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數碼>

由於職業原因,經常會進行外出辦公,筆者一直使用的都是15寸的MacBook Pro,更大的螢幕尺寸和更高的效能設計,自然也帶來了最難受的攜帶體驗。然而並不是所有的差旅工作場景都需要用到這麼高的效能,有時候僅僅需要進行一些簡單的創意演示和文字工作,甚至只是一些微信溝通。這種時候,15寸的MacBook Pro實在過於大材小用,碩大的機器本身也徒增負重,十分不便

自從iPad Pro全面屏版本和專屬的iPad OS系統釋出後,筆者就把一部份輕度的差旅工作轉移到了iPad上,11寸的尺寸對於筆者來說正好,出門再也不用背悶熱的雙肩包,只需要一個小小的郵差包就可以收納完畢。但iPad需要達成生產力的完全體是需要配件進行加持的,沒有配件的iPad真的只能是愛奇藝。在iPad配件中,最重要的兩樣就是筆和鍵盤,筆非常簡單,Apple Pencil是最佳選擇,其他品牌的筆甚至做不到Apple Pencil一半的評分;但鍵盤就很難說了,第一代官方鍵盤雙面夾體驗非常一般,第二代妙控設計雖然很Apple,但筆者仍然覺得差了點味道

在相繼入手並鹹魚賣掉兩代官方鍵盤和羅技鍵盤後,筆者終於找到了最適合iPad的鍵盤,就是Brydge的Pro+鍵盤(上一代),並陪伴我的iPad使用了很長時間。而這次機緣巧合之下,成功申請了糖紙眾測的「Brydge iPad Pro系列藍芽鍵盤」,拿到手的型號是適配11寸iPad Pro和10.9寸iPad Air的Air Max+ 觸控板藍芽鍵盤(新款,下文簡稱Brydge Air Max+),一起看看吧

本文首發於糖紙眾測

產品介紹

直接上圖▽▼

▲△盒體是白底+彩印,採用磁吸式頂蓋開合設計,頂蓋內部也有產品資訊的印刷,初印象就是高階▽▼

Brydge Air MAX+的整體大小,比之上一代Brydge Pro+要大上一圈▽▼

▲△兩者的材質也有了變化,為了控制重量(大概),Brydge Air MAX+放棄了金屬外殼的設計,轉用了一種質感非常好的聚碳酸酯和橡膠製成,並在表面添加了能有效抑制微生物生長的活性抗菌成分,不管是防摔還是防菌,都和金屬外殼版有著不小的差異,可以說Brydge Air MAX+的設計是一種全新的嘗試

除了材質的不同,Brydge Air MAX+也做到了之前產品沒做到的一項重大功能,全新一代採用了iPad Pro官方鍵盤經典的磁吸設計,現在是可以隨意在iPad模式和Mac模式進行切換,可以說妙控鍵盤唯一優於「Brydge iPad Pro系列藍芽鍵盤」的設計,也被追平了,這一代真的做到了接近滿分的設計▽▼

▲△尤其是Brydge Air MAX+獨立保護外殼的設計,在iPad模式下依然擁有著可靠的防摔效能,這點亦是12.9寸版Brydge MAX+所沒有的,在整體體驗上我認為Brydge Air MAX+反而更好

▲△iPad Pro的保護外殼往往繞不開相容新一代Apple Pencil的充電設計,這點Brydge發揮了老牌配件大廠應有的實力,保護殼上那顯眼的一條凹槽設計,厚度剛好能讓Apple Pencil正常吸附和連線,沒有暴力的採用鏤空設計,也能很好保證了這一部分的防護

觸控體驗

Apple成名以來最為人稱道的就是獨特的觸控體驗,只是一種全新的人機互動,從iPhone的誕生就直接幹掉了傳統手機的實體鍵盤,到MacBook觸控板的多點觸控手勢全面吊打Win陣營,最後傳承到iPad OS上也開始使用外接觸控板,讓平板和電腦兩者的界線再次模糊。可以說iPad Pro之所以Pro,是因為越來越像Mac,越來越具有生產力。而在挑選iPad Pro具有生產力屬性的配件時,也需要格外留意相關屬性

「Brydge iPad Pro系列藍芽鍵盤」從支援觸控板那代開始,就已經支援了Apple的原生多點觸控。今年這款Brydge Air MAX+也同樣支援原生多點觸控,面積有10cm*6cm的觸控板甚至比有些筆記本還大,幾乎還原了MacBook的觸控體驗▽▼

支援四指上滑返回桌面▽▼

支援四指上滑懸停撥出多工檢視▽▼

支援四指左右滑動切換前臺應用▽▼

整個體驗非常舒服,對於筆者這類Apple生態使用者來說,常用的手勢已經爛熟於心了,支援原生多點觸控的產品真是非常友好

輸入體驗

作為一個鍵盤配件,最主要的當然就是輸入體驗了,Brydge Air MAX+受限於宿主僅11寸螢幕的大小,沒辦法按照常規87鍵盤的標準鍵距(18mm-19.5mm)進行設計,只能採用略小一號的尺寸(17mm)▽▼

