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數碼>

【相關閱讀:上海成都兩週前的核酸記錄查不到了!技術法律合力保護陽性康復者】

曾經出艙的人員展示出的頁面顯示,“居家健康監測期滿3個月內不納入社區篩查對象。”“按照願檢盡檢原則,如無症狀,您可以自行前往常態化核酸檢測點進行核酸檢測。採樣時請出具本證明(或手機照片),按單人單管進行監測。”

而未曾感染過的居民搜索出來的結果則是“抱歉,暫未獲取到您的解除隔離醫學證明”。

電子版《解除隔離醫學證明》本來是電子政務中的便民產物。由於核酸碼會對出艙人員進行單獨標記,因此出艙市民在做核酸檢測時的流程與一般居民有所不同。出艙、出院人員,在完成居家健康監測後3個月內,不納入社區篩查,因此在前往常態化核酸檢測點時,需要憑紙質版或電子版的《解除隔離醫學證明》進行單人單管檢測。

5月份,有市民曾表示,由於不慎丟失了紙質版的解除隔離醫學證明,無法在社區外的常態化監測點完成核酸監測。還曾有市民表示,由於自己出艙的紙質證明沒有蓋章,在保險理賠時被保險公司拒賠了。5月28日的新冠疫情防控新聞發佈會上,市衛健委表示,出院、出艙人員的電子版《解除隔離醫學證明》,現在可以在“隨申辦”移動端搜索“解除隔離醫學證明”申領查看。

而隨著越來越多的曾感染過病毒的居民恢復健康,這一出於便民考慮的技術手段也帶來了意想不到的後果,成為了他們的一塊心病。

此外,這個證明的存在還誤傷到了曾經“假陽”人員。一位微博網友表示,自己曾經在4月份被誤診為陽性,後果就是現在每次都被要求必須做單管核酸,12345的回覆稱原因是因為她有解除隔離證明。

他進一步解釋稱,在隨申辦上,這些個人查詢通道只是個人查詢通道,與隨申辦個人賬號綁定,用戶僅可查詢自己的信息,一定程度上防止了信息的擴大,滿足基本數據隱私要求的。但由於後臺管理系統可以查看所有信息的,如何對後臺數據實施有效保護就顯得尤為重要。

上述人士表示,從技術層面來說這些做法是可控的,一是要根據網絡安全法、密碼法、個人數據保護法,對收集的數據進行分類分級,對敏感字段進行加密存儲,如身份證隱藏部分字段等;二是要設計合理的用戶權限系統,對後臺人員的權限進行有效控制,保護用戶的關鍵數據。“從制度層面來說,需要先定崗定則,然後制定相應的數據安全保護制度,進一步有效保護數據安全。”他補充說。

6
最新評論
  • 驍龍8s Elite來襲,中端市場的新寵還是性能妥協?全面解析與期待
  • 魅族易主,汽車與手機為何一直“相愛相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