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數碼>

不知道為什麼,這一次的華為P50系列即將釋出的訊息似乎沒有那麼高的熱度,原本應該熱鬧的朋友圈也少了手機銷售發出的預熱海報,不知道是大家的熱情開始減退了,還是渠道方面的營銷攻勢有所減退。不過不管如何,我自己依舊是對這款機型保持著熱忱和期待的,希望它們這一次能帶來驚喜。

不過另一方面,華為終端的日子也確實不好過。在制裁之下,別說是新品,就連老產品也在長期的壓迫下只得以極小的量出貨,華為P50系列更是從本該釋出的3月、4月,一直拖到了如今的7月最後幾天才要到來,要是換作任何一個其他國內品牌,恐怕都要被噴得狗血淋頭,幸好,還是有很多朋友給予了華為莫大的理解和寬容的。

那麼在這種受限於外部壓迫的狀況下,這一次的華為P50系列會有多少亮點呢?我們不妨結合目前華為官方給出的一些基本資訊,來猜測一下它的亮點會集中在什麼地方,並分析一下哪些部分可能存在一些小遺憾。

影像提升依舊是主要亮點

作為華為P系列一貫以來保持的主打賣點,影像能力對於這一次的P50系列來說同樣是至關重要的巨大亮點之一。根據目前的一些爆料和傳聞來看,華為P50系列在重壓之下依舊保持了足夠給力的影像配置升級,超級大底的主攝似乎是板上釘釘的,甚至還會有8000萬畫素這樣的超高畫素感測器,結合去年的IMX700來看,這樣的配置似乎會又一次在手機攝影上到達巔峰。

當然了,這樣的配置似乎目前爭議還是比較大的,也有一些訊息表明200倍的超長焦不太合理,8000萬畫素的數量似乎也有一些誇張,畢竟現在是手機廠商都已經逐漸擁有自己影像發展方向的2021年了,追求這種“過高”的畫素似乎不該是華為的風格;而在OPPO等廠商都開始削減潛望式長焦鏡頭的今天,主打一個200倍變焦的超長焦鏡頭似乎也不是那麼合理。考慮到實用性,或許華為這一次的影像提升並不會那麼誇張——但相對應的,大底主攝應該是的確板上釘釘了的。

看完硬體方面可能迎來的提升,我們再來看看影像軟體方面的改變。華為終端目前的營銷文案和預熱海報,其實主要圍繞的還是拍攝體驗和軟體功能上的亮點來進行營銷的。比如抓拍功能、輕鬆的遠近切換等,前者或許暗示了華為P50系列的影像算力足夠強大,後者則或許是在暗示華為P50系列在變焦拍攝切換多鏡頭的流暢度會有大幅改善。

更有意思的還要數“忠於色彩,所見即所得”的這篇預熱內容。在我看來,這是對此前華為拍照取景框和實際照片畫質出入較大的一種迴應,暗示這一次華為P50能夠實現取景框的“所見”即是拍攝出來的成片的“所得”,算是一種對此前的華為機型的遺憾的修復吧。

關於這一點,也有一些大V給出了自己的解讀,說是華為P50系列能捕捉真實原色,這也是一種合理的解讀,我認為華為P50的色彩表現也許真的能更好(尤其是考慮到這次大家都沒吹RYYB了,說不定是這個層面上帶來的更優秀色彩呢),只是這位大V還特地點了一句“色彩比iPhone都準確”……拜託,超越iPhone的色彩表現這個事情P40和一眾國產機早就做到了好嗎?把iPhone當色彩標杆,屬實是一種可笑的行為,這也讓我忍不住有些懷疑P50的實際表現。

4G?驍龍?晶片依舊是大難題

相比於影像方面的提升這種板上釘釘的事情,在其他的配置上華為P50系列則是隱藏在迷霧之中。不知道是出於降低預期的打算,又或者僅僅是放煙霧彈,目前也有一些傳聞表明,華為P50會有驍龍888的版本。考慮到華為MatePad等一部分平板機型已經用上了驍龍870和驍龍865等晶片,或許華為P50還真的會有驍龍晶片版本。

更可怕的是,華為P50系列似乎只能被迫放棄5G,成為全系4G手機了。目前工信部的入網認證上標記的華為P50系列,就全是4G的版本,我們也不難想象,就算後續會推出5G版本,能買到的P50系列早期批次估計也只有4G版,在5G網路已經普及的今天,還是會讓人有所悲嘆的。要知道,買手機不是隻用半年一年的事,很多人的換機週期都在兩年甚至以上,我們當然可以相信4G網路在明年依舊好用,但也存在著一年後4G網路體驗斷崖式下降的可能性,相信華為還會因此感受到一些輿論壓力

可以看到,這款新入網的機型是沒有支援5G網路的

還真別說我危言聳聽,此前我在3G與4G過渡的那兩年間就曾硬著頭皮買過3G版本的手機,本來以為聯通3G的體驗跟移動4G在短時間(一年內)沒啥區別,相信著自己還能繼續快樂地網上衝浪。結果後來3G網路突然就顯著地降了速,那糟糕體驗還是逼迫我放棄了它,轉而買了一部支援4G網路的新手機。如果很多華為P50(請記住這是旗艦手機)使用者也有了這樣的經歷,相信會無可避免地感到一些失望。

