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讓孩子把一支牙膏全部擠在盤子裡,孩子雖然很懵,但是照做了。
隨後媽媽又讓孩子把擠出來的牙膏全部裝回去。孩子發現擠出來的牙膏不可能像從前一樣,是收不回去的。
媽媽把說去的話比作牙膏,一旦說出口了,就再也無法收回,會給別人帶來影響。希望他成為一個富有同情心的人,不要用言語中傷、侮辱、咒罵他人,一旦傷害是無法收回的。
這位媽媽的故事深深觸動了我。
這讓我想起了《增廣賢文》中的一句話“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語言是有情緒的,你的話語可能給別人帶去溫暖,也可能給別人帶去傷害。
溫暖的話可以治癒人,痛苦的話可以傷害人。
人生在世,生活不易,我們要學習如何好好說話,心存善良,成為一個溫暖的人。
01好好說話,別讓語言變成一種傷害
今年4月份,上海疫情期間,一女子遭網暴墜樓身亡的事件還歷歷在目。
疫情封禁的特殊時期,女子因擔心有聽力障礙老父親的沒有生活物資,她精心製作了很多食物,委託一位平時有些交集的配送小哥幫忙給年邁的父親送去,小哥騎行27公里,來回近三小時,女子非常的感謝他,轉賬,發紅包,都被小哥拒收,後來給配送小哥充了200話費表示感謝。
“兩百?善良這麼廉價嗎?”
“小氣就是小氣,事後再哭慘也是小氣,更何況前面鋪墊一大堆。”
“太小氣了,才給個200塊錢,人家不顧一切代價幫助你,你卻像打發乞丐。”
“原來人是可以這麼精明,雖然我很窮但至少會給500。”……
女子越解釋,隨之而來的語言攻擊更猛烈,最終不堪輿論壓力的她,情緒失控跳樓自殺,留下七歲孩子、愛人和年邁的父親。
我們無法想象女子在最後一刻的絕望和痛苦,事件的起因看似簡單,卻發人深省。善意之舉通過網絡公之於眾,等來的確是殺害她的罪魁禍首口誅筆伐,惡語相向。
這明明是一個傳播正能量的事情,外賣小哥的仗義相助,女子對老人的孝心,本該是一個暖心的結局!
《詩經·將仲子》中曾提到“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請停止語言傷害吧,病從口入,“傷”從口出。
02非暴力溝通,讓我們用愛交流
還記得在《讀者》雜誌上看到過這樣一個場景。
飯後小愛去樓下的菜鳥驛站取快遞,剛好有位媽媽在菜鳥驛站的門口支攤賣水果,她順便買了一些水果。
當她在挑選水果的時候,一位取完快遞的女士走過來提醒攤位的這位媽媽說,你的兒子在裡面調戲一隻小狗,快進去看看別被咬了。
這位媽媽頓時火冒三丈,罵罵咧咧的走進去對孩子一頓腳踢,全然不顧屋裡還有很多取快遞的眾人······
同時一位領著孩子在買水果的爸爸,對自己的孩子說到:“看到沒有,你不好好聽話,也這樣捱揍”。
兩個孩子都是五六歲的樣子,正是對世界充滿好奇,活潑調皮的年紀。這位媽媽和爸爸教育孩子的方式,讓人不寒而慄。
孩子也是個獨立的個體,他有自己的思想與尊嚴,這位媽媽用暴力的語言和行為,把自己的情緒發洩到孩子身上。另外一位爸爸則在用暴力的語言,教育恐嚇自己的孩子要聽話。
他們可曾想過這樣的處理方式,帶給孩子心理上的陰影遠遠大於身體上的傷害。
人們常說:父母對孩子的愛與陪伴是孩子成長中的溫柔底色。
為什麼不去嘗試用愛的語言,去和孩子溝通內心的想法,引導孩子知道這種行為會傷害到自己,你受到傷害,媽媽也會傷心。告訴孩子我們內心真實的想法,而不是使用語言暴力和打擊孩子的方式來告誡懲罰。
馬歇爾·盧森堡曾說:“也許我們並不認為,自己的談話方式是暴力的,但不能否認的是——語言,確實常常引發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不懂好好說話的父母,養不出幸福的孩子。這種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只會適得其反,對孩子心理健康影響巨大!原生家庭的傷害會伴隨孩子的一生。
其實,父母跟孩子好好說話,就是給予孩子最好的愛與教育。讓孩子的生命中充滿Sunny,無形中帶給孩子溫暖與光亮。
所以,好好說話,善待自己,善待孩子與他人,用愛對話,溝通中少些質問、指責、批判和苛刻的語言,減少負能量的傳播,專注於彼此的觀察、感受、需要和請求,讓愛和尊重融入生活,不留遺憾。
03好好說話,是最好的教養
俗話說:“你說話的語氣和脾氣,藏著你的修養與素質。”
針尖不大可扎人最疼,舌頭無骨卻傷人最深。好好說話,尊重彼此,是最好的教養。
高鐵上熊孩子吵鬧不止,同車廂一位女生乘客提醒反被家長懟的事件上了熱搜。
網絡上傳播的視頻,熊孩子吵鬧一路,多位乘客跟乘務員委婉反映無效果,一位同車廂的女生直接提醒:“可不可以讓孩子小點聲?”
孩子的姥姥、媽媽、爸爸的情緒瞬間爆發,齊上陣對女生惡語相向。
孩子的姥姥:“孩子小,你還和孩子計較是嗎?嫌吵你坐高級的去。”
孩子的媽媽:“不好意思,我控制不了他,3歲小孩聽不懂道理。”“你可別生孩子了,這輩子別生孩子,生了也會被你帶死。”
孩子的爸爸舉著手機開始PUA這位女生:“你是第一次坐有小孩的高鐵是嗎?”“好吧,我原諒你第一次坐高鐵。”
……
女生被孩子的三位大人指責沒有素質,車廂裡的其他乘客終於看不下去了說:“你家三代人才都沒有素質。”贏得車廂裡的人一片掌聲。
這次衝突的核心點,不是在孩子鬧,甚至也不是在家長不願管不會管,而是在於不想管,還對女生語言攻擊。
單從吵架來看,這位孩子的三個大人贏了,但是從教養來看,輸的徹徹底底。
其實,讓眾人憤怒的是三位大人對解決事情的態度。試想,如果事件之初,孩子的家人真誠的道歉,心平氣和地好好說話,對孩子的行為加以管教,又怎會出現現在這樣的結果。
好好說話,顧忌對方感受,尊重他人,讓聽者舒服而且溫暖,這是一個人最基本的修養。
善語結善緣,惡語傷人心,讓我們做個有溫度有愛的人。
就像羅永浩大叔說的:“希望我們都能說善良的話,做善良的人”。
寫在最後
張小嫻說過一句很在理的話:“生活諸事不順,是因為有脾氣。有脾氣苦了別人,也苦了自己”。
好好說話,是人間善良的守望。
人生那麼苦,又何必把“苦”互相傳染。願我們每一個人,不再被惡語所傷,沒有心寒與失望。與人相處時,多換位思考,替他人著想,尊重他人,也看重自己。
讓我們一起來練習好好說話吧,給予身邊熟悉的人、陌生的人,最美好的善意,和最溫柔的守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