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些年的時候,晶片技術節點確實是遵從著“摩爾定律”來進行命名的。即每當工藝節點的尺寸縮小至原先的0.7倍時,就是新技術節點的命名之時,比如90奈米、65奈米、45奈米、32奈米,都是在同樣面積下,比上一級技術節點尺寸放下兩倍多的電晶體。
摩爾定律
但接下來,在更小的尺寸命名時,大概是技術進步變得更艱難的緣故,有些公司就開始變得“沒原則”了,在電晶體密度上僅僅向前蹭了微不足道的一小步時,也敢腆著大臉直接冠上一個更小的尺寸節點來吸引眼球。從此,技術節點的命名就與“摩爾定律”脫節了。
這個混淆命名視聽的竅門,就是故意混淆晶片上電晶體的尺寸與工廠生產使用的技術尺寸。在早年的時候,電晶體尺寸和工廠生產尺寸沒有差距,所以命名上就沒有問題。但自32奈米以後,工廠的生產尺寸和電晶體尺寸就不一致了,此時開始,各個公司的命名就自說自話,與晶片的實際尺寸就沒有關係了。
不同公司工藝尺寸下的電晶體密度
現在如果做晶片比較的話,實際上用電晶體密度來做比較可能更合理一點點。這就是為什麼Intel的10奈米工藝與臺積電/三星的7奈米工藝相比一點不差的原因,因為二者在同樣面積上的電晶體密度相同。如果一定說有什麼區別,那就是Intel的10奈米(Ice Lake)晶片現在產量還比較低,且僅能用在功耗敏感的膝上型電腦上,而臺積電的7奈米工藝已經是鋪天蓋地地進行生產了,比如蘋果A12、麒麟980、曉龍855和Ryzen3000系列等等。直接從爆產能上完敗Intel。
Intel與臺積電時間/技術節點對比
至此,如果Intel進化到7奈米節點,理論上的電晶體密度會超過臺積電的5奈米而遜色與其3奈米,大約介乎於4奈米的位置上。這就是為什麼業界,始終並不認為Intel已經被臺積電和三星甩掉的原因,只是Intel沒有臺積電和三星那麼“浮誇”吧了,雖然也在吹氣球,但真沒敢像臺積電和三星那樣使勁吹而已。
- 人臉識別、AI智能看家、人形偵測,小米智能攝像機2AI增強版實測
- 索尼LinkBuds S無線智能降噪耳機:“無感”佩戴,舒適度MAX!
- 新款華碩無畏Pro 2022預熱:120Hz好屏和獨顯直連加持,爆款預定
- 無論車子多豪華,提回家建議加裝這4樣,駕駛更舒適安全
- 探討|iPhone 13 Pro Max使用10個月,電池健康度88%,正常嗎
- 孩子總是亂髮脾氣怎麼辦?3個步驟,教孩子正確處理情緒
- iPhone15ProMax概念機:打孔屏更驚豔,影像迎來大升級
- LG Display提供42英寸,48英寸和97英寸OLED防爆面板以及透明OLED
- 智能封閉式充氣氣膜儲煤棚的優點和缺點
- 哲學預言:是什麼操縱著咱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