當然,上面談到的這些狀況只算是採用4G網路的一部分負面影響的可能,對於現階段的華為終端來說,哪怕是冒著風險,但只要是能在4G版本的推動下帶動足夠銷量,就有很大的機會——因為那顯然是真的能救命的重要銷量。而這些銷量能帶來的利潤、收入甚至有可能都不是最重要的,能帶動生產線繼續開工、保證供應鏈的合作關係才是更重要的那部分,而這其實也正是華為P50系列能成為翻盤點的關鍵點。

不管如何,我是不希望華為也這樣降頻鎖幀的——雖然華為EMUI以前的操作是降解析度。

其他配置小有遺憾,但完全可以理解

看完了影像和效能的配置,我們再來關注一下P50目前能得知的一些其他硬體配置。正如此前的華為機型在螢幕方面的遺憾,這一次華為P50系列據說還是得使用京東方的螢幕,不過好訊息是這次不再是大家吐槽的“周冬雨”了,而是類鑽石的排列,顯示效果總會好一些。可見大家吐槽的聲音還是能傳到華為官方那裡的,如果全是對這種吐槽聲音的打壓,那很可能這一次還會是京東方Delta排列的螢幕,在顯示效果上或許會不盡人意。

另一方面,則是快充和電池方面的配置,如果上面的爆料是貨真價實的,那我們可以說華為P50系列的三款機型在電池容量上都不算很大,尤其是P50 Pro和P50 Pro+這兩款6.7英寸螢幕機型的電池容量,4300mAh說實話還是有些小了,只能希望鴻蒙系統能使它表現出相當於其他旗艦5000mAh電池那樣的續航表現吧。至於100W的快充,估計和榮耀50 Pro是同款,不能說很強,但也算是還行的配置吧。

至於雙揚聲器、線性馬達內部散熱等配置,目前倒是沒有相關曝光,可能是沒有這方面的驚喜了,不過也能理解。畢竟都是錦上添花的配置,對於困境中的華為,實在不算是必需品,如果最終這部分的配置不算太頂級,也算能理解——畢竟最關鍵的效能和影像肯定是OK的,就足夠我們放心了。

支援華為,可別支援二道販子和黃牛

哪怕上面那部分配置細節可能會帶來一些體驗上的遺憾,我相信願意支援華為P50系列的朋友依舊是很多的。別說是受到了制裁,就算是沒被制裁,華為新品的早期銷售場面也是相當火爆的,前期的供貨很難迎合大家的超大量需求。

回想一下一機難求的Mate40系列吧

所以可以預見的,我們還是得進入到消費者跟黃牛、二道販子的鬥智鬥勇環節。我個人認為,支援華為也依舊需要理智,你從華為官方買到產品無疑是真的支援到了華為,但你從黃牛手上加價買到產品,難道能算到華為的頭上?不能吧。“支援”了華為的只是這些先下了單的黃牛,而加價買到手機的你,更多的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炫耀慾望,多出的那些血汗錢可沒有到華為口袋裡,而是被黃牛笑納了。

醒醒吧。你支援的哪是華為,是那畸形的、惡臭的黃牛市場罷了。越是搶購,黃牛就越是興奮,加價就越多,你對華為的愛、對華為的支援,全成了他們斂財的利器。

這個環節,你受益了嗎?沒有,你只是花了更多的錢,買到遠高於定價的手機。

華為受益了嗎?是有收益了,但也就侷限於賣貨而已,黃牛買或者是你買,都沒有差別。你對華為的愛與支援,最終沒有到華為的口袋裡,該有的難關可沒有因為你多花錢就度過了。

而真正有收益的黃牛不僅不會收斂,還會進一步壓縮我們能搶購到的手機貨量,一步步拓展他們的商業帝國——華為死不死跟他們可沒有關係。

所以,我建議大家還是理智消費短期內沒買到手機,你又不會有什麼損失,華為也不會有什麼損失——畢竟黃牛已經支援過一波了。等到中期供貨趨於平穩,甚至黃牛虧過一波了,再去店裡入手,我覺得會更值一些,順便買一些華為官方的延保、碎屏保等服務(注意別買到渠道商的這些服務),還有與手機配套的一系列官方保護殼等產品,那不就是對華為的最大支援了?

朋友們,你們的理性支援對於華為來說才是更有意義的,一方面是正規渠道買的產品更容易給到華為反饋,另一方面是不會讓黑暗的黃牛市場進一步發展發育,希望華為P50系列這次真的能給我們帶來足夠多的驚喜,也希望每一個願意支援華為的小夥伴,最終都能成功入手一款心儀的華為手機吧。

7
  • 驍龍8s Elite來襲,中端市場的新寵還是性能妥協?全面解析與期待
  • OPPO A93s預售,這價格線上有人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