▲△對於成年男子來說,這個尺寸的鍵盤其實略小,尤其是手大的朋友,容易擠在一塊非常難受,但與之相對的是,女同學的小手卻剛剛好▽▼

Brydge Air MAX+的按鍵鍵程,比新款MacBook剪刀腳鍵盤的鍵程要長一點點,回彈力度稍肉一些,長時間打字負擔非常輕,可以放心使用。但說實話Brydge Air MAX+的鍵盤手感不如上一代Brydge Pro+,腦測也應該不如大哥Brydge MAX+。上一代的鍵盤鍵程會稍長一些,回彈也更為乾脆,手感非常接近原生MacBook的鍵盤體驗▽▼

▲△而這代的Brydge Air MAX+為了平衡重量,改用了更輕量化設計的鍵盤,實屬有點遺憾,但也能理解

另外來鍵盤有三級背光設計,背光色溫偏冷,可以透過鍵盤左上角的背光按鍵控制亮度▽▼

▲△在黑暗環境中使用時會提升一些體驗,但筆者真的不建議在沒有外部光源的情況下使用電子產品,過於傷眼,希望朋友們能好好愛惜眼睛

場景體驗

選擇iPad Pro作為生產力裝置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它具有非常好的便攜性和場景適應能力,打個比方,在飛機、高鐵等人均空間狹小的交通工具,你是絕對不願意拿出筆記本來處理事務。雖然你認證工作的精神很帥,但你為了正常使用筆記本去彎腰縮頸的樣子真的很狼狽。這時候一個尺寸更小,甚至隨時可以摺疊、手持的平板裝置,卻是這類空間的最優解,可以讓你輕鬆許多▽▼

正如上文所說的,雖然Brydge Air MAX+的鍵盤不具備360度反折的設計,但它的磁吸設計可以隨時將iPad Pro取下,無縫切換平板模式和筆記本模式▽▼

很可惜的是這次體驗任務週期正好撞上了國慶假期,從不愛湊熱鬧的筆者也就沒法透過錯峰出行,去獲得一些旅行途中的產品體驗照,只能透過一些場景描述來讓大夥理解筆者想表達的意思。在隨身生產力裝置的體驗上來說,其實有一個比較有意思的地方,那就是餐廳、咖啡廳、甜品店等吃飯小憩的場所。這這類場所可供使用空間會稍微大一些,也能有非常好的坐姿空間,可以完整釋放「Brydge iPad Pro系列藍芽鍵盤」給iPad Pro生產力帶來的加持▽▼

Brydge Air MAX+鍵盤轉軸支援最大135度的開合角度,在正常使用的情況下,與正常筆記本並無二異,又因為鍵盤部分內建大容量電池的設計,配重平衡下,整個手打體驗相當友好,也沒有沉頭、後倒等不良情況▽▼

綜合評價

iPad Pro的續航眾所周知非常一般,如果是官配的鍵盤通常會使用機身背後的觸點進行供電,再加上Apple Pencil的磁吸充電,其實整機的續航是要打個折扣的。而「Brydge iPad Pro系列藍芽鍵盤」是採用內建電池進行供電,不會額外給iPad Pro增加續航負擔,並且官方宣稱充電一次可供使用三個月(暫時無從考證,等筆者用滿三月後再回來評價一番),著實給續航焦慮患者打了一支強心針▽▼

▲△另外充電口也採用的Type-C介面,與iPad Pro介面一致,節省了線纜的負擔,提高使用效率。還需要提的就是,上一代Brydge Pro+的鍵盤,鍵盤充電口和iPad Pro充電口是呈一左一右分佈的,每次充電都給筆者帶來了些許不便。而新款Brydge Air MAX+則把充電口挪到了右側,即iPad Pro充電口的同一側,這個人性化的改動值得給個贊

iPad Pro是否具備生產力屬性,其實是見仁見智的。但「Brydge iPad Pro系列藍芽鍵盤」有沒有給iPad Pro提供便利的生產力加持,卻是肯定的!筆者以前讀書的時候,最饞的一項產品就是Surface,當時2合1的概念才剛剛興起,同時具備平板電腦特性和膝上型電腦特性的產品,實在讓筆者驚歎不已。簡單方便的模式切換可以讓產品適用於筆者能想到的所有場景,一切都是那麼的優雅隨性▽▼

▲△而新款「Brydge iPad Pro系列藍芽鍵盤」Air MAX+或者MAX+也終於把這份優雅帶回了到了iPad的體驗中,新款的磁吸設計相比舊款的夾子,在這當中所體現到的,或許就是產品設計把使用者體驗放回第一位的思考。

“我們不是為了做而做,只是為了想做而去做”

結語

整個產品的體驗下來,帶給筆者的都是驚喜,雖然無處不在的小細節頻繁的戳中了我的爽點,但要給產品列出缺點時,我也決不嘴軟~未來「Brydge iPad Pro系列藍芽鍵盤」仍然需要思考和解決的地方就是質感和重量體積的平衡,如何使用更輕薄的材料去打造適合使用者的產品,並把使用者的負擔降低到最小,這是筆者覺得可以好好下功夫的地方。期待未來能看見諸如碳纖維等材質的新鍵盤

5
最新評論
  • 雙11 神舟放大招,11代i7筆電直降1100?
  • 黑鯊鳳鳴真無線藍芽耳機評測:時刻洞察激烈遊戲中的敵方動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