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撒下了重金後,真正“戰爭”終於要打響了
毫無疑問,2021年對於華為而言,是一個非常困難的年份。華為在過去的數年裡一直是世界第一,甚至與蘋果並駕齊驅。但是美國對芯片的限制使得華為面臨著一個巨大的缺芯問題,它的出貨量急劇下降,並且導致了一整年的收入下降了30%。
華為這個“緊巴巴”的公司,前段時間公佈了一項非常“大方”的決策。據華為內部人士前段時間透露,華為2021年將繼續以股息方式發放超過500億元用於公司員工,平均每股1.58元。
與那些已經上市的科技公司不同,華為擁有100%的股東,到2020年末,華為擁有12.13萬名股東,擁有347.575億股的股份。
雖然華為今年的人事變動很大,很多員工都離開了,但也有很多新員工,所以公司的總股本和2020年相比,並沒有太大的變化。根據這一數字,華為將會獲得549億美元的紅利。
儘管2021年每股1.58元,與2020年1.86元的股價相比,下跌了15%。不過相比於淨利潤的28.9%,華為的這一次,還是很不錯的。而且華為在2020年的時候,員工的平均工資就達到了七十萬,華為給員工的福利也是非常豐厚的。
在股東中,任正非是華為的創始人,他的股份每年都在減少,到了2020年,任正非的股份還剩下0.94%。到2021年,任正非僅擁有0.9%的股權,其餘99.1%的股權被華為的員工聯盟所擁有。
華為在智能手機銷量下滑前五,收入下滑28.9%,前段時間就已經完成了兩次中期融資,怎麼可能有能力給員工發放500億的獎金?
1、其他業務的發展
華為的移動業務,雖然遭受了不小的打擊,但在通訊方面,華為還是走在了最前面。
據有關資料顯示,華為在2021年擁有15.4%的5G專利,是華為最強的殺手鐧。華為去年佔據了26%的通訊市場,遠遠超過了諾基亞和愛立信,在通訊行業中的絕對優勢。
華為在操作系統、智能汽車等領域,除通訊行業外,也有大量的發展。到2021年12月,已經有2億2千萬臺以上的鴻蒙系統,鴻蒙系統可以應用到航天、電力、農業等領域。
多元化的發展使華為能夠在美國的壓力下游刃有餘,而這一切都與研發人員密不可分。
2、人才是最重要的
美國晶片巨人美光於前段時間將位於上海的DRAM晶片設計小組解散,並從該小組中選出40餘名資深技術人才,以美國的技術移民身份,將他們送往美國進行技術研究。
就連美國的那些大公司,都對大陸的頂尖研究人員虎視眈眈,千方百計的想要把他們拉到大陸來,可見人才的重要性。華為和歐美公司一樣重視人才,他們曾經說過,一定要用高價留住自己的技術人員。任正非越覺得,技術和人才的價值,就越大。
華為在技術與研究上的投資總額達174.6億歐元,排在谷歌之後,是世界上第二大投資企業。華為在人才的投資上,從來都是大手筆,每年的人力資源投入都在1600億以上,可以說是和研發項目差不多了。
股權紅利,換句話說,是一家公司的年度經營業績的二次分配,是在工資、獎金之上的“金手銬”,可以使員工對公司更加有歸屬感,並願意為公司做出更大的貢獻。任正非的公司經營理念,就是“讓工人們受益”,這也是華為在股東大會上,非常慷慨的原因。
華為招攬了全世界的優秀人才,在前段時間,俄羅斯的兩個年輕的天才被邀請加入了華為,這兩個年輕人都是二十二歲,二十歲的年紀,進入華為之後,就是華為的諾夫哥羅德研究所的資深工程師。重點是“聯接”,“人工智能”,“智能終端”,“雲與計算”,“智能汽車”,“智能製造”,這六個領域,都在進行著前瞻性的研究。
曾幾何時,華人相信「造不如買,買不如租」。“造不如買”的時代已是一去不復返了,華為500億的紅利以及美國公司的大肆招攬,都在昭示著一種信息:在這次技術革命中,“卷”起了一股對人才的競爭。
華為以優厚的待遇和保留的方式,領先於其它的高科技公司。也許就像任正非寫的那樣,華為的春天即將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