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數碼>

91綜合評分

外觀做工A++螢幕顯示A++系統性能A++影像系統A++充電續航A+

這一代iPhone迴歸了直角邊框設計,從外觀辨識度和手感方面都帶來了巨大改變。每一次iPhone出現ID外觀的改變,都會受到消費者追捧,因為這最容易看出它是新款iPhone,而這一代iPhone的外觀設計對觀感和手感也有著明顯提升。首先,因為它用了直角邊框,所以一眼看上去就能發現比iPhone 11窄了很多,這個窄主要體現在機型的寬度上,而且12不再使用LCD屏,COP封裝的OLED螢幕黑邊也窄了很多。

外觀的改變也使得iPhone 12的手感發生了變化,右手正常握持狀態下,拇指、中指和無名指都貼合在邊框平面上,右下角貼合拇指屈肌,拿在手裡很穩,握感和普通的弧邊機型差不多。當然,迴歸直角邊框就不圓滑,第二掌骨頂端觸控稜角或者拇指劃過螢幕邊緣的時候會感覺比iPhone 11硌手,不過iPhone 12的背板工藝對比iPhone 4、iPhone 5進步了很多,接觸點其實是偏圓的,屬於大部分人都能接受的程度。

iPhone 12的機身重量只有162克,對比iPhone 11的194克輕了太多,這一個變化特別容易感知,放在口袋裡不至於把褲子往下拉,晚上躺著玩手機也輕鬆很多。

工藝方面,iPhone 12的後蓋和11一樣,都是一整塊玻璃加工而成,而且攝像模組和機身質感不同,難度挺高的,但是依舊沒有疏油層,非常容易沾染指紋,除了經常擦拭就只能戴上手機殼使用。iPhone 12的邊框是鋁合金加噴漆,對比iPhone 12 Pro的不鏽鋼邊框更不容易粘指紋,但更容易磨損,如果想把邊框質感保持得比較好,建議戴手機殼使用。

螢幕方面,iPhone 12這塊螢幕是三星供貨,有沒有LG混合供貨暫時不得而知,因為從官方釋出會的螢幕演示圖以及前期版的子畫素排列來看,都是三星Pentile排列,也還沒有發現LG鑽排的螢幕。

iPhone 12的螢幕在官網上使用了XDR字樣宣傳,估計就是DisplayMate上拿A+的那塊面板,它對比iPhone 11有多方面的進步,材質從LCD轉向OLED,對比度、色彩表現、峰值亮度都有肉眼可見的提升,iPhone 11看不了HDR影片,iPhone 12就可以,從觀感上來看,iPhone 12的字型邊緣也會比iPhone 11更清晰。

12和12 Pro在螢幕亮度上有差距,iPhone 12的全屏最高亮度是625尼特,和iPhone 11持平,12 Pro的最高亮度是800尼特,這個亮度差異也難以得知是螢幕本身素質差異還是蘋果官方透過軟體限制導致,除了在戶外特別強的光線下會不夠清晰以外,兩者看起來差別並不是太明顯。

但是,出於耗電量的考慮,安卓陣營中已經非常普遍的90Hz、120Hz重新整理率依舊沒有出現在iPhone 12上,甚至連Pro系列也沒有。雖說iOS的動畫流暢性具有巨大優勢,60Hz就是60Hz,掉幀情況較為罕見,但是對於感知明顯的高重新整理率體驗來說,60Hz已經力不從心,從90Hz回到60Hz還算能接受,但是從120Hz(OLED)回到60Hz,就真的比較難了。

正面螢幕的硬度也有所提升,iPhone 12系列的螢幕上使用了納米級瓷晶體,體現了瓷的硬度,同時保持了通透性,經過測試,螢幕硬度依舊在莫氏6-7度之間,只是它在硬度6的測試筆刮擦下,劃痕非常淺,即便劃傷也不會太過影響觀感和手感,但是不可能抵禦7級硬度的剮蹭。要完全避免螢幕劃痕和塗層磨損,依舊要使用貼膜。

