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數碼>

【0】前言

英特爾第11代Rocketlake架構新處理器將在3月16日釋出,並於3月30日與廣大消費者正式見面,與此同時,相匹配的H510/B560等晶片組新產品也會同期鋪開銷售。

我們在前期已經針對這一代處理器做了充分的效能及功耗測試,這邊對幾個關鍵注意事項再進行總結。

【1】新處理器i5起步,i3以下仍屬10代

第11代Rocketlake處理器僅有6核12執行緒與8核16執行緒兩種組合方案,且產品線只有i5(6核12執行緒)、i7(8核16執行緒)、i9(8核16執行緒),i9可以看做是i7的頻率提高版。

而像更入門的i3、奔騰、賽揚等都是直接在當前市售10代的基礎上拉高一點頻率,換個11代(風格)的新包裝(仍然歸為10代)接著賣,如i3-10105F就是i3-10100F的繼承人,仍可搭配H410等入門晶片組使用。

▲ 10代有10核可以選,到了11代反而僅剩8核。

並不是說英特爾不想給11代上更多核心,而是因為14nm工藝“加持”下,算上大面積控制器、新核芯顯示卡等“佔地空間”,CPU基板上真的無法塞下更多CPU核心。11代的金屬頂蓋已經是歷代最大,比10代10核i9還要大一圈,上下幾乎都快貼近PCB邊沿。

【2】新處理器對主機板有新要求

11 代既升級了架構,又對主機板提出了新的供電要求,所以當前最流行的H410/B460均無緣支援(晶片組層面+供電設計層面),但總體影響不大,H410/B460可以支援10核心的10代i9以及即將上市的新i3等,和其他能支援11代的CPU相比,並沒有什麼損失。

而如果想體驗第11代處理器在遊戲幀數方面的提升,那建議選配明確支援11代處理器的Z490或乾脆上新的500系列主機板。

【3】IPC增幅、同頻效能、核芯顯示卡提升均顯著

根據英特爾官方在今年1月份CES上提前透露的資訊顯示,11代處理器在IPC(指令效率)方面提升多達19%,而12代則可能在11代基礎上繼續大幅拉高。核芯顯示卡方面,官方PPT顯示11代的效能提升可至恐怖的50%。

根據我們前期的測試結果,新一代處理器在同頻效能方面領先當前第10代可達15%~20%,可謂提升巨大,也是SNB架構以來提升最顯著的一次。。

IPC效率提升、同頻效能大幅提高也就代表新處理器的單核效能提升顯著,這對依賴單執行緒效能的遊戲、設計程式等提升就會非常明顯。所以反向縮核至最高8核的第11代處理器在英特爾官方的定位來看就是專攻遊戲為主的“遊戲CPU”,目的也是為了和友商競爭,奪回一部分口碑市場。

測試資料顯示,i7-11700K/KF在各項效能表現上可以持平R7-5800X,而頻率更高的i9-11900K則重新奪回“超強遊戲CPU”稱號。

▲ i7-QV1K(ES)處理器的CPU-Z檢測

透過CPU-Z等檢測軟體可以看到,新架構和筆記本平臺Tiger Lake一樣,一級、二級快取的分佈均發生了改變(一級資料增大、二級快取翻倍),此外還加入了AVX512F等新浮點運算擴充套件指令集,AVX512F在拷機時可能會“迸發”出高功耗/高熱量。

【4】或許是最後一代支援DDR4記憶體的處理器

▲ 10代、11代、12代處理器背部圖片

已經開始有記憶體廠商找我們測試下一代DDR5記憶體,網路上大量資料也表明英特爾第12代Alder Lake處理器以及AMD下一代(或下下代)Zen4架構都將用上DDR5記憶體+PCI-E 5.0的配置,因此Rocketlake或許是最後一代支援DDR4記憶體的產品。

