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國產耳機品牌開始起勢的時候,先是在發燒友圈子裡揚起口碑,再借著全民消費力提升的勢頭,做到了部分出圈。不過論及出圈程度以及在消費者端得到的認可廣泛度,依然比較有限。當時我就想過,這跟國產在頭戴便攜這塊兒短了一板,會不會有一定關係?
因為頭戴便攜這玩意兒,某種意義上不光比耳塞門檻高,甚至比頭戴大耳都要難做——首先你在設計方面要做到既科學舒適又堅固耐用,還要好看不LOW,這就需要足夠科學的設計功底和美學功底,這方面國外耳機品牌已經積澱了很多年;而國內品牌一來經驗薄、二來審美未必過關、三來就是這筆研發費用會很大,渠道不夠硬的話,扔出去很可能虧錢……所以你看當時耳塞十分熱鬧的前提下,頭戴便攜卻依然是AKG森海索尼們的天下,包括後來大火的Beats、以及Bose、B&O、B&W這些,反正國產身影,是基本沒有的。
十年後,國產耳機已經不僅僅是起勢那麼簡單了:實際上如今知名演藝圈明星戴的耳返幾乎都是以QDC為代表的國產品牌(當年稍有咖位的都是戴舒爾UE上臺對不對?),這是很大的肯定;而在HiFi消費端這塊兒國產品牌陣營也十分強勢,國磚更是追著洋磚打;體量最大的真無線耳機方面,以幾個手機廠商為代表的國產們堪稱瘋狂,一波又一波的新品已經讓Bose、B&O這些傳統歐美大牌在市場份額方面由攻轉守,甚至連庫克的生意都搶得動……
但是,頭戴便攜這個領域,你放眼望去,只看得見這麼幾個名字:Bose、Beats、SONY、B&O,除此以外,商圈、機場這種地方也許還碰得到戴400多克的蘋果頭戴鍛鍊頸椎的牛人,或者是偶爾能撞上的B&W、Marshall、森海、拜雅——雖然十年之後,這些產品基本都從有線連線進化到了無線+主動降噪,雖然AKG已經不再出新品,可不變的是:國產在這條戰線上,仍然貧瘠。
這是很不好的,這是很可惜的。實際上你要論實力,手機廠商們自然有這個能力去研發出一款功能口碑售價都打得動的玩意兒,但大多手機品牌懶得這麼做,甚至懶得這麼想——反正市面上最火的耳機是真無線,主動降噪便攜頭戴做出來未見得能掙多少錢,何必去費力不討好的搞那玩意兒?
HiFi耳機廠則是覺得:這東西研發起來太他喵貴了,簡直吞金獸!音質應該是有把握,但是射頻、佩戴、降噪、功能性、質感做工這些玩意兒有一樣翻車我就得再扔一大把鈔票,這還不像TWS體量巨大回收成本更有把握……算了算了,反正我不搞,誰想搞誰搞吧~
故而,在這個前提下,當我拿到這款Soundcore 聲闊Life Q35頭戴式無線降噪耳機的時候,真覺得挺寬慰的:終於有人站出來挑戰自我了,更何況這位挑戰者的名字,叫做聲闊。
再次介紹一下聲闊(Soundcore)這個品牌吧,要擱在一年多以前,大家恐怕會對這個名字十分陌生,現在則有很多人都曉得了:在近一兩年來它接連發布了好幾款備受好評的TWS,尤其是前陣子的聲闊降噪艙,論設計做工論降噪論音質各方面都堪稱是TWS裡的強手,偏又賣得不貴,一個既非手機廠又非HiFi底色的品牌,在最激烈的市場裡虎口奪牙,本事真心了得。
有這個鋪墊,想必一部分人會覺得:這耳機,先不論音質和降噪能力,但它起碼會擁有很好的做工和舒適的佩戴——沒錯,聲闊Life Q35這款耳機,從包裝到本體的設計,並不浮誇,開箱感受和本體觸感,是蠻帶檔次的那種,有別於一些拿到手就覺得整個耳機嘎吱作響、或者質感廉價的玩意兒,它摸起來戴起來都很舒服,舒服到讓人不大相信這是某個廠家的首款主動降噪便攜頭戴,論及做工和佩戴感,甚至能跟B&O的幾款當打產品掰掰手腕,這水平,屬實驚人,獲得過德國紅點設計大獎也是情理之中。
戴著舒服,那麼用著怎麼樣呢?由於主動降噪便攜頭戴這種產品,它在功能性方面的衡量標準比當年的有線便攜頭戴又多了好幾樣,所以咱們拆開些,詳細說道說道:
續航資料上來就很驚人,開降噪40小時,不開降噪則高達60小時,支援5分鐘快充聽4小時,續航焦慮這種事情,完完全全不存在。
耳機孔是有滴,另外附贈了一條帶麥克的3.5耳機線,等於你想把它當有線耳機用也沒問題,當然沒電的時候也這麼做,但是結合上面那段,似乎很難碰到這種情境。
聲闊Life Q35在兩側均有物理按鍵,位置設定合理觸感也上佳,與此同時這款耳機還支援觸控操作,比如你捂住右耳一秒鐘就會自動切換到環境音,這功能操作簡單,可隨時在通透和降噪模式之間切換,也不用來回摘下耳機,實用度非常高,另外它還支援NFC功能(安卓手機一碰即連),以及佩戴檢測功能(摘下即暫停,戴上即播放)。
