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數碼>

機械鍵盤和薄膜鍵盤在功能上99.99%的功能都保持一樣,但機械鍵盤號稱手指“馬殺雞”,每個鍵按下去,它都會用反作用力給你一個肯定的確認,這對於常在鍵盤上工作的人來說就如同一個暖被窩和一個漏水的茅草棚。單憑這一點便讓機械鍵盤席捲全球,畢竟口紅鍵盤已經讓半邊天的女生也拜倒在機械鍵盤裙下。

手感是有了,但有得一定有失,機械鍵盤在功能上最大的犧牲要屬輕薄,市面上正正宗的黑紅茶青軸鍵盤基本都偏厚,這主要是目前市面上主流的軸體依舊是MX軸,軸體本身便有一定高度,再加上鍵帽,電路板,殼體,想薄不是一件容易事。

矮軸概念的引入

於是在2年前(2018年1月12日)CHERRY正式釋出了MX Low Profile,也就是我們俗稱的“矮軸”,最大的特性便是比標準MX軸體高度縮短35%。不僅可以搭載在桌面級機械鍵盤上同時還能用在筆電上,讓筆記本也能享受“手指馬殺雞”。

正常來說,軸體高度降低會讓線性手感大大縮水,為此CHERRY重新設計了內部機械結構,觸發行程降低到1.2mm,總行程為3.2mm,但是觸發力度依然是45cN,保留紅軸那種直上直下的手感,沒有敲擊聲音,使用長壽命的黃金十字觸點技術,從而保持5000萬次敲擊壽命。

可以正因為研發費用高昂,所以矮軸機械鍵盤的售價一直居高不下,這也是為什麼市面上矮軸機械鍵盤產品稀缺,使用者認知缺失的主要原因,相信不是小夥伴甚至還沒聽說過“矮軸”。CHERRY不講價可就讓國產軸體廠商找準了時機,於是就有了佳達隆、凱華以及TTC等矮軸產品,價格回落到普通機械鍵盤段位,同時還能享受輕薄。

這次有幸在大媽中選了ikbc S200矮軸無線機械鍵盤,不出意外這邊是TTC矮軸在國內量產鍵盤的首秀,下面就來一起體驗下。

開箱曬物:個頭小一半

牛皮紙材質的包裝盒,這已經是ikbc的傳統了,似乎也只有IP聯名款才會單獨設計外包裝。正面僅有一個ikbc品牌名,從包裝上幾乎找不到鍵盤的任何資訊。

雖說美觀度上牛皮紙不佔優,但在安全性上卻表現優異。包裝背面同樣沒有透露相關產品資訊,但是這裡明確表示了這款產品的保修期為12個月。

包裝內部除了鍵盤外還有一份可有可無的產品說明書、一個鋼絲拔鍵器一級兩節AAA電池,從這裡我們應該清楚ikbc S200是一款無線鍵盤(支援2.4G和藍芽),無線設計對於追求乾淨整潔桌面的小夥伴還是十分友好。

ikbc S200本體十分小巧,是一款緊湊式的87鍵位配列布局鍵盤,整體尺寸約為340mm×138mm×25mm,特別是25mm的高度確實比一般機械鍵盤個頭小了一半。除了小巧外,在重量上即使加上兩節電池也僅有773.1g,所以便攜性有所提升,對於移動辦公的小夥伴可就是一大福利。

在工業ID上,ikbc S200矮軸無線鍵盤可以說是舊瓶裝新酒,熟悉ikbc的小夥伴一定會在ikbc S200身上找到X400的影子。沒錯,ikbc S200就是基於X400鍵盤外觀作了微調,例如取消了左上角的音量調節旋鈕。

個人認為ikbc的這一手操作還在有意降低矮軸機械鍵盤的成本,從而降低售價,這也是CHERRY矮軸歷史遺留下的問題,ikbc S200不僅採用了售價更低的TTC矮軸,同時在軸體之外依舊儘可能降低成本,例如利用現成的X400工業設計。

ikbc S200正面是灰色的機身(其實還有白色和粉色機身),同時四周搭配了窄邊框設計,就好比手機裡的全面屏,讓整個鍵盤更小、更幹練。

左上角是三顆電源指示燈,分別對應CapsLock、ScrLock以及狀態指示燈,當然還可以用來顯示電量,類似於移動電源上的電量顯示,說明書上有詳細的介紹。

右上角則是一排按鍵,從左到右分別是電源開關、電量顯示(按下後指示燈閃爍以顯示電量)、靜音、音量減、音量加以及計算器的按鍵,將一些常用的多媒體快捷鍵放置在鍵盤上方,這與普通使用者還是比較友好的。

