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按下了產業整合的回車鍵,全球汽車產業的格局正在發生一場重大的變革。6月23日,日產汽車釋出訊息,該公司與中國電池企業欣旺達商討共同開發適用於混合動力車的新一代電池。
進入5月份以來,中國兵裝集團、中國一汽、長安汽車、東風汽車出資160億元成立合資公司,BOSCH、WABCO等多家汽車零部件巨頭參與組建“氫能重卡第一股”,福特與大眾簽署戰略聯盟協議,將在多個領域展開合作。
5月底,大眾汽車投資10億歐元獲得江淮控股50%的股份,並投資11億歐元,獲得電池生產企業國軒高科26%的股份。
在疫情的壓力下,車企們優勢互補、抱團取暖,這些體量更大、跨度更寬、層次更深的資源整合大手筆,在疫情壓力下由規劃變成了現實。
由於疫情的原因,有很多的企業都不能正常經營下去,包括汽車行業也是會有很大的困難,造車新勢力的代表拜騰汽車陷入經營危機,拜騰拖欠近千名員工工資數月。
拜騰上海辦公室4月撤租,北京辦公室6月17日撤租,南京工廠近日也因欠費停水斷電關廠。拜騰汽車自2017年成立以來,共進行4輪融資,總金額約84億元。
大多數造車新勢力打著“網際網路+電動”的標籤從2015年開始入局,最多時近50家。 但現在造車新勢力已經進入了淘汰賽階段,徘徊在生死邊緣。
截至目前,全國有近40家造車新勢力,有銷量資料的僅有8家。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月度資料顯示,今年5月,只有蔚來、理想、小鵬等8家造車新勢力有新車賣出。
全球車市寒冬,報團取暖是個好辦法,市場和技術的高要求推動車企發揮各自的優勢抱團發展,這或許也是目前車企突破困局的辦法之一。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