro首度引入LiDAR鐳射雷達掃描器,後續又裝配到iPhone 12 Pro和iPhone 12 Pro Max上面。

說起「鐳射雷達」,對於關注地圖測繪或自動駕駛領域的朋友來說應該並不陌生,它能以接近真實的方式構建周圍的三維地圖,從而使汽車「看見」其它汽車、樹木、道路,以保障安全。

目前,市面上的「鐳射雷達」大多是基於ToF(Time of Flight,飛行時間)技術,即透過測量光從發射、到達物體表面再反射回來的總時間,結合已知的「光速」,計算即可得到被測物的距離。與結構光依靠視差關係和空間三角計算的原理不同,ToF測距依靠的是時間維度的測量,因此在器件結構上ToF模組可以設計的非常緊湊。

▲iToF與dToF的測量法示意圖

ToF現有的技術路線中又包括iToF(indirect ToF)和 dToF(direct ToF)兩種方案。

iToF方案並不直接測量飛行時間,通常做法是把發射的光波調製成一定頻率的週期性訊號,透過測量發射訊號和該訊號經過被測物反射回來到達接收端時的相位差,間接計算出光的飛行時間。

iTOF的優點是原理、整合較簡單,技術較成熟;缺點是精度偏低,隨距離下降嚴重,功耗大,易受干擾。目前,華為、OPPO、vivo等廠商普遍採用此方案。

dToF方案則透過計算光子飛行的兩段時間差來計算距離。相對iToF來,dToF的發射端通常使用納秒甚至皮秒級的短脈衝鐳射,此外dToF需要探測器在光子到達時刻立刻做出反應,因此接收端通常選擇SPAD(單光子雪崩二極體)或者APD(雪崩光電二極體)這類適合進行事件記錄的感測器。

dTOF的優點是測量精準、響應快速、低功耗以及多物體同步檢測準確。缺點是工藝較複雜,整合難度高。

蘋果的LiDAR鐳射雷達掃描器所採用的即是dTOF方案,它主要由兩部分組成:發射端和接收端。其中,垂直腔面發射鐳射器(VCSEL)作為發射端,向物體發射一束紅外光,經反射被 CMOS 影象感測器接收,光束經歷的這一段時間就是所謂的“飛行時間(TOF)”。

對於AR體驗來說,LiDAR鐳射雷達掃描器的加入可謂是至關重要。具體來說,LiDAR鐳射雷達掃描器透過測量周圍環境深度資訊,可以將3D模型精準附著於地面、牆面或者桌面等任何平面上,並分析整個攝像頭視野內的空間位置關係來動態調節模型的光照和陰影,從而讓體驗更加真實,再也不會尷尬的“穿模”了。

蘋果的AR野心和佈局之路

過去的幾年,蘋果毫不掩飾對於AR的濃厚興趣和野心,先後推出ARKit、RealityKit等開發平臺,Reality Composer、Reality Converter等創新工具,以及配備LiDAR鐳射雷達掃描器的iPad Pro、iPhone 12等硬體,大舉進軍。

不僅如此,蘋果還相繼收購了包括Metaio、Flyby Media、SMI、Vrvana、Akonia Holographics等在內的大量相關技術公司。

今年1月,蘋果官方又宣佈硬體總負責人、硬體工程高階副總裁丹·裡奇奧(Dan Riccio)將過渡到一個聚焦「新專案」的新角色。彭博社的Mark Gurman聲稱,裡奇奧的重點領域將是AR/VR裝置,這個團隊目前已經聚集了超過1000名工程師。

裡奇奧何許人也?在超過20年的蘋果職業生涯中,裡奇奧幾乎領導設計、開發、策劃了所有蘋果硬體產品:從第一代iMac、iPad到最近的5G版iPhone、M1晶片版Mac、AirPods Max。

蘋果對於AR有多重視,由此可見一斑。

即便如此,蘋果仍不急於推出AR眼鏡。按照彭博社和The Information的說法,蘋果將在2022年推出一款MR(VR)頭顯,至於AR眼鏡,大機率仍需數年等待——「蘋果爆料一哥」郭明錤在其最新預測中指出,蘋果AR眼鏡要到2025年才會釋出。

當然,道理也不難理解:對於蘋果來說,在面向大眾市場的「秘密武器」——AR眼鏡產品成熟之前(換句話說,消費級AR眼鏡確實還有一段距離),搭載LiDAR鐳射雷達掃描器的「傳統武器」——iPad和iPhone完全可以扮演好過渡角色。

不難預見,在這個長約4-5年的過渡過程中,蘋果既給自己留足了硬體研發時間,確保產品能復刻當年iPhone的成功「再再一次,改變一切」,又能持續透過App Store對開發者的影響力,不斷積累優質內容,讓直接競爭對手們望塵莫及。

兵法有云: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蘋果對此顯然是深有理解的。

自2017 年在 WWDC 上正式釋出 ARKit 之後,蘋果就已搭建起全球最大的 AR 平臺,並將 AR 技術廣泛應用於數以億計的iPhone和iPad等移動裝置上。根據七麥研究院釋出的「2019 年 AR 產品資料報告」,2017年App Store中 AR相關產品的數量達4506款,2018年進一步增至4913款。

當然,在蘋果毫不掩飾自己野心的同時,它的競爭對手們——Snapchat、Facebook、谷歌、微軟、索尼、三星等也都沒閒著。根據「牛市女皇」凱瑟琳·伍德(Catherine Wood)在「Big Ideas 2021」趨勢報告中的預測,到2030年,AR市場規模將從如今的不足10億美元飆升至1300億美元。

這,顯然是一個值得巨頭們在未來10年爭奪的萬億級大市場。

6
  • 雙11 神舟放大招,11代i7筆電直降1100?
  • 影像革命,三主攝的中興全新旗艦即將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