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數碼>

蘋果的小元件與安卓還是有很大的不同,其中不乏一些難以發現的「小驚喜」。

iOS 14 最大的變化之一,就是支援桌面小元件了。之前的小元件只能在今天檢視,也就是負一屏中新增,自由度有限,而把範圍擴充套件到桌面後,小元件的能力、形態都有了很大的變化。有的人可能會說,「也就比 Android 落後了十年」,我一開始也這樣想。不過蘋果「遲到」也不是第一次了,「後來居上」的情況也不少見,所以只憑推出時間下判斷還是太早。

隨著 iOS 14 正式版的推出,首批支援桌面小元件的第三方 App 也都陸續出現。經過幾天的體驗,又研讀了蘋果提供的開發文件,我發現蘋果的小元件與安卓還是有很大的不同,其中不乏一些難以發現的「小驚喜」。

外觀統一,對設計美感有要求

比較明顯的不同是在外觀上,如果粗略評價為「蘋果的小元件就是比安卓的好看」,可能會被人認為是「無腦吹」。不過如果你仔細看了蘋果對於小元件的設計規範,就會發現這種「和諧」是有道理的。

蘋果的桌面小元件一共大中小三種尺寸,最小的佔四個圖示空間,它不能像安卓一樣隨意更改,統一採用圓角矩形設計,與圖示一致。

蘋果在小元件的顏色上要求大膽,能體現品牌,但不能影響內容的展現。內容資訊要求簡潔明確,不能有太多混雜元素。小元件中如果需要放置功能標識,應該統一顯示在右上角,並且不能出現與 App 圖示、名稱相同的元素。

更多就不列舉了,總之蘋果的整套規則十分詳盡,並對設計美感有較為明確的要求。這也是蘋果軟硬體結合的優勢,之後會多次講到,「有限制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

將 App 內容投射到桌面

除了外觀上嚴格且細緻的要求,蘋果的桌面小元件在理念上也與安卓有著很大不同。它的理念是「將 App 內容投射到桌面」,重要的是內容而不是形式。蘋果一再強調,「小元件不是迷你 App」,所以它只做展示,不能操作和滑動。

具體說來,小尺寸的小元件整體就相當於一個按鈕,點選任意一處都是進入到 App 中,中尺寸和大尺寸的小元件可以進入不同區域(比如音樂小元件的專輯封面,提醒事項小元件的每個事項),但不能直接完成操作。

安卓小元件則不同,它既可以做資訊展示、資訊集合,也能直接作為操作按鈕,使用者可以滑動並點選,在不進入 App 的情況下完成一些操作。

不過蘋果也在負一屏保留了原來的小元件形式,是可以直接操作的。

讓 App 內容更容易觸達使用者

看起來蘋果是想把桌面小元件與負一屏元件區別開。用一個類比,桌面小元件有點像 3D Touch,3D Touch 是把 App 內部的控制選項拿出來,不進入 App 進行一些操作。桌面小元件則是把 App 中的內容拿出來,不用進入 App 看到資訊。

蘋果上的時鐘、日曆圖示大家應該很熟悉吧,直接在圖示上顯示時間日期,其實這就是最簡易的桌面小元件。

蘋果的桌面小元件是 App 內容的投射,理解了這個,小元件就能衍生出很多用法。比如你可以把天氣中的城市、空氣指數資訊同時放到桌面,它們都來自一個 App,但展示不同內容。之前是需要點進去手動切換的,現在一目了然。

我覺得未來更多 App 圖示變成動態,或者直接用一部分桌面小元件代替圖示,都是有可能的,App 圖示可以隱藏在 App 資源庫中。不過目前的問題是蘋果的桌面管理實在太差,新增小元件會把原本的桌面佈局打亂,手動整理又是個非常複雜的過程。

