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數碼>

圖中的這一個神秘的電子物件,估計00後的孩子從來都沒有見過,而70、80、90後的朋友應該非常熟悉,;他有一個非常霸氣的名號——“萬能充”,在10多年以前,萬能充可是有機青年標配。

萬能充

“萬能衝”有多萬能呢?

不誇張地說,只要你的手機電池是可拆卸的,不論是什麼品牌的手機電池,什麼樣的形狀,什麼樣的大小,只要往“萬能充”上一夾,誒!它就能給你充上電! 你說奇妙不奇妙!

只要有兩塊電池,就可以做到無需等待,立馬來電。

諾基亞直板手機

那這麼奇妙的“萬能充”怎麼就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了呢?

我們先來看一組資料:

手機資料

從這組資料可以得出從2000年到2019年,這19年間手機一些引數的發展變化;

螢幕面積大約翻了17倍

手機厚度大約縮小了60%

主攝像頭畫素大約翻了40倍

處理器效能翻了上百倍

電池容量大約翻了5倍

似乎所有的資料都在進步,20年來,我們的手機擁有了更大的螢幕,更高的解析度、更輕薄的機身,更清晰的攝像頭,更強悍的處理器;但是唯一沒有改變的是,我們仍然要一天一充,重度使用者甚至一天兩充。

3G手機

似乎在電池的“使用體驗”上,似乎沒有實質性的提升。

而且各大手機廠商為了將手機做得更加輕薄,更加美觀,慢慢捨棄了可拆卸的電池方案,所以備用電池也沒有存在的必要,那以前的“萬能充”和“座充”也就逐漸消失了。

如果現在都還是可拆卸電池,比較哥估計可能萬能衝也會更新換代變成“多協議萬能快速充電器,兩塊電池換著充,安全無憂打遊戲”

沒電的手機

其實,民用電池的技術確實已經很多年沒有突破了,但不是沒有進步,在相同的電池體積下,現在的鋰電池能量密度還是相比以往有一些提升的,但是架不住更大的螢幕和高效能處理器啊,既然電池容量在短時間內難以有突破,那有沒有“曲線救國”的方法呢?

“快充”技術,就是廠商的“曲線救國”方法,電池容量無法解決,那就提高充電速度!

充電5分鐘,通話兩小時”相信大家都這句廣告詞被洗腦過。

OPPO 充電兩小時 通話5分鐘

在2012年之前,智慧手機的充電器功率基本都是清一色的5V1A,但是隨著電池容量的增大、硬體功耗的增加,我們插著電玩手機電量可能還會原地踏步,充滿需要幾個小時。

對於使用者的這個痛點,手機廠商們都沒有什麼作為,得過且過。

這個時候高通坐不住了,跳出來收購了一家電源管理方案公司,然後在2013年釋出了QC1.0快速充電協議,將充電功率提高到了5V2A,並且和自家的SOC捆綁在一起,但是這個螃蟹沒有人來吃,大家還是沒有重視這一件事。

第二年,高通釋出了QC2.0快充協議,將針對手持裝置的充電功率一下提高到了9V2A 18W,這相比之前的5W提高了3倍有餘。這個時候,快速充電技術終於炸開了鍋,主流安卓品牌比如小米、三星、HTC、LG、索尼等等全部都開始支援QC2.0快充技術,從此充電速度也成為了手機引數中的重要指標。

此時的快充市場就是高通一家獨大,趁熱打鐵,高通又推出QC3.0協議,將充電功率上限調整到了36W,那麼各個手機廠商又紛紛加入QC3.0的支援。

QC3.0協議

不過這一次,手機廠商都開始有了自己的小心思,不能讓高通的QC一統天下啊,而且高通的QC協議有一些明顯的缺陷。

於是大家紛紛開始研究自己的快速充電技術。

”充電5分鐘,通話兩小時“就是OPPO自己的快充技術VOOC閃充,第一代標準達到了20W的充電功率,並且後續進行了多次技術更新,完全擺脫高通的QC協議。

OPPO VOOC閃充

同樣的還有華為,有自己的FCP、SCP快充協議;VIVO也有自己的SCP快充協議,在充電速度上完全不亞於QC協議。

華為SCP快充

高通也知道大勢已去,於是在QC4.0中相容PD協議,使用PD協議的充電頭也可以給自己進行快充。

這種情況持續到2017年,TYPE-C介面的普及,由USB-IF協會制定的PD快充協議終於開始露出獠牙,其PD3.0協議早在2015年就制定完成,最高可以支援到20V5A 100W的功率,而且PD協議的技術可以主動相容市面上大部分私有快充協議,也就是說使用PD協議的充電頭,可以給使用其他協議的手機進行快充。

到現在2021年,旗艦手機甚至都能達到60W以上的快充功率

在保持電池容量不變的情況下,將充電時間從1個多小時壓縮到了30分鐘以內,甚至20分鐘以內。

這一條曲線救國的方式確實奏效,強大的快充技術甚至讓我們暫時忘卻了電池容量的短板。

而且在今年,將會一大波手機的快充功率達到100W以上。

120W充電器

屆時手機的充電速度將會完全進入30分鐘以內,玩遊戲的期間只需要閉目養神片刻即可滿血迴歸。

我們期待更多的手機品牌進入”快充百W俱樂部“,讓科技改變生活。

10
最新評論
  • 雙11 神舟放大招,11代i7筆電直降1100?
  • 創維兩款重磅電視新品,科技堆料堪比三星小米,設計猶如華為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