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臉面就像一張紙,可以丟在地上,踩幾腳,然後揚長而去。”
人人都有一張臉,長得好看不好看,那是“父母的遺傳”,但是臉色如何,卻是你自己的選擇。
要懂得,放下了面子,才有裡子。
莫言在《晚熟的人》中說過這樣一段話:
“本性善良的人都晚熟,並且是被劣人催熟的。
後來雖然開竅了,但他仍然善良與赤誠,不斷尋找同類,最後變成最孤獨的一個人。”
當人人都追求出名趁早時,莫言卻說自己更喜歡晚熟。
“晚熟的人,到了合適的時候,出現了能讓他展現才華的舞臺,他便會閃閃發光的。”
一向不著急的莫言,用自己的經歷印證了一個至簡至深的真理:
這世上沒有一蹴而就的成功,也沒有一步登天的雲梯。
所有看似“悄然而至”的輝煌,都是沉下心耐住寂寞,一點一滴慢慢熬,一步一步踏實積累的結果。
《晚熟的人》是莫言獲得諾獎後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其中大多數都是他的親身經歷,他是個會說故事的人,通過小說中的故事,他向我們傳遞著溫暖與愛
《晚熟的人》:學會“不要臉”,是成年人的必修課
討好自己,不活在別人的眼裡。
小時候,我的一個玩伴小花,因為腿上有很多的細毛,一直被大家嘲笑。
有人說:“看臉是女孩,看腳是男孩。”
冬天還好,大家都穿著厚實的衣服。夏天來了,很多女孩子都穿上了裙子,而小花卻還穿著厚實的褲子,非常難受。
為了穿自己喜歡的裙子,小花不得不穿上比較厚的絲襪。當然,因此她沒有少長痱子。
小花上大學的時候,看著身邊的人談戀愛,她也動心了。同寢室的女孩說:“你要戀愛,可以啊,把細毛褪去吧。還有,你有鬍子哦。”
一句話,讓小花無地自容。
直到有一天,小花遇到了一個很愛她的男人。才知道,真心相愛的兩個人,是不會挑三揀四的,不會因為外表醜一點,就拒絕在一起。
作家三毛說過:“真正的愛情,就是不緊張,就是可以在他面前無所顧忌地打嗝、放屁、流鼻涕。”
如果靠掩飾自己的缺點換來的愛情,那麼註定不會長久。因為相處的日子,所有的缺點都會曝光。
熟悉三毛的人就知道,她並不是傾國傾城的美女,身邊的男人荷西,也不是標準的帥哥。但是他們卻很愛。
當荷西要去撒哈拉沙漠的時候,三毛義無反顧地跟隨。當地的居住環境很糟糕,但是三毛卻想盡辦法改變,還帶著周圍的女人,一起清掃,做講衛生的人。
如果外面有一個人,需要你極力討好,說明他並不在乎你。你為他改變自己的樣子,壓抑自己的性格,藏住自己的習慣,只是苦了自己,而對方卻理所當然。
成年人,要懂得釋放自己的天性,不必藏著掖著。你“不要臉”的行為,會讓自己很愉快,心靈裡的陰霾,也會一掃而光。
拒絕別人,別不好意思。
很多時候,我們會“自認倒黴”。
比方說,買了熟人的某樣東西,發現東西質量不太好,或者不太實用。也不好意思退還。
還比方說,遇到了乞討的人,不好意思“冷漠”,就給了幾塊錢。並不知道,乞討的人,並不是窮人。他們只是在一次次透支社會的善良。
2019年2至9月,西安劉女士和當地的某汽車銷售公司,簽訂了協議,並且分期購買了一臺奔馳小車。
無奈之下,女士到店裡維權,並坐在了引擎蓋上。這就是西安“哭訴維權”事件。
每個人都不希望遇到麻煩。因此麻煩的事情來了,就會有人站出來,說“算了吧、忍一忍”,也有人說“接受對方的條件”,不要一直耗著。
一句“算了”,可以解決很多問題,但是吃苦的人,多半是你。小事可以不計較,這是大度;大事就應該計較,畢竟誰的錢,都不是風颳來的,誰都有越過越好的憧憬。
拒絕隨便“算了”,堅持維護自己的權益,這是成年人應該學會的。
有些人,你不嚴厲拒絕,就會認為你好欺負,從而一直碾壓你。你果斷地拒絕一次,對方才會對你高看一眼。
不管在生活中,還是職場、社交中,你都不能過分軟弱。拒絕多餘的工作,拒絕毫無意義的加班,拒絕喝醉酒,拒絕逢場作戲。
獨自成長,跳出父母的“評價體系”。
似乎,在父母的眼裡,好孩子,都是別人家的孩子。自己家的孩子,真的看不順眼。
孩子讀書不夠努力,學習的時間總是東張西望,常常惦記著手機。更令人生氣的是,父母想盡辦法提供好的學習環境,但是孩子不領情。
“我都是為了你好”,這句話,讓很多孩子,不知道如何反駁。
也有一些家庭,孩子回到家,父母就壓著他做作業,一點自由的時間都沒有。
當孩子變成了大人,還處處被父母安排,生活就會變得很糟糕。畢竟,人生的路,不是父母可以左右的。
事實上,父母對你的評價,不是客觀公正的。他們也會犯“當局者迷”的錯誤。
成年之後,擺脫原生家庭的束縛,適當拒絕父母的安排,不把父母的評價當成“人生的標籤”,你會發現日子好過多了。
你有愛情的標準,有自己喜歡的城市和工作,有追求,這就對了。只要你堅持住,父母反過來,就會積極支持你。
因此,你不要礙於親情,不懂得拒絕父母。總有一段時間,你要和父母拉下臉來。
莫言的話總是這麼精闢,觀察生活中的細微小事,從而寫出戳入了我們內心深處的文字,所以他的文字才能贏得我們的共鳴,他的小說才能受到眾人的崇敬與敬仰。而寫到這兒,我也很有必要給大家推薦他的新作《晚熟的人》了。
眾所周知,莫言是首位中國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諾獎分量不小,莫言能夠獲得,足以說明實力。但實力是要靠作品說話的,我們普通人大可以買他的作品來見證一下。但在我看來,莫言確切是個大師,比如說,上面的文字,便是好的佐證。
大家信我的話,不妨讀讀他的新作《晚熟的人》,這比他之前的小說更經典,裡頭描寫的人性更深邃。因為這是一本他打磨了八年的小說,當中寫的又是他回到老家後的種種經歷,比如說表弟的妒忌打擊與迫害啦,在村裡大肆傳播他的謠言啦,莫言傷痛地接收這一切,卻以文學的形式表達在了新作《晚熟的人》中。
《晚熟的人》是一部讀懂人性的佳作,莫言為何花費了八年時間才將其完成?全在於莫言費了許多心血與精力,越是榮獲此獎,越是在乎質量而非數量;也可以說,莫言將自己大半輩子的人生智慧與閱歷全然寫在了書中,毫不吝嗇地跟我們分享。細細思索,我們每個人都可從書中學來智慧,都可將人性給研究透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