會「自動進化」的智慧疊放

蘋果桌面小元件的另一大特色,就是智慧疊放。簡單來說就是把多個小元件疊在一起,系統會根據場景,將你要用到的小元件展示在最上端。舉個例子,早上起來看天氣,中午看附近美食,晚上看路況,理想狀況下,你不需要手動去找對應的 App、小元件,它會自動展示給你。

智慧疊放的規則會根據時間、地點、日程等資訊來變化,並且能學習每個人的使用習慣,也就是說它不是一成不變的。聽起來是不是有點像 Siri 建議?其實 Siri 建議在小元件中也有了不同的形態,直接以小元件的方式顯示在桌面,看起來和圖示一樣,但是會動態調整。讓使用者直接觸達想要的服務,兩者在理念上的確是相通的。

蘋果在底層提供了 API,開發者可以設定自己的 App,在對應條件下與 Siri 建議、智慧疊放聯動。

智慧疊放還有一個隱藏的使用方式,就是你可以自定義疊放哪些小元件,由此搭配一個屬於自己的規則。舉個例子,比如把地圖、福斯點評、打車應用疊放在一起,建立一個出去吃飯的場景。當然智慧疊放的推薦規則,不像快捷指令、自動化那樣,是確定的因果關係。它需要學習,重點是智慧、無感,使用方式還是不同的。

桌面小元件,可能會迎來「文藝復興」

目前蘋果已經在 App Store 中提供了支援桌面小元件的 App 專區,展示資訊類的比較多,比如天氣、倒計時等,資訊集合類的有備忘、待辦等。另外,還有一些專為桌面小元件而生的 App 出現,比如 OneWidget、Widgetsmith,它們本身的 App 不提供其它服務,只是作為建立小元件的工具。

雖然是個舊功能,不過由蘋果這個巨頭來推動的話,桌面小元件可能迎來一次「文藝復興」。舊 App 開始重新重視小元件,蘋果已經鋪好了路,安卓那邊的問題只是統一介面。國內安卓生態在智慧化上的推進可一點都不比蘋果差,統一生態方面之前也有互傳聯盟、統一推送聯盟的例子。甚至會因此出現一批新 App,專為小元件而生,就像前面講的一樣。智慧疊放是個相當有潛力的功能,觸達使用者的方式會被完全改變,誰能把握機會就有待觀察了。

另外別忘了,蘋果的桌面小元件還同時支援 iOS、iPadOS、macOS,這三者之前的關係越來越緊密,意味著開發者只需要簡單地適配,就能方便地在蘋果全平臺推行自己的小元件。總之,桌面小元件(至少是蘋果的桌面小元件)未來可期。

更多閱讀:

最新評論
  • 1 #

    我的X為什麼時鐘國內外都沒有指標?

  • 2 #

    幾年前的WP系統就有,還是動態的

  • 3 #

    啥樣,也喜歡華為~靠邊站。

  • 4 #

    很漂亮呀,怎麼了,有問題嗎,這不就是五年前你們期望的把蘋果系統搬到安卓上的效果嗎,現在說越來越像安卓,反過來就是安卓越來越像蘋果,這不就是你們所希望的嗎,找到平衡點沒

  • 5 #

    為什麼時鐘小元件莫名其妙找不到了呢

  • 6 #

    沒用任何一個小元件

  • 7 #

    感覺現在只能語音更智慧了。

  • 8 #

    我的為什麼還是沒有?因為鄙視蘋果7嗎

  • 9 #

    我設定這樣 覺得比大時鐘好看

  • 10 #

    哈哈哈,同款小火箭

  • 11 #

    為什麼我的天氣預報只能顯示北京市?不怎麼改變城市?

  • 12 #

    元件下面加文字真的是多此一舉

  • 13 #

    挺好,沒毛病,除了大時鐘時而不準

  • 14 #

    還不如安卓2.3年代的htc

  • 15 #

    第三方小外掛閃的厲害

  • 驍龍8s Elite來襲,中端市場的新寵還是性能妥協?全面解析與期待
  • 在蘋果倒閉前,iPhone會有「通話錄音」這項功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