蘋果宣稱iPhone 12對比iPhone 11提升了四倍抗跌落能力,實測當中,iPhone 11在3米高度螢幕朝下跌落會碎裂,而iPhone 12則得以倖存。與正面螢幕相比,後蓋玻璃的抗跌落能力則有明顯差距,而且不購買AppleCare的話,摔壞之後維修費用也很高,喜歡裸機手感的使用者建議加購AC+。

iPhone 12全系列都採用5nm製程的A14處理器。這顆處理器從理論效能來說,至少到2021年蘋果釋出新一代處理器之前,都能保持智慧手機第一的位置,但是,iPhone採用的雙層主機板結構導致了散熱條件並不好,A14的效能在觸發溫控以後會有降頻、鎖亮度的情況。

A14處理器在不同機型上表現並不相同,在iPhone 12系列上面跑Geekbench 5,單核分數一般在1590+左右,偶爾也會跑上1600分,不過比較少見,多核的波動就比較大,3800-4200都有,最高的那一個能跑到4211,但是也有不少多核成績在3500左右。總結下來,A14單核峰值效能為1600+,多核峰值效能為4200+。

A14對比A13,CPU效能提升20%,但GPU效能提升只有10%,提升幅度比A12到A13還要小。以阿茲特克廢墟的1080P和1440P離屏渲染作對比,A14分別是100FPS和37FPS,而A13則是91FPS和34FPS,都符合10%的效能提升。

在具體遊戲裡面,吃單核效能的《原神》稍微調低點畫質,A14可以60幀執行,屬於智慧手機裡獨一檔的存在,而在考驗GPU效能的《光明山脈》裡,A14峰值幀率44FPS,平均幀率31.4,也是頂尖的存在。雖然麒麟9000的平均幀也能跑到31.2FPS,但是A14的功耗只有8.6W,麒麟9000則要去到11.1W,A14的能耗比高出太多。

剛出廠的iPhone 12系列是iOS 14.1,在遊戲過程中會在幾分鐘後幀數銳減,隨後逐漸恢復正常,打《王者榮耀》會在第五局開始出現明顯示卡頓,從CPU和GPU的工作頻率可以看出是效能排程出現問題。後續蘋果推送了一個5GB左右大小的14.2系統,排程問題得以解決,降頻過程和A13大致接近,都是在開始時達到峰值效能,發熱後降頻穩定執行,沒有再出現幀率突降的情況,連續六七局《王者榮耀》後也沒有出現卡頓現象。

A14開啟省電模式後,大核頻率只有1.3GHz,工作以小核為主,頻率可以達到1.8GHz,同時GPU可以滿載執行,阿茲特克廢墟的兩項分別為68FPS和24FPS,表現比A13的省電模式、驍龍865+預設模式都要好,而且還有能耗比的優勢。

記憶體規格依舊是LPDDR4x,規格上不如同期安卓旗艦的LPDDR5,但是記憶體複製、記憶體延遲和記憶體頻寬的表現都超過了同期安卓旗艦。這是由於A14採用上一代的高頻記憶體,而同期安卓旗艦則使用新一代低功耗記憶體,蘋果LPDDR4x時序低,延遲低,但同期安卓的LPDDR5就有著功耗低、電壓低的優勢。

iPhone 12系列的磁碟讀寫效能也有提升,隨機讀寫效能甚至翻倍,體現在日常使用中就是開啟App的速度有些許提升,和iPhone 11對比起碼快了1秒多,日積月累下來確實也省了不少時間。

訊號方面,雖然蘋果收購了英特爾的基帶業務,但是iPhone 12採用了外掛高通X55方案,綜合表現稍遜於華為這種基帶行業龍頭,不過整體表現比11系列好了很多,至少已經和使用相同基帶的安卓機型處於同一水平,已經不需要太擔心訊號問題。

iPhone的影像系統一直都是體驗高於質量,它依舊是智慧手機的第一梯隊,但是它在成像和畫質上不一定是最好的,比方說三星和OPPO的色彩調校很有特色,小米和華為的長焦是很好的賣點,安卓陣營的旗艦機型在超級夜景方面也都很出色,基本已經到了一個風格取向而不是畫質取向的程度了。

iPhone 12的三攝在日間成像中對比iPhone 11有小幅提升,這很大一部分得益於HDR 3,兩者在大光比場景下表現有一點差距,iPhone 12在保持近物細節時,高亮的背景顏色還原也較為準確,不過iPhone 12在部分場景會出現顏色偏暖的情況,不一定比iPhone 11更能還原當時的色彩。

iPhone 12另一個改進是三攝同時支援夜景拍攝,這種軟體上的更新並不會出現在iPhone 11上,所以兩者的夜景拍攝會有很大差距,重點表現在紋理的清晰度上。在取景框上看夜景,螢幕上會出現很多噪點,但是經過手持兩秒的夜景模式,畫面會變得純淨很多,只是暗部因為銳化還是會出現很多噪點,和同級很多旗艦機型相比都沒有優勢。

