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數碼>

【0】前言

AMD已於昨晚正式釋出5000系列第四代銳龍桌面級處理器,新處理器基於Zen 3架構,仍然採用臺積電7nm製造工藝,數字命名則是直接從原先的3000系列飛昇至5000系列,目的就是為了實現大一統。

新處理器從“表面上”看,和目前市售3000系列Zen 2似乎沒有多大差異,但實際上內部進行了不小的修改,效能提升(從宣傳上看)也非常顯著。

▲ 現在當你重新審視這張表格,是否會覺得“清澈見底”?

【1】架構改進

▲ Zen 3架構可以提供多達19%的IPC效能提升,而上一代Zen 2進步如此之大其實也就15%,所以從官方資料上來說,5000系列(Zen 3)銳龍非常有看點,至少效能上應該特別能打。

▲ Zen 3架構一直在強調大幅降低快取延遲,從官方的架構剖析中也可以看出這種差異。原先Zen 2架構(左)每一個CPU Die(CCD)都具有2個CCX,每一個CCX擁有4個核心以及16MB共享三級快取。不管怎樣,兩個獨立的CCX之間必然會因為資料交換等需要而存在延遲。而新的Zen 3架構直接“打通”這層隔閡,和英特爾CPU一樣,8個人圍著一張桌子吃飯,交流起來自然簡單不少,缺幾個人(遮蔽幾個核心),並不會妨礙剩下的人交流。

【2】遊戲與功耗表現

▲ Zen 3架構的能耗比表現進一步提升,以第一代R7-1800X為基準,上一代3000系列的Zen 2架構在同等功耗下可以提供大約2倍的效能,而Zen 3架構則可以提供2.4倍。

▲ Zen 3架構的遊戲表現也是異常酷炫,R9-5900X的遊戲效能(官方給的是1080P環境)要比R9-3900X強得多,甚至可以說全面領先於i9-10900K。

【3】首批問世型號及價格引數

▲ 從引數上來說,R5-5600X(3.7~4.6)和R5-3600X(3.8~4.4)區別不大,只是加速頻率稍高,卻又不如R5-3600XT(4.0~4.8)。

價格就貴得離譜了,R5-5600X開價直接衝上$299,要知道上一代R5-3600X才$249,而英特爾i5-10600K也不過是$263(半年前的首發價為$299)。這價格你單純按照匯率(1:6.7)不算各種增值稅都已經2000+,加上稅後直接超過R7-3700X。

8核16執行緒的R7-5800X也要比R7-3800X貴50刀,直接上$449,比隔壁英特爾10核20執行緒的i9-10900F的$423(半年前的首發價為$449)還要貴26刀。

12核24執行緒的R9-5900X同樣比R9-3900X貴50刀,為$549,比隔壁英特爾旗艦級的i9-10900K的$499(半年前的首發價為$529)同樣貴50刀。不過R9核心更多,同頻效能似乎也可能更強,所以這裡賣更貴也“理所當然”,畢竟AMD不是慈善家,效能上去之後價格直接衝高也不是不能理解。

▲ 效能怪獸R9-5950X賣$799也不難理解,在桌面級領域,拋開高階平臺,該型號是絕對的大佬,無人能敵,甚至連i9-10980XE想打它都有些難。不過它的價格也真的可以“媲美”10980XE,10980XE現在只剩下7000出頭。

【4】主機板有門檻

▲ 目前市售500系列主機板包括A520/B550/X570可以在今年11月5日新處理器正式上市後更新廠商最新版BIOS,從而支援新處理器。

★ PPT中指出,400系列主機板也“有機會(隨緣)”支援5000系列銳龍,廠商是否給你更新BIOS那是廠商的自由(隨緣)。並且即使廠商願意你給更新BIOS,最早可以支援的期限需要等到2021年1月之後。擺明了就是讓你上500系列主機板而拋棄400系列。至於300系列,幾乎無望,要知道當年大部分300系列主機板支援3代銳龍的新BIOS大多都是三代銳龍上市1年後才“姍姍來遲”。

1539
最新評論
  • 1 #

    你轉人家的日期也改改啊,那是昨天釋出的麼

  • 2 #

    Intel不給力,讓amd CPU的價格節節攀升。

  • 3 #

    要麼說zen3,要麼說第五代銳龍。哪來的4?

  • 4 #

    5000移動版提前上市吧,把intel按在地上摩擦就爽翻了

  • 5 #

    其實效能方面兩邊差別不大,誰有價效比選哪個。消費者最現實了。

  • 6 #

    amd飄了…3600套裝和10400f套裝兩者差別不大的情況下,我選擇intel…

  • 驍龍8s Elite來襲,中端市場的新寵還是性能妥協?全面解析與期待
  • AMD A9-9820釋出,集成於主機板,效能接近初代Xb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