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所有手機廠商都會推出2000-3000RMB的機子,堆一些配置,美其名曰:價效比。可為什麼同樣配置下,這些機子的價格會比旗艦機便宜呢?到底有哪些不明顯的縮水?。
做工
廠家為了節約成本,會在大部分價效比機子上採用塑膠後蓋和中框,這方面感知不強,又可以很好地節約成本,從做工下手確實是一把好刀。
螢幕
很多廠家會搬出DisplayMate這尊大佛來吹自己的螢幕多麼多麼好,其實這種東西看看就好,DisplayMate是專業,但它的評測可不是免費的。
沒有一家手機廠商明知螢幕素質低,卻依然送測,最後拿到了一個B、C級別的分數,然後再公佈出來。DisplayMate中很多千元機和近萬元的iPhone手機螢幕素質一樣,都是A+,但怎麼可能呢?
E4螢幕
E4螢幕才是今年的主流,比E3螢幕更亮,顯示效果更好,只要在產品宣傳頁上沒有標誌E4螢幕,那麼大機率就是使用的E3屏,並且很可能是庫存屏。
攝像頭
這個就是老生常談的話題了,價效比的機子能掃個碼就行了,要什麼攝像頭?但某些廠商還是把消費者的智商按在地上摩擦,千元機非要搞個三攝四攝,用一些低素質鏡頭充數,更有甚者直接上假攝像頭,讓自己看起來像四攝。
其實大可不必,買千元機的消費者一定不是衝著攝像頭去的,廠商的這些操作真是耍小聰明。
廠家為了價效比節約這些成本,當然是情理之中的,我們不可能要馬兒跑,還要馬兒不吃草。所以在選擇價效比手機的時候,我們要做的不是批判它缺失哪些東西,而是要看它的刀法是否精準,留下的又是否是自己想要的東西。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