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OPPO Find系列的十週年,Find一直是個有些“高冷”的系列,會探索做出突破性的設計,就像“find”這個單詞的含義一樣,一直在找尋新的未來方向。
近年來大家記憶比較深刻的應該是Find X,一個很有個性的升降結構設計,在那個全面屏還沒普及的年代,可以稱得上十分驚豔。
當然了,探索也是要付出代價的,Find X從實用性角度並不完善,大面積的機械機構很容易積灰,機身內部空間不足,發熱較大。而且那時候屏下指紋還沒普及呢,所以Find X並沒有指紋解鎖,只有3D人臉識別,也就是說每解鎖一下這個升降結構就要開合一次,科技感是很足啦,實用性就欠缺一些。
於是兩年後的Find X2系列,在保留了一定創新的基礎上,設計的配置都變得保守了一些。隨大流的用上了打孔屏,不過2K+120Hz可以同時開啟的螢幕,在當時確實是獨一份,算得上一個很大的亮點。
Find X2系列,尤其是Find X2 Pro,整體來說是可以做算得上安卓機皇級別的手機。2K+120Hz螢幕,65W快充,雙揚聲器+線性馬達,IP68等等,還有陶瓷和素皮材質的後蓋,美中不足是沒有無線充電。如果很在意螢幕素質,並且還需求均衡的配置和不錯的系統,那它當時是可以排在前三備選的選擇。
外觀方面雖然沒有第一代的Find X那麼驚豔,但是無論是設計還是配色,都還算舒服,看久了各種矩陣設計,還覺得挺好看的。就是當時的價格定得實在太高了,一臉完全不準備賣的樣子,Find X2 Pro只有一個版本,要6999元,銷量表現還是比較差的。我記得OPPO當時的總裁曾經說過,Find本身就沒準備走量,但是誰會不希望自己的產品多賣些呢……
那麼到了Find X3這一代,作為OPPO最高階定位的Find系列,又會做出怎樣的改變和抉擇呢?
首先說明一下,這次的標準版和Pro版,十分接近,沒有太多“精準刀法”,螢幕、快充甚至拍照都是一模一樣的。
主要區別是,標準版是驍龍870,Pro版是驍龍888;標準版的記憶體是LPDDR4x,Pro版是LPDDR5;標準版支援生活防水,Pro版支援IP68。
這應該算是近期旗艦手機裡,標準版與Pro版最接近的一個系列了,所以後面也就把兩者放一起說了,上述區別不再贅述。
先看看爭議最大的外觀部分。
正面依然是左上打孔曲面屏,相信大家都十分十分熟悉了。
就是這個後蓋的設計……大家先自行感受一下。
這個設計從曝光到現在,也有差不多一個月的時間了,不過直到現在,我還是不太適應這個設計。不戴殼,像電池鼓包,戴殼的話,可能又太像iPhone了……OPPLE
螢幕仍是一大亮點,2K+120Hz的OLED螢幕,可以同時開啟。比較特別的是採用了和三星旗艦同款的LTPO技術,簡單來說就是可以從5-120Hz區間動態調節重新整理率,比如瀏覽圖片或者網頁,靜止不動的時候可以保持較低的重新整理率,看30或者60幀影片的時候也會智慧調節等,對省電有一定幫助。不過不要期望太大,畢竟手機大部分時間還是在滑動過程,省的那部分電,在2K+120Hz的高功耗面前,還是比較有限的,總得來說續航仍然不樂觀,和小米11半斤八兩。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版本是全亮度PWM調光,不支援DC。這裡再補充一句,不同人群對於DC調光的需求程度不同,如果自己對OLED適應性比較好的話,就不用糾結這個問題了。所以這方面還是要結合自身情況,在意這方面的話建議先了解一下有關知識,不要一概而論。
拍照方面,雙主攝設計,兩顆IMX766分別作為主攝和超廣角,最大的賣點是超廣角鏡頭,採用了自由曲面鏡片,簡單來說就是可以減輕一些廣角帶來的畸變問題,Mate40 Pro+也用了同樣的技術;沒有潛望式長焦鏡頭,普通的2X長焦;60倍的顯微鏡可玩性還不錯。
這次Find X3還強調了一個概念,全鏈路色彩管理,從螢幕到拍攝,都是10bit色深統一色彩管理,能更好的保證所拍既所得,還原色彩,這點是一個很好的方向。
