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數碼>

在大資料時代,個人隱私保護越來越重要,最近有訊息爆料,在使用者開啟谷歌瀏覽器”無痕上網“模式後,谷歌開始入侵使用者的搜尋引擎並且追蹤使用習慣,谷歌因此遭到鉅額索賠。

谷歌被爆出這一醜聞後,許多使用者紛紛表示不滿,並表態希望谷歌停止用祕密收集未被授權的資訊。谷歌發言人對此向用戶解釋道:“我們明確表示,在無痕瀏覽模式下,你每一次開啟新網站,谷歌仍然可以根據瀏覽活動收集資訊。”

根據官方解釋,谷歌是通過“谷歌分析、谷歌廣告經理、其他應用、網站外掛,同時也包括使用者手機APP”來採集使用者資訊,不管使用者是否點開了由谷歌支援的廣告。換句話說,就算無痕模式也無法阻止谷歌通過其他途徑追蹤使用者的網路使用。

不過對於竊取使用者個人隱私的行為,一些網友甚至表示已經習慣了,對於很多的內容提供商而言,獲得越多的使用者資訊,越是能盈利。

就拿電商與廣告投放商來說,知道使用者的地理位置與個人資訊能夠更為精準的推送商品與廣告,帶來更高的點選量與成交額,所以這類還能夠理解。但是一些應用卻需要獲取一大堆與應用本身毫無關係的許可權,更難以理解的是,一些應用在禁用這些許可權後就不能夠正常使用了。

個人敏感資訊被APP強制要求獲取許可權,使用者的個人資訊隨時都處於不安全的地步。中消協釋出的報告稱,使用APP過程中,遇到過個人資訊洩露情況的受訪者佔比達85.2%。資訊洩露後,約86.5%的受訪者曾收到推銷電話或簡訊的騷擾。

有分析人士指出,如果不能保護隱私,資料交易會帶來更多的問題。需要把法律規劃和大資料技術要求統一起來,對隱私資料進行必要的等級分類。

面對個人隱私,使用者不能妥協,針對一些強制獲取許可權的軟體,如果不能關閉,就解除安裝。

  • 驍龍8s Elite來襲,中端市場的新寵還是性能妥協?全面解析與期待
  • 京東提交初步招股書 已通過上市聆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