不得不提的一個玩意兒,是Soundcore這個App,如果你用過聲闊的真無線產品,你應該已經對它有所瞭解了:這是個功能很強大的APP,不光有傳統的耳機功能調節,還支援高達22種EQ,當然自定義也沒問題,另外非常有趣的是,還有個白噪音功能,APP裡預設了11種白噪音,什麼海浪、下雨、鳥叫、風鈴之類等各種自然界的聲音,還可以把這些聲音自由組合,各自的音量大小也都能控制——開著降噪聽著這些,在飛機火車上助眠,感覺不要太愜意~
透過前面這些描述,我們已經知道了聲闊Life Q35是怎樣的一款耳機:它做工好、佩戴佳、續航猛、功能全、通話效果我試了下也還優良,那麼,餘下我們需要關心的,就只剩下三件事:
一、音質咋樣:
聲闊Life Q35這次用的振膜,是40mm的蠶絲符合振膜,這是一種兼具輕質和剛性的、更傾向於生物振膜分類的技術,官方的說法是“三頻和諧、絲絲入耳”,音源方面則提供了Hi-res雙金標認證+LDAC的高標準。實際聽感來說,這款耳機對細節的捕捉是十分敏銳的,其捕捉微小細節並以較高速度感呈現的能力,甚至會讓我想起來一些採用鈹振膜或者金屬振膜的耳塞——為啥不說動鐵呢,因為大部分動鐵的氛圍則沒有它舒展寬鬆,這是一款同時具備“圈味”氛圍和“鐵味”解析的耳機。
聲闊Life Q35的聲場擁有挺好的橫向寬度和一定的縱向表達,遼闊程度和層次感、樂器定位都可以做到同類產品裡的優秀水準,低頻量感偏大又比較鬆軟,中頻飽滿直接有密度,高頻會偏一些亮色,高頻資訊的還原頗為給力。整體來說解析力非常優秀,音色表達也蠻正確,卻不會給人以乾冷硬的素質流的印象——因為它整體的音色基調是偏暖少許的,低頻是鋪開鬆軟氛圍的,細節是有一定厚度的,泛音也是有些許“肉味兒”的。這是一種又具備泛流行取向,又有著較為正確直接的音色表達的調音,等於素質味道兩邊兒都顧上了,當然這也導致它的聲音不會很華麗或者很洶湧,不過頭戴便攜這種東西,能又有分離度又有樂感就挺棒了,指望風格上很有特點,實在是不大現實,實在不行可以玩EQ嘛,畢竟22種EQ呢,夠慢慢玩的啦。
比如在拿它聽Dire Straits的經典曲目《Money for Nothing》時,這副耳機對其中底鼓、吉他、貝斯等樂器的表現力都能詮釋得有細節有速度感,樂器的色彩和形體是基本對路的,分離度和樂器定位上絕對夠用,與此同時整個氣氛的烘托也“躁”得起來,動態的張弛亦是把握夠好,各方面都令人滿意。
這個音質,你要拿來跟索尼XM4掰手腕,我覺得聽感上可能會沒那麼討喜,素質方面得AB過才知道,估摸著大概半斤八兩,畢竟Q35這個解析力也不可小視。拿來對比Bose QC35或者700那素質肯定是更好,Bose的消費類耳機在聽感上一般會做得很平,Q35也會顯得更加有味些。這個音質,在主流的主動降噪真無線裡,排得上號。
二、降噪:
很驚訝,我一開我就覺得這個降噪挺兇挺兇了,而且它的降噪是分三種場景模式的,分別為:通勤、室內、戶外(可在App上自行調節),尤其是通勤降噪,堪稱“深海模式”,但這個場景模式也是最強的,對耳壓很敏感的人可以換另外倆模式,都很強悍。由於手邊沒有另外幾個競品的機器在,我不好做AB對比,但憑記憶可以肯定,這款聲闊Life Q35的主動降噪能力不是來湊熱鬧的,它是可以明刀明槍跟索尼Bose認真比拼的水準,畢竟主動降噪演算法這個玩意兒,聲闊也已經有些積澱了,對這個“多模式雙饋主動降噪技術”頗有心得。其降噪水準,讓我打分的話,“優秀”二字並不為過。
與此同時,環境音模式(即通透模式)也同樣做到了市面上的主流水準,能夠比較敏銳地拾取外界的聲音包括人聲,不誇張,不會像有些耳機的環境音模式甚至能當助聽器使,這塊我給打個“良”。
三、定價:
官方定價999元——跟聲闊降噪艙的發售價是一樣的,這是一個非常有殺傷力的定價,說直白點就是,作為一款樣樣俱全的新品,聲闊Life Q35定了個老款競品跳樓大甩賣才下探得到的開售價(後者的技術新銳度、續航這些肯定就沒法比,說不定還是Micro-USB老充電口)。而今,卻有了這麼款各方面都很優良、屬實靠譜的選擇。結合聲闊強大的渠道能力,想必它在便攜頭戴降噪耳機的歷史裡,定會留下屬於自己的印記。
那麼,你,想不想嘗試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