綜合拍照水平肯定是旗艦級別的,也很實用。就是個人感覺,以Find這種當家旗艦的定位來看,少了點創新性,Mate40 Pro就不用多說了,前一陣的vivo X60Pro+,大底主攝+微雲臺廣角也很有意思,Find X3系列就是很正常的好,少了些新意和驚喜,而且主攝的底也不夠旗艦,不如上一代的IMX689。
充電還是經典的65W有線充電,這個問題說過很多次,目前的技術來看,大容量,120W,輕薄,只能三選二。參考iQOO 7和小米10至尊版,如果上120W,要麼電池要縮水,要麼手機會十分厚重,所以目前來看,4500mAh+65W是一個比較折中合適的方案。這次全系支援30W無線充電,算是中規中矩吧。
晶片上面提到過,標準版是870,Pro是888。870就是超頻版的865,價格要便宜很多,比如大家都知道的K40。由於888的提升不如預期,所以價格低很多的870價效比很高,並且體驗也還不錯,甚至還比888省電一些。驍龍888的領先點在於,極限效能更強,高10%左右,isp提升較大,拍照速度更流暢體驗更好,還有就是集成了X60基帶。至於這部分的提升值不值500以上的差價,就見仁見智了,個人感覺現在870的價效比真的很不錯。
其他方面,機身尺寸控制的不錯,而且標準版和Pro的厚度重量都是一模一樣的,8.26mm/193g,和小米11很接近;黑藍白三個顏色是玻璃材質的,還有一款摩卡色的素皮材質;雙揚聲器+Z軸線性馬達,沒錯,全系都是Z軸馬達。
大家應該能感覺到,這次的Find X3系列,相較於之前的兩代,更加平庸了一些,看起來更想追求實用並且迎合更多普通消費者的口味。所以這次的定價,可以說是意料之外的低了……
說到這裡,可能有些小夥伴會奇怪,這個價格也不便宜啊,怎麼就低了?
這是OPPO啊,曾經一個驍龍765G,1080P+90Hz的Reno系列都要賣到3999的品牌,而且參考上代Find X2系列的定價,攝像頭閹割成IMX586的標準版要5499起,而X2 Pro直接就一個版本,6999。作為對比,這次Find X3系列明顯“良心”了不少,即使橫向對比,也還可以算得上有不錯價效比的。
總結這次的Find X3系列,相較於前面幾代來講,不夠“Find”,缺少人無我有的亮點,不夠極致。感覺定位變低了一些,更像是Reno Pro+++。十幾天後的一加9Pro,會首發IMX789主攝,定位要比IMX766高,還有哈蘇聯名之類的,感覺會更有頂級旗艦的樣子。所以猜測一下,一加現在已經算是迴歸OPPO了,今年的產品路線,或許會為了做出差異化,把一加作為最高階的定位。
相對應的,Find X3的價格要合適了很多,算是這幾代裡最有價效比的一次定價了。如果不追求極限效能,870版本的Find X3是更值得推薦的選擇,4499的起步價和小米11感覺可以競爭一下,貴500元,有LTPO的螢幕,好很多的拍照,更精緻的外觀,當然前提是可以接受這個“別緻”的設計……
(這個不同儲存的價格差,還是一貫的“大廠作風”)
購買建議:其實前面說了這麼多,都是基於對Find系列很高的期望,也是按極致旗艦的要求去評價的。如果要求不那麼苛刻,綜合來看它肯定是一款產品力十分出色的手機,頂級螢幕,很好的綜合拍攝水平,各方面的配置也都比較均衡,如果預算在4000-5000,在意螢幕素質,對拍照要求比較高,Find X3是十分值得推薦的選擇,甚至比小米11的優先順序還要高一些,畢竟小米11的大杯還沒出,標準版的拍照很普通。
Find X3系列裡,還是更推薦Find X3標準版,因為閹割很少,價格要便宜1000元,而且目前Pro版本的預售只有5999的12+256,價格就高的比較多了。當然預算較高,在意極限效能和IP68,也是可以選擇Pro版的。
最後再補充一下,比較建議買黑色和白色,這個鼓起會相對更自然一些,整體看上去美觀點。如果不是裸奔黨的話,還是要想一下它戴殼以後的樣子……
(圖源來自水印)
感覺說了這麼多,核心點還是能不能接受這個設計,雖然說現在早就不是看人用什麼手機來攀比的年代了,但是大部分人還是沒那麼瞭解手機的,隨口閒聊說句像iPhone,花四五千買的手機聽到這個可能也會有點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