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數碼>

很多人都沒意識到,我們現在所產生的資料比以前多了太多。即使手機空間從16GB升到32GB,再升到128GB,但更多更高解析度的視訊和圖片使得空間不足的提示似乎從未遠離我們。隨之而來的還有云盤服務商的貼心提醒,以及讓人眼花繚亂的儲存套餐頁面。

在此時,以NAS為代表的私人云儲存逐漸成為了一種新選擇。在我們印象裡以PC見長的聯想,也推出了第二款個人雲端儲存產品——A1,而這也是我們今天要體驗的內容。

簡潔卻實用的設計

考慮到聯想個人云儲存A1的定位是家庭級,所以它的外觀不像極客們熱衷的那種NAS一樣,具有碩大顯眼的機身和多盤位設計。實際上,聯想個人云儲存A1最高支援16TB,首發為3TB版本,雖然擁有如此海量的儲存空間,但A1在體積上只比一般家用路由器大不了多少。它的設計語言源自古希臘多立克柱式,白色主色調加上整齊劃一的紋理,除了必要的指示燈和頂部Lenovo標識之外便再無其他裝飾,足夠簡約,也能輕鬆融入現時不同型別的家裝風格。

而採用立式設計的聯想個人云儲存A1除了有著美觀這一個因素之外,還充分考慮到了裝置的散熱問題。在聯想膝上型電腦散熱專家團隊的支援下,擁有煙囪式自然對流散熱結構的A1只需要搭配散熱片就能高效散熱,噪音可比那些裝備散熱風扇的NAS要少得多。

不過要注意的是,在使用時應當讓A1的頂部保持開放,這樣散熱效率才會高。

齊全且紮實的硬體

可能在很多人眼中,NAS就是一個拿來放東西的裝置,效能方面的要求理應近乎於零,但實際上,大量的資料傳輸對NAS的硬體來說也是一種考驗。

首先是介面方面,A1配備了千兆網路介面和USB 3.0介面,這為A1的內網和外接裝置的傳輸速度打下了基礎。不過要想發揮出千兆網口實力的話,一個上佳的路由器也是不可缺少的。

同時,聯想個人云儲存A1搭載了來自Realtek的RTD1296四核64位處理器,以及1GB DDR4記憶體,這對於NAS來說是個相當夠用的配置了。

當然,A1在作為NAS核心部分的硬碟上也選用了非常出色的元件。相比於那些需要自己選購硬碟的NAS,聯想本著易上手的設計思路為A1裝備了一塊3.5英寸的NAS級西數紅盤,最高支援16TB。粗略計算一下,這大概能放下280萬張容量為6MB的照片,或者是4000部容量為4GB的高清藍光電影,對於家庭使用者來說是十分富裕的。當然,如果你對自己的動手能力足夠自信,也可以升級到更高容量。

易用,安全缺一不可

現時的大多數NAS都搭載了基於Linux核心開發的作業系統,與只需付款就能獲得額外空間的雲盤服務相比,這些NAS系統雖然可玩性十足,深受極客喜愛,但無形中這些系統的複雜性也給一部分使用者造成了使用上的障礙。至少,他們需要更直接的介面。

聯想個人云儲存A1在這方面就做得非常好。就以初次使用為例,在將A1連線電源和路由器LAN口後,我們只需要用手機掃描說明書或A1底部的二維碼下載資料守護者App,註冊登入聯想賬號並開啟許可權,等待App介面中搜索到A1後即可馬上開始使用。在UI設計和操作邏輯上,資料守護者也跟一些檔案管理器或雲盤App大致相同,相信大部分人都能快速上手。

另外,A1不僅在內網中表現出色,事實上還可以比肩買了會員的雲盤,速度遠超非會員速度。得益於聯想在全球範圍內部署了超過10大主幹節點,無論是在辦公室還是出差途中,只要你的A1處於聯網狀態,你就可以遠端訪問到它。

接下來,我們使用行動網路上傳了多張HEIC格式的圖片和MOV格式的視訊,上傳速度一度達到了2MB/s。在上傳完成後,我們又馬上開啟視訊進行線上播放,整個過程也沒有出現什麼卡頓。可見聯想設定的節點還是相當給力的。

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這次2MB/s的上傳速度只是被4G LTE行動網路所限制住了,倘若處於一個上傳速率更好的網路裡面,聯想個人云儲存A1的表現也許會擁有意想不到的體驗。

既然說到雲和聯網,可能不少人會有隱私方面的擔心,畢竟資料安全也是一些使用者拒絕雲盤服務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在這方面聯想比我們想得更多,A1採用了SDVN技術加密了資料的傳輸, 首先你的資料不是傳到別的公司伺服器上的,而是傳到你個人的個人雲的硬碟中,隱私在家比資料在別人家要更讓人放心。具體來說,當你開啟資料守護者App的時候,虛擬專用網功能就被啟動,打個比方就是在網際網路這片大海中,聯想建立了一條安全通道供你訪問A1上的檔案。

嚐鮮NAS的好選擇

以合適的效能和輕量級的設計作為基礎,再在系統等細節上加以精心打磨,聯想個人云儲存A1不但和雲盤一樣易於使用,還擁有著令人放心的隱私保護和傳輸效能。顯然,相比於需要一定專業知識才能配置並玩轉的專業NAS,聯想對個人雲端儲存A1的定位非常明確,倘若你想一嘗NAS,卻又在它的繁雜麵前有所止步的話,是時候選擇聯想個人云儲存A1了。

  • 雙11 神舟放大招,11代i7筆電直降1100?
  • IT界三大定律加速產品迭代,結果賺到錢的卻是二手手機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