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數碼>

智慧手機發展到如今,螢幕變大是最明顯的趨勢,更大的螢幕意味著更為出色的視覺效果,更加舒適的操控體驗,這也是同體積更大屏的曲面屏能夠在此前迅速崛起的原因,在這個邏輯下摺疊螢幕機型的出現自然合乎常理,在近兩年中也湧現出了三星、華為等品牌為代表的高階摺疊旗艦機型。

而目前能夠穩定實現摺疊屏迭代的也就僅有三星和華為這兩個品牌,其中他們的全新力作三星Galaxy Z Fold2 5G和華為Mate X2作為目前技術相對成熟的產品,也因此常常被人拿來對比,那麼這兩款摺疊機型有哪些特點,誰更值得購買呢?下面就來詳細的說一說。

就外觀設計而言,兩款機型都採用了內折的設計方案,不過有趣的一點是,華為上一代機型採用的是更具觀賞性的外折方案,不過在使用者實際使用過程中大屏暴露在外容易受損,讓體驗大打折扣,因此在新產品上採用了與三星一致的內折方案;而三星從初代產品開始就已經預見到這一點,並多次迭代延續至三星Galaxy Z Fold2 5G,稱得上是內折設計方案的頭號玩家。

在螢幕選擇上,在不同使用場景中兩款機型各有所長,不過三星作為頂級螢幕生產商在螢幕顯示效果上顯然更勝一籌,其中內屏更是支援主流旗艦的120Hz高刷,而反觀華為Mate X2大尺寸內屏卻僅支援90Hz重新整理率,確實不太符合旗艦產品的定位。

同時在摺疊核心硬體螢幕材質上,三星Galaxy Z Fold2 5G採用的自研UTG(超薄柔性玻璃)材質,不僅兼顧了華為Mate X2 使用的CPI(透明聚醯亞胺薄膜)材質的可彎曲性和柔韌性,同時透光率更高、硬度更堅韌、摺痕更小等優勢,不會對螢幕出現不可逆傷害,是未來摺疊屏手機的發展大方向。

在另一項摺疊技術核心鉸鏈方面,華為Mate X2和三星Galaxy Z Fold2 5G帶來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方案。前者雙旋水滴鉸鏈技術,在摺疊後形態接近於水滴狀,內屏緊密貼合不會產生明顯空隙,是一項不錯的創新,但弊端在於這種創新下,機身重量會集中在一側,同時在開啟閉合過程中缺少使用者體驗。

相比之下三星採用的隱形鉸鏈技術,擁有高達 20萬次開合使用壽命,在提供流暢的開合體驗時,憑藉凸輪制動技術讓摺疊機型實現了多角度旋停,在這項技術幫助下,三星Galaxy Z Fold2 5G能夠在開合間停留,並由此加入了影片播放器、拍照等自適應分屏模式功能,讓使用者徹底解放雙手,輕鬆實現免手持影片會議、自拍等操作,帶來全新的互動體驗。

當然作為定位旗艦的高階產品,兩款機型在核心硬體都已經強大到足以被忽略,如果一定要說硬體上的區別也就僅有前置鏡頭,三星Galaxy Z Fold2 5G在內外屏都有攝像頭,而華為Mate X2更執著於內屏的視覺體驗,所以沒有攝像頭,這就會引起一個尷尬的問題,如果需要在使用過程中影片,就必須放棄內屏,而三星則可直接利用內屏攝像頭在展開狀態下進行通訊。

三星Galaxy Z Fold2 5G多工操作

華為Mate X2多工操作

除了硬體上的小區別,兩款機型對於大屏的軟體最佳化也是一大看點。雖然都擁有類似的多工處功能,但三星Galaxy Z Fold2 5G在這一功能上有更為出色的最佳化,進入多工方式更多,並支援懸浮窗和分屏兩種模式,前者可以自由移動位置、更改視窗大小、改變視窗透明度,分屏模式下最多支援三個APP同屏;而華為Mate X2多工功能相對死板,不支援懸浮窗的透明度調節和任意尺寸調節,分屏模式最多支援兩個APP同屏,在大屏體驗和功能完整性上三星Galaxy Z Fold2 5G更懂使用者需求。

綜合看來,在探索摺疊機型的初期,從三星Galaxy Z Fold2 5G和華為Mate X2兩款機型身上,可以看到兩家巨頭不一樣的設計思路和使用體驗,但即便如此,在整體上兩者也保持著較為一致的發展方向,都走在了目前行業的前沿,只是稍有不同的是,三星Galaxy Z Fold2 5G對上游供應鏈有著更為強力的把控力,能夠實現摺疊機型的穩定量產,同時在螢幕材質、鉸鏈設計、摺疊屏生態上有著更為成熟的造詣。

3
  • 驍龍8s Elite來襲,中端市場的新寵還是性能妥協?全面解析與期待
  • 揚旗東南亞!國產手機泰國市場份額大增,勢頭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