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數碼>

vivo TWS 2已經正式出現在我們面前了。在499元的定價面前,我倒吸了一口涼氣,然後回過頭去修改昨晚已經基本寫好的稿子。沒錯,鑑於這個定價,有一些評價必須要做出調整。

坦率的說,我對vivo此前的第一代TWS不是很滿意:外觀固然是美麗的,與藍廠自家手機的各種搭配也是OK的,甚至連音質表現也很不錯。但我依然對那款產品有怨念:

1、我不喜歡半入耳的設計,本身就很挑使用者的耳廓形狀,而我恰好就是那種帶半入耳容易掉的。況且其精細和光潔的表面進一步的加劇了這個問題——連戴都戴不穩當的耳機,還叫我怎麼使用?

2、沒有降噪。在vivo TWS 1釋出的時候,它的競爭對手們已經紛紛加入降噪陣營且推出了幾款表現不錯的產品,但vivo似乎完全不為所動。這一點讓主要在商旅路途中使用TWS的我很難接受;

3、定價較高。999元相對於我家那些HiFi大耳而言當然不算貴,甚至以TWS 1的音質和做工來說這個定價也完全可以理解。但我們也不得不面對現實,用近千元的定價買一幅非降噪耳機是不是真的能讓所有人都感覺毫無壓力?

所以現在來看vivo TWS 2——毫無疑問,我的怨念消失了!

半入耳設計變成了入耳式設計,儘管沒有BOSE那樣牢靠的耳翼,儘管外殼已然光滑,但至少我能穩固的把它戴在耳朵上了而無需擔心下一秒就要彎腰到地上去尋找它;降噪功能加入了,且還是業內領先的-40dB。先不說這個資料是否真的達到,但至少這次vivo沒有在這方面讓人空歡喜一場;腰斬的定價...這個就不用多說了。這簡直為vivo TWS 2的其他所有賣點疊加了好幾倍的Buff,以至於我都不想再說其它,只想對你們喊:都這價格了,你們還有什麼可猶豫的?!

哦,寫還是要寫的,只不過在良心定價面前就算有點什麼抱怨,我們也可以當“浮雲”略過了。

先說外觀吧:

我個人其實反對搞這種太過類似蘋果AirPods Pro的外觀。原本vivo TWS 2的那個標誌性藍色由於帶有漸變效果,所以感覺還好。但好死不死的這次他們給我的是白色款(合影裡的藍色為1代),所以我只能對自己說“看在499元定價的份上,忍了吧”。我知道廠商需要考慮成本,需要考慮使用者大眾的喜好(注意,這裡的‘使用者大眾’其實不是指活躍於線上的你我)。但還是那句,即使稍微改個顏色改點造型,也比現在手裡這個太過“眼熟”的白色款要好啊,真的。

再說功能:

OK,該有的基本都有了,除了無線充電。vivo對於手機的無線充電是怎麼做的,對於vivo TWS 2也是怎麼做的,這個無解。看起來唯有等他們什麼時候出了帶無線充電的手機,才會有帶無線充電功能的TWS了。

我個人對vivo TWS 2手柄按壓後有一個較為清脆的反饋手感很有好感——這個小小的反饋以最簡單實用的方式解決了“我到底按到了沒有?”的疑惑。

但我又對vivo TWS 2在切換不同降噪模式時只能以音樂而非清晰的語音做提示感到不滿。其實類似OPPO Enco X那樣用一個人聲來明確說明當前狀態沒什麼不好,只要記得別把語音搞得像索尼、BOSE那樣難聽就行;

此外,大家都知道我對延遲這個問題是不怎麼在意的(因為不玩遊戲)。但這次vivo方面宣佈vivo TWS 2不僅連線自家手機能實現88ms的低延遲,而且對高通、MTK、三星各家晶片裝置的延遲都有大幅度提升。雖然我不敢說所有裝置都能達到玩遊戲無壓力的效果,但我在手頭幾個不同處理器的手機上實驗了下,至少看影片是肯定沒問題的。

還有,開降噪4.5,關降噪8小時的單次續航時間雖然不是目前業內最強,但從我個人角度而言覺得已經完全夠用了。再次提醒一下大家,請特別注意入耳式耳機的健康使用。我通常聽一個小時音樂或者看一整部電影后就一定會脫下耳機休息,讓耳道里通通風。

下面說降噪:

經過對比,我依然認為BOSE那款真無線才是目前業內最強,vivo TWS 2未能達到與之相當的降噪水平。但如果我們不考慮BOSE這樣“天賦異稟”的存在,單單就vivo TWS 2降噪本身水平來說,躋身業內一流毫無問題。而且,這還是在僅需499元前提下實現的“業內一流”。嗯,無論是在交通工具裡還是在人潮洶湧的公共場所,這款耳機都能帶給你一個靜謐的音樂欣賞空間。

