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嘮嘮咱們的生活怎麼被操縱的
仔細想想,是不時常感到焦慮、想躺平、人們冷漠。別自責,不一定是你的問題。
姜宇輝老師說“二十一世紀是德勒茲的世紀。”
德勒茲是誰?法國爆火的哲學家。寥寥千字寫下了名為《控制社會後記》的文章。這,精準地預言了咱們的生活:
控制型社會
因哲學家的原著被人調侃“不說人話”,所以我來白話解析下。
控制型社會,顧名思義,是一個被控制的社會,被什麼控制?
答案:被資本控制
有的朋友以為資本等同於錢,或者有錢的富豪。其實資本≠錢。
馬克思認為:資本是一種可以帶來剩餘價值的價值。
有一個很直觀的例子,公司會通過業績、上班時間,來付給咱們工資。工資,肯定比咱產生的價值少,中間還有大量的剩餘價值。那公司權益的所有者,就屬於資本。
資本主義的控制社會中,咱們在電影裡看到的那種,囚禁一個人的監獄不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數碼手環。
而監獄的看守員呢?
他們完全可以舒服地坐在辦公室搖椅上,通過監控和高科技定位來監控人的一舉一動。咱們會不自覺聯想到公司。控制型的社會不注重人的內在,
因為它對個體人的靈魂根本毫不關心!
這個系統最重要的兩個特點:一是高效,二就是冷漠。
用德勒茲的原話來嘮:長久的管理和瞬間的交流
控制型社會也就變成了,要麼YES要麼NO的問題,
像在Boss直聘、智聯招聘等招聘網站投簡歷時,往往會看到網站上琳琅滿目的硬性指標,各公司的人事對著指標看履歷,符合招聘要求嗎?不符合,直接拜拜。沒有進一步交流的機會。
對於這情況,身邊的職場朋友,發生過不適的真實案例:在北京的公司工作,月收入不到兩萬,吃喝沒什麼問題。
發現了嗎?“自我”正在消失,身邊的人都希望被他者認同,塑造媒體前的樣子,選擇做“人設”,放棄做自己。
下面,通俗來嘮一段德勒茲的話:控制系統處理的對象不是個人,而是包裹人的環境。
環境也可以理解為“圈子”且擴散得遠比它看上去要厲害得多。
比如很多社交軟件、短視頻app,僅僅通過它的頁面設置、推送內容機制,直接對人的慾望類型施加影響。經常刷美女帥哥換裝的視頻,就會不停被推送同款內容。
咱們加入了一個小圈子,就會被貼上屬於自己的標籤。當然,自己的喜好可能會更新迭代。那麼,作用的與其說是個人,不如說是動物,因為動物是群居的,消隱獨立的自我。
於是日本學者提出了一個震驚的觀點:後現代的人不可能是一個全職的人,主職是動物兼職是人,或主職是人兼職是動物。
咱們該怎麼辦呢?
可是,從全體社會來看,咱們是不能完全切斷這種連接,因為不經意間就會把咱們連接起來。因此,咱需要時刻保有清醒的能力,人云亦云不可靠,要知道,網絡在教人們怎麼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