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數碼>

如果你在機圈討論什麼手機最“流暢”或者扯到手機的效能表現,就能發現很多人都預設 iPhone 無法被超越,還有部分人用幾年前的機器來秒殺現在的 Android 旗艦機。但如果你不是狂熱果粉,自然會發現有些言論過於極端。那麼大多數果粉口中的 iOS “流暢”二字背後的因素有哪些?Android 現在的流暢度又如何?而最近數碼圈討論 iPhone 12 系列是否有高重新整理率版本熱度也很高,假如 iPhone 12 系列沒有高刷版本,它會成為 iOS“流暢神話”的終結者嗎?

什麼是流暢?

相信很多人心中對流暢的定義都不同,有的人覺得秒進遊戲是流暢,有的人則認為刷微博爽就是順滑。而比來比去你會發現,所謂“流暢”的支撐因素不外乎三個方面:視覺、感覺、觸覺,這三者的表現是判斷一部手機或者其他數碼裝置是否流暢的核心。一個能稱之為流暢的產品,即使沒有在這三個方面都遙遙領先對手,但它一定是在某一方向達到了競品沒有觸及的高度或在三者之間實現了某種平衡。

動畫視覺不掉幀

一部手機流暢不流暢的印象第一來源就是對動畫的視覺感受,不卡頓的動畫幀率要達到 24 幀才能“騙過”人類的眼睛,實現視覺上的流暢。而為了能順滑地顯示這些畫面,智慧手機也一直在用 60 Hz 重新整理率的螢幕。但如果操作畫面時出現掉幀,就會有明顯的卡頓感,這在手機發燙自動降頻時最為明顯。

感覺貼近物理邏輯

優秀的視訊製作者都會通過各種過渡動畫來給作品增彩,可見其重要性。在手機互動方面也有著同樣的邏輯,直白的動畫如果沒有合理的過渡會顯得十分突兀,過度的修飾也會變得很突兀,只有符合物理世界運動規律的動畫看起來才會舒適。

觸覺跟手

人與手機的互動大多是通過觸控方式進行的,所以觸感會直接影響我們對手中的產品的喜好程度,滑動螢幕是動畫要跟得上人手的動作,過快過慢都會顯得很不協調。幾年前諾基亞時代的電阻屏的生硬感相比大家都記憶猶新,用力點選後反應跟不上人手操作的現象確實很難讓人滿意。

·

iPhone 流暢在哪?

iPhone 一直被標榜為流暢,但是看完很多人的分析後,我發現很多人可能搞錯了重點。iOS 之所以流暢,最大的原因就是動畫和跟手度有著其它競品難以超越的優勢,而不是殺後臺的記憶體管理機制。iOS 對動畫的調教就是模仿現實世界的感知,使用下來的感覺就是“本該這樣”,其實很多時候 iOS 並不是最流暢輕快的那個,但是,它穩定的過渡動畫會給你一種錯覺。

iOS 由於平臺的原因,所有動畫的設計都有著比較完善的工具和介面,這樣開發者就能輕鬆呼叫這些封裝好的介面對 APP 進行合理的適配。而 Android 平臺的 Google 對動畫的出廠處理並沒有那麼上心,動畫工具和介面相對 iOS 有不小的差距,它只會給你提供一個基礎的動畫樣板,所有開發者被動要精心除錯,這樣一來時間成本會變得很高,難度自然也增加不少。而 Android 的多元化導致動畫效果不統一,這也會給福斯留下一種混亂的現象。

跟手度和硬體的選用有極大的關係,iPhone X 之後的產品都支援了 120Hz 觸控取樣率,這會極大提升你對手機的掌控能力,系統反饋和人手操作更加緊密協調。

當然,iOS 平臺的 APP 許可權管理一向都十分嚴格,這也為 iOS 流暢度做了些貢獻,特殊的遠端通知機制也值得一提,但這些並不是 iOS 看起來流暢的主要因素。

現在的 Android 還卡嗎?

我想大部分中高階 Android 機型的使用者都不會感到明顯的卡頓,如果你拿蘋果的價格來對標一下 Android,3000 以上的機型不流暢的我確實想不出來。無論是中高階高通驍龍 SoC 還是麒麟晶片,亦或是今年稍有些聲色的聯發科天璣1000系列,他們處理日常應用的能力都足夠,遊戲娛樂也同樣不在話下。

視覺的提升

我覺得 Android 近兩年做的最好的就是開始普及高素質的高刷屏,從 90Hz 到 120Hz,從 FHD 到 QHD+ ,有著肉眼可見的提升。高刷螢幕更適合這個內容品質逐步提升的階段,它顯示更多幀率的同時還能降低螢幕的閃爍,動畫在高刷螢幕下的觀感也會得到較大提升,拖影得到有效的控制。

