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聽見、被重視是一個人的基本需求。一段健康積極的關係中,總是少不了積極聆聽的人,在諮詢中同樣如此。
不論是精神動力學,還是認知行為主義等流派,積極聆聽都會是所有諮詢師的基本功。
諮詢師需要學會如何在交流中全神貫注地關注來訪,這個過程可不僅僅是聽到對方的話,而是真正地去理解對方輸出的內容,注意ta的肢體語言,聲音與表情的微妙變化,蒐集一切言語之外的信息,並且給予妥當的迴應。
積極聆聽的要素
積極聆聽可以讓來訪者感覺到,自己正在被關注,被看見。這是心理諮詢中很重要的一個治癒因子。那麼,這究竟需要諮詢師做到什麼呢?
身體語言:
-
看起來對來訪很感興趣;
-
直面來訪;
-
保持眼神接觸;
-
自然而舒適地坐直
-
偶爾用點頭示意來回應
-
注意表情管理,以免自己不經意流露出不滿或不認同
-
不著急對自己感受做出反應,直到對方把話說完
言語迴應:
-
根據交流內容進行提問;
-
闡明自己的理解,與對方確認是否有誤
-
總結對方的表述
-
聚焦於對方的話題,不跑題
跟隨這些列表進行練習並不是一件難事,但當新手諮詢師真實地面對不按套路出擊的來訪者時,往往會被打個措手不及,一邊強裝鎮定一邊拆東牆補西牆。
因此,在最初關於積極聆聽的實踐中,很容易陷入以下5個誤區。
積極聆聽的5個陷阱
1.諮詢本身就是積極聆聽
“我的伴侶最近很冷漠,我向她訴說我最近的困難,但是她只會一邊玩手機一邊敷衍我,她根本就沒有在聽我說話!”
諮詢室中,諮詢師看見了來訪者的需求:渴望被聽見。於是把諮詢的重心放在了傾聽來訪者,給予其伴侶未能給予的關注。
於是,在接下來的諮詢中,來訪者訴說那些未曾被聽見的痛苦,而諮詢師展現出充分的聆聽功底,完完全全地滿足來訪者想要的需求。
但是,在這個案例中,諮詢師忽視了來訪者真正想要解決的問題:“伴侶之間如何有效溝通”。把諮詢的重心放在了聆聽,而沒有去覺察、聚焦來訪者真正的困擾。
積極聆聽並不是諮詢的全部,它僅是諮詢中的一項工具,讓諮詢師更能同理來訪者,看見其困擾與創傷。不應為了聽而聽,而是藉助這項技術,走進來訪者的世界。
2.積極聆聽就是點頭和微笑
用“沉默的肯定”表示我們正在跟隨來訪者。這是積極聆聽的一部分,但絕對不是主要內容。
來訪者在訴說自己的苦楚,諮詢師全程點頭微笑。這可能會讓來訪者以消極的方式解讀諮詢師:“Ta在敷衍我。Ta根本就沒有在聽我。”
因此,除了點頭微笑,諮詢師可以進行更多的互動,以保證來訪者可以準確感知到:“Ta正在聽我說話,我有被看見”。比如總結來訪者的表述、向來訪者確認自己的理解是否準確、詢問更多的細節等。
3.積極聆聽就是一切順著來訪者
諮詢師需要跟隨來訪者的表述,但並不是無條件的追隨者。
諮詢師需要不帶偏見、中立地工作,從一個客觀的角度來觀察來訪者的人際互動與生活經歷,讓來訪者看見“盲點”。
沿用前文來訪者說“妻子最近很冷漠”的例子,如果諮詢師緊緊跟隨來訪者,在心裡給來訪妻子貼上“冷漠”的標籤。
此時,諮詢師就跳出了中立的位置,無法客觀地看待的來訪者的人際互動模式。例如,關注妻子的過錯,沒有深入探索來訪者本人的對待妻子的方式等。
並且,來自諮詢師的認同,會被來訪者認知為一種暗示性建議。這讓來訪者有機會找人分擔做決定的責任,同時偏離了心理諮詢的重心:“推動來訪者自己做出決定”。
4.用自己的相似經歷來回應
諮訪之間的相似經歷會成為一條捷徑,讓諮詢師可以更輕易地理解來訪者。同時,經歷相近會讓我們有渴望分享的衝動。
如果諮詢師分享自己在相似情景下的反應與情緒,或是以自己的經驗來判斷來訪者的反應是否合理,這可能完全破壞了諮詢師的聆聽狀態,諮詢不再聚焦於來訪者一個人了。
衝動之下的自我暴露,可能會影響來訪者的移情反應,以及諮訪之間的治療同盟。
諮詢師應當覺察自我暴露的目的,以及現階段的諮訪關係。權衡過後,可以通過有意的自我暴露,來推動諮詢進程。
5.花太多精力構思如何迴應
迴應是積極聆聽中重要的一部分。
諮詢師通過提問讓對方的表述更加全面,來訪者會感知到對方對自己的興趣;諮詢師向對方澄清自己的理解,來訪者體會到諮詢師在盡力理解自己。
但如果諮詢師為了構思如何迴應,而忽略了對來訪者的聆聽,這是本末倒置的。
諮詢師可能會因此錯失一些重要信息,比如來訪者的表情變化或核心困擾。
積極聆聽的本質是為了讓諮詢師走進來訪者的世界,與來訪者建立起治癒性的治療同盟。所以不論是聆聽還是迴應,諮詢師的關注點始終應該在來訪身上。
不帶預期地去聆聽
在日常生活中的交流中,我們總是帶著心裡的預期去聽別人講話: “他會說一些有趣的事情” ,“老師今天要將第四章內容了” 。
預期讓我們創造了一個有限的聆聽空間,如果對方的講述無法滿足我們的期待,我們會就無法全身心地投入到聆聽中。
在諮詢中,來訪者的表述邏輯可能會讓諮詢師產生疑惑:“他為什麼在這個時候說這段經歷?為什麼他會有會這樣的情緒?”。
來訪者是帶著屬於自己的困擾與經驗走進諮詢室的,他選擇這樣表述,是因為這是ta的經驗連接到內心世界的路徑。
當這個路徑與諮詢師所熟悉的不同時,會造成困惑,從而進一步影響到傾聽的質量。
諮詢師可以嘗試去拆除聆聽空間的圍欄,一步一個腳印,順著來訪提供給我們的路徑,走進來訪的內心世界,產生一種共鳴性的體驗——共情。
聆聽並不是一個單向的過程,真正意義上的積極傾聽需要的是“我在聽,ta也知道我在聽”。當諮詢師跟隨著來訪者的時候,有必要讓來訪者意識到自己的存在。
這就是為什麼,言語上的迴應是積極聆聽中重要的一部分。
總結來訪者的表述,提醒對方“我有在跟著你,放心往裡走吧”;可以闡明自己的理解,詢問對方“我這樣理解是對的嗎?”。
自我揭露不總是充滿動力與舒適的,來訪者需要諮詢師給予的支持與安全感。以此來維持這份薄弱的動力,克服不舒適感,一起去看見來訪者的需求或創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