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導語:
國外的一位生物學家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注意力就像是知識的一扇窗戶一樣,如果沒有這扇窗戶,Sunny就照耀不進來了”。這番話既具備哲理性,又具備教育意義。這裡說的注意力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專注力。對於孩子們的學習來說,擁有好的專注力,可以讓學習事半功倍。
但是一般在提到專注力的時候,很多家長們都會拼命吐槽,那就是因為,很多孩子的專注力實在是太差了。比如孩子上課的時候,聽著聽著就會走神了,思緒都不知道飄到哪裡去了。寫作業的時候也是,總是一會兒削下鉛筆,一會兒摳下橡皮,總之就是不能老老實實地專心把作業儘快完成。
所以說,孩子缺乏專注力,或者是專注力不怎麼好,是一件令家長們非常頭疼的事情。有些家長甚至會認為,專注力是孩子天生形成的,沒有辦法改變了。這種想法是大錯特錯的。家長們一定不能因為孩子的專注力不好而聽之任之,而是應該要想辦法來幫助孩子一起糾正。
曾經有一項研究表明,孩子從生下來到襁褓中的這段時間,其實專注力是非常好的,那為什麼孩子越長大,專注力反而會越來越差了呢。研究的結果表明是父母的原因造成的。因為父母出於對孩子的關心,總是在孩子認真做一件事情的時候,這裡指點一下,那裡提示一下,導致孩子不能專心地把一件事情做完,所以專注力變差了。那麼有哪3個方面家長需要注意呢?
1、家長總是不停地催促孩子
在生活中,我們是不是經常會聽到家長們這樣對孩子說:“你的速度能不能快點,總是這樣磨磨蹭蹭的”、“快點把作業寫完,都快到十一點了,你怎麼這麼慢啊”。這似乎都是家長們掛在嘴上的口頭禪了。但是家長們要知道,孩子們還小的時候,因為身體發育的原因,導致很多事情沒有辦法用很快的速度完成。
但是因為很多家長不瞭解這一點,只是單純地站在自己的立場來看待孩子,家長們認為孩子就是在故意磨蹭,不好好做。於是家長們就會在孩子邊上不停地嘮叨,將自己不好的情緒傳導給了孩子。導致孩子的專注力總是不斷地被父母的嘮叨所打斷和破壞掉了。
2、對孩子造成過度的干擾
美國的心理學家們曾經做過一個有趣的實驗,那就是分別讓一歲到一歲半左右的寶寶分為兩個小組,來玩搭積木的遊戲。在孩子們搭積木的過程中,其中一組總是被父母過來干擾,或者是讓寶寶喝水,或者是讓寶寶去小便。這組被幹擾過的小寶寶,自始至終也沒有將積木完成。而另一組寶寶因為沒有父母的干擾,雖然沒有完成得很好,但大部分都有將積木搭成型。
這就是父母對於孩子過分干擾的後果。父母要知道,孩子在專心做一件事情的時候,注意力也是有限的,他們會專注於眼前的這一件事情,如果父母總是過來不斷的打擾,那麼孩子的專注力就很難再持續下去了。所以家長們要記住,當孩子在專心做事的時候,家長們不管出於什麼目的,都不要過去打擾孩子。
3、對孩子玩電子產品不加以制止
現在的社會已然是進入了電子產品的社會,基本人手都有一部手機或者是其他電子產品,孩子們也不例外。有些家長對於孩子玩手機和電腦還是持有一種謹慎的態度,會給孩子規定好玩的時間,到點以後就不能再玩。但是有的家長對於孩子玩電子產品則是聽之任之的態度。
有的家長還會認為孩子在玩手機遊戲的時候很專心,是一種專注力好的表現。殊不知,孩子們在對電子產品上面多一小時的關注,那麼他們在上學之前關於專注力問題的發生就會上升10%,所以家長們一定要引起重視。
我們在平時教育孩子時,也一定要注意培養孩子的專注力。我們可以通過給孩子購買一些專注力訓練手冊或者是通過和孩子玩一些的遊戲來提高孩子的專注力。只要寶寶的專注力提高了,那麼他們大腦中儲存的知識就比較多了。這對他們解決某些問題或取得某項成績具有重要意義。
總結:
以前也有家長問我,“怎麼提高孩子的專注力”,我回答的也是“看看繪本,在孩子專心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不要打擾他們,不要催促孩子,不要用水果、點心等打斷正在工作的孩子”等等。雖然方法沒錯,但是卻不知道,孩子當下正在做的事情,正在解決的問題,才是培養孩子專注力的根本。