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而冰冷的機械臂,炫彩而麻木的數碼屏,
遮天蔽日的貧民窟,霓虹閃爍的摩天樓,
再伴上淅淅瀝瀝、永不停息的小雨,基本就是很多人心目中賽博朋克的經典元素。
可能很多人和我一樣,瞭解賽博朋克是從《駭客帝國》《銀翼殺手》開始的。
但想要了解真正的賽博朋克,絕對繞不開賽博朋克之父——威廉·吉布森。
他的代表作《神經漫遊者》是《駭客帝國》公認的靈感起源。也是他的存在,讓賽博朋克正式作為一種文學型別而存在。
那就讓我們聊聊賽博朋克和威廉·吉布森的故事吧!
01
什麼是真正的賽博朋克
賽博朋克是什麼?不知道,反正聽起來挺酷的。
事實上,它是賽博(Cyber)和朋克(punk)兩個概念的結合。
賽博是一個相當酷炫的概念,熊貓君仔細瞭解定義之後,覺得說人話的表達大概是:
資訊在人類神經中的傳遞能達到和機器同樣的效果。
為了表達這一核心精神,賽博也被翻譯為“神經機械學”。(有那味兒了)
至於朋克,本來是一種帶有解放自由和反叛主流色彩的搖滾樂形式。但幾經演變,已經超越音樂,成為了一種獨立的文化形式。
賽博和朋克的組合,大概是指將機械技術和人體結合,以達到對某種事物反叛的效果。
發展到後來,就出現了賽博朋克小說中常常出現的植入晶片、機械義肢、高科技駭客等概念。
在這些設定的基礎上,整個賽博朋克世界都充滿了機械感和未來感。
也因此充滿了數碼屏、霓虹燈、雨夜等場景,並隨著電影的火爆逐漸為大家熟悉。
但其實,這些只是賽博朋克的表現,而非它的本質。
兩位老師在對談中也表示,很多人說香港是中國最賽博朋克的城市,這仍然是一個對賽博朋克表面化的理解。
如果故事真的發生在香港,一定只是因為香港鋪天蓋地繁華的霓虹燈以及東西方混雜的城市景觀,這個故事裡肯定一個香港人都沒有。
這也是現在賽博朋克遇到的問題:重賽博輕朋克。
朋克的本質是反叛,是對抗,是精神上與某種強大勢力的競技。
其實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賽博朋克與美國的超級英雄電影是一脈相承的。都是塑造了一個超強大的假想敵,然後努力戰勝它。
只是這一次,假想敵不是一個人,而是宏大的科學技術。
人類如何在科技的圍追堵截下尋求自由,如何透過反叛探尋出路,這才是賽博朋克真正的的價值。
02
威廉·吉布森為什麼是賽博朋克之父
在節目中,兩位老師表示,一翻開《神經漫遊者》,立刻就知道了威廉·吉布森為什麼被譽為賽博朋克之父。
書的第一頁,就出現了大量經典的賽博朋克元素:霓虹、日本、義肢……
在他的筆下,日本的天空像訊號不好的電視螢幕,街頭巷尾到處是藥物依賴的癮君子和機械植入的義肢人。
碎片般的情節、場景和人物,帶給我們充斥視野的迷幻感和意象感。
如果你問,威廉·吉布森到底寫了些什麼,可能沒人能簡單得說清楚。但你要問賽博朋克是什麼樣,大家都會公認就是威廉·吉布森那樣。
威廉·吉布森是個對電腦一竅不通的人,但也正是因為如此,他才觸發了賽博朋克的獨特魅力。
在節目中,兩位老師表示:
如果我們對於一個技術太過了解,可能會被它框死,因為知道技術上無法實現,從邁出第一步就開始猶豫,自然也很難寫出精彩作品。
而且,這樣的內容很容易因為技術的發展而過時,“看起來不高階了”。
正是像威廉·吉布森和劉慈欣這種,對自己所寫的技術並不精通的人,才創作出了“千葉城”“水滴”這些成為一代人記憶點的場景,才成就了超越時代的偉大作品。
即使過去幾十年,如今的讀者依然共享著80年代的新奇與感官刺激。
03
為什麼說賽博朋克已死
《神經漫遊者》是《駭客帝國》公認的靈感源泉,導演沃卓斯基姐弟也是威廉·吉布森的狂熱粉絲。
也正是憑藉電影、漫畫、遊戲等等視覺性媒介,賽博朋克才逐漸獲得了更多的受眾。但與此同時,“賽博朋克已死”的說法也在悄然興起。
對此,兩位老師表示:
賽博朋克作為一個商業型別,無疑越來越興盛;但作為科幻文學型別,的確已經走向僵化與衰亡。
這一現象的原因,還是由於賽博朋克的本質。
它是叛逆的產物,是對抗的結果,但如今的時代,已經與產生它的80年代美國社會天差地別了。
當時,威廉·吉布森的出現是天時地利人和,他剛好處於那個時代。
當時,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讓人們不禁憂懼未來:到底是人類享受科技,還是科技控制人類。
正如兩位老師所說,最早的文學型別嘗試都是愛麗絲漫遊奇境式的。
賽博朋克最初,也是將世界分為虛擬和現實兩部分,如精靈般的網際網路駭客在科技世界暢遊。
但如今,網際網路已經與現實生活水乳交融,奇境般的世界不復存在,駭客也很大程度上僅僅作為技術的代名詞。
而這種奇境和英雄神話的終結,也是現在賽博朋克之死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