Android 很長時間都對動畫效果不太上心,但隨著各家功能逐步完善後,開始對 UI 細節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重要代表: OPPO ColorOS 7 、MIUI 12。他們顯然對審美的理解高出其它廠家不少。ColorOS 7 「量子動畫引擎」的加入在我看來和 iOS 追求的物理世界的真實動畫感受如出一轍,通過對系統基礎互動動作和特殊場景進行逐一適配,ColorOS 7 的動畫完善程度已經達到了很高的水平,它遍佈系統的每個角落。

MIUI 12 的動畫同樣具有靈性,模組化後的 MIUI 12 讓人眼前一亮。遍及 UI 各個角落的物理動畫引擎在互動的處理方面也在對使用者產生著積極的影響,只是有的動畫過於拖沓,需要對細節進行進一步修飾。比如應用的關閉的返回曲線過於浮誇,炫技成份遠高於實用性,反觀應用全屏就很得體。

iOS “X年不卡” 傳說被 Android 延續?

每次提到 Android 流暢,很多人都會跳出來說 iPhone “X年不卡”,還會被靈魂質問,你的 Android 能做到“X年不卡”嗎?而這些使用者不出意外地還在使用 iPhone 5、6、7、8 的其中一個。但他們口中的“不卡”只是相對不卡,如果拿現在的標準,最多隻能是“看起來不卡”,反應速度和當下 Android 旗艦根本不在一個等級。

Android 由於記憶體碎片化的原因,很多人一直有種恐懼感,用了一年就卡的印象也從未消散。尤其是早些年由於 Android 優化不給力,導致轉向 iOS 而再也沒用過 Android 旗艦的部分使用者對這個話題發言十分積極。

但現在是 2020 年,廠家對 Android 的駕馭早已遊刃有餘,OPPO 記憶體反碎片化引擎,通過降低小記憶體汙染,提高分配成功率,降低碎片化次數,提高整體流暢度。「AI 應用預啟動」會根據使用者的使用習慣進行學習,在使用者需要開啟應用時提前載入資料,應用秒開被成功實現。

Hyper Boost 3.0 大幅提升觸碰體驗,有效提高了遊戲幀率,針對性地呼叫系統資源,對遊戲場景進行優化定製遊戲效能最高提升20%。UI First 通過四大核心技術成功合理調配應用和日常操作的資源佔用,系統性能衰減曲線得到明顯的控制。

華為針對 Android 的優化也有一系列措施,GPU Turbo 讓遊戲的效能、功耗得到很好的平衡,它會根據遊戲的需求自動調整資源進行合理分配。

Link Turbo 發熱演算法優化MP-TCP協議針對社交、電商、視訊、新聞等非實時類應用,終端首創MP-UDP協議則針對對戰遊戲、音視訊通訊等實時類應用。智慧檢測網路情況,防止阻塞。

方舟編譯器+EROFS 超級檔案系統讓 app 的編譯和檔案的讀取速度得到質的提升,久用不卡頓。

統一推送、許可權管理

2018年7月,泰爾終端實驗室聯合華為、小米、OPPO、vivo、騰訊、百度、阿里巴巴以及 360共同發起聯合行動:自2019年5月1日起,新上架和預置應用應基於 Android 8.0 (API等級26)及以上版本開發,拒絕上架和更新低API等級應用。充分考慮了使用者對於綠色 App 在個人隱私保護、許可權管理、基礎安全(網路安全、內容安全)、行為規範(交叉喚醒,後臺自啟動)的訴求。毫無疑問,國內的 Android 生態會變得越來越好。

前一段聲量較大的 MIUI 12 照明彈 和 ColorOS 許可權記錄都通過記錄應用的行為記錄來提醒使用者保護個人隱私,你可以根據個人需要適當關閉對應的許可權以達到更順滑的體驗。

在 Android 各家通過規範生態,提升硬體素質,優化動畫後,iOS 和 Android 的流暢程度在我看來並沒有部分網友口中的天差地別,也不存在所謂的用一年就卡,那些整天喜歡用幾年前的 iPhone 吊打 Android 旗艦的建議去買幾部對比一下。而真正的差別還是對於“看起來流暢”更接近物理世界感知的動畫的全方位調整,看著各家的積極優化態度,我覺得 Android 比肩 iOS 動畫過渡效果這天不會太久就能到來了。

迴歸正題,沒有高刷的 iPhone 12 會成為“流暢神話”的終結者嗎?在我看來,iOS 動畫的優化其實已經很到位了,新機翻車機率不高,高刷可能只是錦上添花,它也不會成為 iPhone 12 銷量的決定因素。而 iPhone 12 的市場表現大概率和“廉價”版本的定價有關,iPhone 11 和 SE 2020 的出貨量就足以證明。個人當然希望全系標配高刷了,但電池、訊號的改善才是新機最應該提升的點,你覺得呢?

828

iPhone

iOS

最新評論
  • 雙11 神舟放大招,11代i7筆電直降1100?
  • 實現家裡每個角落網路全覆蓋:華為子母路由器Q2S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