而且,我不清楚為什麼有那麼多人對降噪時的耳壓問題如此敏感(現在的降噪耳機的耳壓比BOSE當年的一些早期型號已經改善太多了)。但既然有呼聲,說明大家確實有這個需求。我覺得vivo TWS 2開啟降噪後的耳壓很小,我個人完全沒有任何不適的感覺。同時,其“通透”模式也顯得比較自然——不像有些耳機的通透模式只是強行放大外界聲音,顯得極為嘈雜;

此外,vivo TWS 2還允許使用者自定義左右耳機的降噪功能設計:比如我就根本不考慮“降噪關閉”這種選項——我的降噪耳機只有“強降噪”和“通透”兩種模式,或許別人會和我有不同的選擇(比如有小夥伴很推崇vivo TWS 2的自動調節降噪強度功能,但我對此完全無感),但只要廠商願意給出選擇就是最好的!好了好了,我知道有人會說現在市場上有多款耳機都能達到vivo TWS 2這樣的降噪水準,但是我還想提醒下你去注意下vivo TWS 2的定價;

接著就是音質:

1、之前我曾經在介紹高通無線音訊技術的稿件中提到過:LDAC音質雖好但容易存在斷流問題,但高通方面用aptX-Adapative實現了“音質”和“穩定傳輸”的平衡。vivo自家還在此基礎上打造了DEEP-HD超清音訊引擎,但我覺得不用去細究什麼晶片什麼電路,各位只要記住vivo TWS 2確實能夠在穩定不斷流的前提下實現媲美有線傳輸的音質(理論上)就OK了;

2、事實上,音質問題“唯晶片論”真心要不得。耳機聲音是否好聽,一個要看用的材料,一個要看調校,而在這兩個問題上,vivo TWS 2表現都不錯。這次vivo TWS 2用了同類產品中最大的12.2mm超大單元,作為一名“低頻愛好者”立即表示狂喜。毫無疑問,這個大單元能夠更輕易的重放出更具量感,更有彈性的低頻,而這種低頻會對增強音樂的感染力,提升氛圍表現有著巨大的推進作用。而vivo TWS 2的實際表現也確實如此,其預設模式下低頻的表現就相當出色,豐滿而量感又恰到好處,正是我個人最為偏愛的那種程度。如果再多一點,我可能會覺得“轟頭”,再少一些則有會覺得過於“骨感”,而現在這種豐腴的狀態才是最為動人;

3、vivo TWS 2除了預設外還帶有三種音效:

a、“超重低音”我覺得低頻可能有些過了。除非是聽那種特別講求“動次打次”的電音,否則這個聲音我覺得可能有些偏渾濁,量感太大到了滿溢位來的地步;

b、“清澈人聲”是提高了中頻,讓人聲顯得比較突出潤澤。考慮到vivo TWS 2本身低頻比較豐滿,所以這個人聲實際對渾厚的男聲有明顯加成作用,而到女聲這邊大概更適合聽蔡琴。但相對於前面那個“超重低音”而言,這個聽人聲還是OK的,我能夠接受;

c、“清亮高音”似乎得到了不少媒體朋友的喜愛。事實上這個調音會讓vivo TWS 2聽起來更具“現代HiFi味兒”,高頻解析更高,聲音更通透。不過這個音效對於音原始檔的素質也有更高要求,在高畫質傳輸的作用下,如果原始音訊檔案素質高,那表現自然會比較華麗。但如果音訊檔案本身壓縮比較狠(比如低碼流的MP3),那所有壓縮缺陷也具更容易暴露無遺。

4、所以總體上來說,我其實更偏愛vivo TWS 2的預設音效。因為我覺得這個音效的聲音最為均衡:既凸顯了12.2mm大單元在低頻上的先天優勢,同時有具備較好的高頻解析以及紮實的中頻人聲表現,整體動態也完全足夠。而且在這個模式下,vivo TWS 2的聲音聽起來比較溫潤自然,沒有過多修飾,不容易引發聽覺疲勞,適應性最強。而如果遇到好的音源,也可以嘗試下“清亮高音”,它能夠滿足發燒友們對解析力的追求,而且聲音整體顯得更加華麗——很難想象這樣的聲音是從一幅499的TWS裡出來的。

最後,我必須要說:vivo TWS 2並不算“最完美”的TWS,但以區區499元的定價,它表現出來的價效比簡直不能用“超高”來形容而是“爆棚”。

即使vivo給它定了一個與上代相同的千元價格,我估計自己最終依舊會給它好評(雖然肯定要多批判諸如‘沒有無線充電’、“外觀太眼熟”之類的問題)。而現在vivo TWS 2以這樣一個定價出現,我只能感慨:

什麼叫不忘初心?什麼是持之以恆?不管時代如何發展,市場如何變化,眼前的這個vivo依舊還是當年那個我所鍾愛的,把“HiFi & Smart”作為產品宗旨的vivo!

16
最新評論
  • 雙11 神舟放大招,11代i7筆電直降1100?
  • 三星S21奧運定製版亮相:包裝、外觀、主題均有深度定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