在用主攝拍攝1倍人像的時候,iPhone 12 Pro的LiDAR確實更有優勢,對於人像和背景的識別比iPhone 12更好,也就是摳圖更準確,再加上Deepfusion以後,人物面部的顏色、衣物的細節都表現得特別好。當然,手機依靠演算法摳圖,虛化始終會有破綻,不能妄圖和全畫幅相機對比,差距實在是太大了。

iPhone 12系列是目前影片拍攝最強的手機,不僅成片好,而且拍攝體驗也特別好,這一代iPhone支援杜比視界HDR影片拍攝,影片的動態範圍變得非常廣,標準版最多支援到4K30幀,Pro版可以支援4K60幀,拍攝後可以立即剪輯,調色和套用濾鏡所需的時間視影片的長短以及調整專案多少而定,總體速度令人滿意。

系統方面,iPhone 12出廠自帶iOS 14.1,它多了一些安卓以前就有的功能,比如小外掛和軟體資源庫之類的東西,使用者不用越獄就可以折騰的東西變多了,但是不喜歡折騰的使用者也可以正常使用,和iOS 13也沒有太明顯的差別,依舊是目前智慧手機最完善的系統。

續航並不是iPhone 12的一大短板,雖然電池容量只有2815mAh,對比iPhone 11的3110mAh電池小了不少,但是A14在不跑效能的時候功耗很低,在同是4G模式下,掉電速度比11慢了不少。在5G模式下,iPhone 12的續航就大打折扣了,連中度使用都難以應付,一直開著省電模式才能稍微好一些。建議在辦公室最好配備一個無線充電板,在外面則需要準備充電寶。

充電方面,iPhone 12支援20W有線充電和7.5W無線充電,只有使用Magsafe才能達到15W無線充電,不過官配Magsafe充電器需要329元另購。20W有線充電從0-50%充電需要28分鐘,0-100%充電需要90多分鐘,其實有點強行升級的意思,因為iPhone 11有線的峰值功率已經可以摸到22.5W,iPhone 12日常充電一樣是2A電流,使用20W充電器能維持的峰值功率和18W PD充電器幾乎相同,甚至沒有升級的必要。

Magsafe充電對比其他無線充電,主要優點在於確認感特別強,放上去就會自動貼合,功率也比7.5W無線充電高,20分鐘能充至50%,不過發熱以後充電功率會下降到不足10W。雖然15W無線充電對比安卓陣營的30W、40W差距頗大,但是對比iPhone 11是一個硬體級提升,等第三方產品出來以後,Magsafe的使用成本會有所下降,也是值得普通使用者升級的功能。

iPhone 12系列取消附贈充電頭和有線耳機,只配備一條Type-C轉Lightning充電線,但是這跟環保沒什麼關係,雖然蘋果不附贈充電頭,但是他們官網也有售賣20W充電頭,售價149元,而且是獨立包裝獨立發貨。

iPhone 11 Pro的老使用者會有附贈的18W充電頭,11系列的使用者大部分也都會購買第三方的PD充電套裝,畢竟原裝的5伏1安充電頭要4個小時才充得滿,送了也沒用,還不如不送。但是,對於新使用者來說,不附贈充電頭就需要付出額外的配件花費,雖說第三方充電頭也不貴,但是也有很多使用者對於第三方充電頭的質量不放心,依舊要買蘋果官方的充電頭,這一點都不環保,也很麻煩。

8
最新評論
  • 驍龍8s Elite來襲,中端市場的新寵還是性能妥協?全面解析與期待
  • 2021新款筆記本:榮耀MagicBook V14/16Pro,價效比不低顏值爆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