鍵盤背面更為簡約,四周是5顆矽膠墊,面積較大可以放置鍵盤滑動。在中心位置還有一個ikbc的全新Logo,表面是UV高光工藝。

頂部是電池倉,電池倉蓋子上印刷有裝置SN碼等相關資訊。電池倉採用了推拉設計,裡面除了能防止兩節AAA電池外還內建了一個2.4G的訊號接收器,平時不用便是收納,防止丟失。

2.4G訊號接收器塑膠覆蓋件上專門印刷有ikbc的Logo,辨識度很高。

背面頂部兩端是兩個一段式腳撐,給滿足不同人群不同場景下的使用需求。

關於續航上,官方給出的時間是續航最長可達6個月(按照每天8小時計算),續航時間還算較好,個人認為如果採用鋰電池充電設計會更好一些。

正是因為採用了矮軸軸體,讓ikbc S200矮軸無線鍵盤在機身厚度上做了最大讓步,最厚處是25mm,最薄處達到了19mm,為此我特地拿來了ikbc的另一款非矮軸機械鍵盤來做對比,相信眼見為實。

鍵帽軸體:TTC矮軸

正如前文所提及,ikbc S200矮軸無線鍵盤搭載的是TTC矮軸,目前TTC矮軸似乎只有紅軸和青軸兩種選擇,而我手上的這款則是紅軸。

拔掉鍵帽就能看到軸體,軸體採用方形透明外殼以及圓形十字軸心設計,總行程縮小到了3.2mm,觸發行程為1.2±0.3mm,但是手感上儘可能的接近普通紅軸,直上直下,輕輕一按即可完成輸入,還是那般久碼不累,同時還很靜音。

在大鍵位上,ikbc S200矮軸無線鍵盤採用了兩種處理方案,想空格鍵依舊是衛星軸,但是在CAPS、回車鍵位這些說大不大說小不小鍵位上則採用的是鍵帽引導柱方案。不過兩種方案整體表現都還穩定,同時沒有出現異響、鬆垮現象,看來ikbc一向優秀的調校水平幫了不少忙。

鍵帽為PBT材質,擁有耐打油的屬性,同時採用了雙色注塑工藝,從根本上杜絕了鍵帽上字元掉色現象,注塑口依舊處理的比較到位。

人體工程學方面,正常的鍵帽採用的是4階高度(鍵盤最下方兩排為R1,中間兩排分別是R2及R3,頂上兩排則是R4高度),但為了更加符合人體工學,ikbc S200採用的是全球首款6階的PBT鍵帽,鍵帽與鍵帽之間的落差更小。

使用體驗:需要一定適應期

在功能上ikbc S200支援六鍵無衝,無需額外驅動,自然也沒有宏設定,幾枚多媒體按鍵算是得心應手的操作,為平時的辦公娛樂提供了不少便利,但是第一次接觸ikbc S200確實需要一定適應期,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手感上確實無線接近普通紅軸,所以這點還是可以適應的,但是部分鍵帽尺寸上做了縮小,同時按鍵之間的間距因為整體體積小巧而捱得比較近,所以第一次上手有小機率找不準鍵位,特別是在盲打的環境下,需要一定的適應期。

鍵帽比較方正,或者說比較平緩,所以手指與鍵帽的接觸面積相比正常的鍵帽要大一些,剛開始接觸的時候會有點像巧克力鍵帽。

總結:愛它的人會愛不釋手

矮軸機械鍵盤本身的定位就屬於小眾,主要面向於追求機械鍵盤絕對手感,但是又經常需要出差或者外出辦公,對鍵盤的便攜性有一定要求的人群,所以愛它的人會愛不釋手,而沒有類似需求的小夥伴則感覺無感。

落地到ikbc S200矮軸無線鍵盤身上,透過搭載TTC矮軸軸體,同時借用以往產品的工業設計,將矮軸機械鍵盤的售價直接幹到三百以內,大大降低了使用者入手矮軸機械鍵盤的門檻,同時ikbc本身的招牌就是手感和品質的保證。

不過ikbc S200矮軸無線鍵盤絕非無懈可擊,依舊還是有一些值得最佳化的地方:

1、定製鍵帽給更換鍵帽帶來了難度;

2、沒有適配Mac系統;

3、初次上手需要適應時間;

18
  • 驍龍8s Elite來襲,中端市場的新寵還是性能妥協?全面解析與期待
  • 三星新出的藍芽鍵盤看起來像蘋果Magic鍵盤,但它是為DeX製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