▲ 昂達B365CD3支援DDR3,可相容6/7/8/9共四代處理器

但也不是絕對,畢竟六代Skylake上市初期,市面上曾出現大量支援DDR3記憶體的H110/B150/H170主機板,後來還有支援DDR3記憶體的H310/B365等產品出現。也就是說至少到九代為止,英特爾記憶體控制器都仍然保留了對老式DDR3記憶體的支援。英特爾至少也應該為新處理器使用者著想記憶體需求的巨大改變,即使說i7、i9的消費者不差錢,都願意上DDR5,但奔騰、賽揚、i3等初階消費者或許對DDR4更依戀。

11代架構對記憶體的預設頻率支援已經達到DDR4-3200MHz,要顯著高於當前10代i5及以下產品的2666以及10代i7/i9所支援的2933。但因為記憶體超頻已經相對普及,所以預設支援頻率提高似乎只在H470、H510等無法超記憶體頻率的晶片組上體現優勢。

【5】新增PCI-E 4.0直連通道,讓消費者“多一個介面”

第11代Rocketlake處理器內部整合20條PCI-E 4.0通道,其中16條直連獨立顯示卡介面,另有4條直連M.2介面,這種設計在AMD銳龍處理器上也有應用。

PCI-E 3.0/4.0以及未來的5.0因為都是向下相容的性質(5.0的口子可以裝4.0或3.0的固態,4.0的口子也可以裝3.0的固態),所以對消費者而言無相容交替風險。這個高速M.2介面的來源和AMD平臺一樣,都是由CPU內部提供4條直連的通道,只要廠商願意在主機板上設定這個介面(B560及以上幾乎是標配),消費者相當於可以多得一個M.2介面。

▲ 部分Z490主機板上預留的PCI-E 4.0通道M.2介面(必須搭配11代處理器才能啟用)

當然咯,PCI-E 4.0最大的優勢還是連續讀寫速度實現翻倍,輕鬆超過6000MB/s,對於那些大資料傳輸依賴性較強的消費者有較強吸引,對普通消費者而言,PCI-E 3.0、SATAIII在未來3~5年仍將保持主流,且依舊夠用。

想要體驗英特爾平臺PCI-E 4.0介面的消費者,一種是購買Z490中,已經預留有PCI-E 4.0設計的款式;另一種辦法就是買新出的B560或Z590等。

【6】Xe架構新核顯助力騰訊網遊“通吃”

當前針對主流HD530/HD630/UHD630核芯顯示卡效能比較公認的說法是類似於獨立顯示卡中的GT630/GT730,該(系列)顯示核心在搭配雙通道DDR4-2666記憶體的情況下,1080P解析度下高畫質執行LOL等遊戲可以穩定60FPS+,而如果說新的Xe能有30%~50%的效能提升,那主流騰訊系遊戲基本上就可以實現通吃。

根據我們的測試,第11代整合的核芯顯示卡有UHD730、UHD750兩種型號,其中UHD730具備24個EU單元,主要與i5-11400等型號搭配,而UHD750則具備32個EU單元,與i7、i9等系列搭配。資料顯示,i7-QV1J這顆早期測試版處理器所整合的UHD750核芯顯示卡(執行頻率未知)在FireStrike測試中領先UHD630(24EU/1200MHz)約為40%+(均搭配雙通道DDR4-3300記憶體)。可以預見,UHD750未來應對大部分騰訊系遊戲應該都沒啥問題。

大型單機仍然是奢望,桌上型電腦這邊整合的Xe顯示核心雖然執行頻率相對較高,但運算單元僅24~32個,遠不如移動端IRIS Xe的64~96個。

在顯示卡大漲價的背景下,核芯顯示卡效能強大對於主流使用者而言會是極大的誘惑,但缺點是Xe架構僅集成於11代Rocketlake處理器中,而Cometlake或其Refresh產品仍然採用UHD630。

21
  • 雙11 神舟放大招,11代i7筆電直降1100?
  • 都是驍龍870處理器,小米10S和紅米K40,誰更值得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