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查德·羅珀在《安德魯不想孤獨終老》中寫道:“今後如果要尋找共度一生的伴侶,我一定是為了愛,而不是別的。我不再因為社會傳統而結婚,也不會只是為了找個伴兒。”
我們時常會想,婚姻的本質,到底是什麼,是為了後代而不得不在有限的光景中,找到一個湊合的人,還是為了讓往後的日子,走得平穩些。
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或許有的愛情,無非是氛圍催生的結果,有的相伴,無非是湊合在一起的勉強。
這一類的婚姻,大多都是各過各的,少交流而又隔絕外界的聲音。
誠然,他們或許會自由,卻很難體會到愛意。因為愛情是有共情效應的,也稱之為“羅森塔爾效應”。
意思是說,情侶在相處過程中,能設身處地,站在對方角度上思考問題,也就更能懂他所想,更能規劃好屬於彼此的前進方向。
你會發現,兩個人在一起久了,眉眼之間都有一絲相似,言行舉止之間,也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
原因就在於靈魂伴侶之間,是會“妥協”的。能夠互退一步,就好比“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原理一樣。
能夠被感知,被感化,產生對其的認可,最後做出改變,才是一個好的相處方式。
兩個人在一起,不是各自為營,而是看到了對方的潛力和出路,所以選擇性的接受和共同面對。
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想對方的不易,同喜同悲,同路而行,這樣的伴侶,才不會是老一輩搭夥過日子的夫妻。
01、在他(她)面前,不用隱藏,可以展現真實一面
我們會糾結於自己在對方心中的印象,生怕自己不夠優秀,所以選擇偽裝。
這段關係,若是行到後面,能做出改變,自然會變得越來越好。
倘若只會偽裝,用一百個謊,去圓接下來會發生的事,這段關係自然不會得到善終。
因為你想的只是如何騙過對方,而非如何設身處地去替他做思考。
說到底,這就是一個關於尊重的問題。你不信任對方,不相信對方能夠包容自己的缺點,所以選擇了粉飾自己,也就欺騙了他人。
等到他發現,你並非想象的那般好,又或是始終覺得你和他有一層隔閡,這樣的關係,是不會產生共情的。
把真實一面透露給對方,也是一種共情。
《奇葩說》中,有一個論題,講的就是我們應不應該看另一半的手機?
辯手馬薇薇是這麼說的:“就是你我既然相愛,從此再無疆界,我願意為你放棄一切權利,也請你為我放棄一切權利。”
感情中,能夠設身處地為對方考慮,做到無隱瞞的同時,不影響他的個人自由空間,才是理想的相處狀態。
不設防不意味著可以隨意進出,就像餘秀華所說的那般:“愛情不能侵略婚姻的自由。”
這句話對靈魂伴侶來說,同樣適用。就像樹和藤的關係,越纏繞,就越交融,藤成了樹表面凸起的皮,卻始終不能成為統一的整體。
02、懂得去傾聽對方的聲音,欣賞對方的才華和能力
一個聰明的人,是懂得去肯定對方的,而不是說著為你好,就切斷了對方將觸角伸向遠方的能力。
學著傾聽對方的聲音,感知他的憂鬱和傷感,做到真正的共情。
每個人都有出眾的能力,但卻並非每個人都有叫好叫座的觀眾,當別人不認可,甚至不屑一顧的時候,你就要站出來,肯定他,欣賞他的才華。
就像電視劇《鬢邊不是海棠紅》中,二奶奶帶著豐厚嫁妝,想要給二爺下馬威,甚至是想羞辱他一旦。
卻沒想到她第一次見到他的那一刻,心氣高的她,卻願意為他放下架子。
原因就在於,自從嫁給他之後,她便明白自己身邊的這個男人,懂冷熱,也知自己心思,所以她也願意在這份感情中安下心來。
一個體貼,一個有迴應,靈魂伴侶就是如此。傾聽對方的聲音,才能聽到自己的聲音,愛與不愛,都在對方的言語行動之中。
03、能平衡好工作和生活,能設身處地思考對方不易
一個人最難做的,是取捨。生活有時就是顧此失彼,結果發現到後來,什麼都完成的馬馬虎虎,什麼都只剩勉強。
有的人埋怨丈夫工作太忙,而無暇顧及自己,有人抱怨對方太過黏膩,沒有什麼上進心。
這是因為兩個人沒有同頻,沒有一起去思考問題。
真正共情之人,懂得體會對方的不易,即便自己對其沒有多大的幫助,但始終會站在他的身旁。
真正的靈魂伴侶,是有共情效應的,能知心動,能感心緒,能通人意,也能悟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